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美国大学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新的世纪将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为频繁、文化冲突与矛盾更加尖锐的世纪。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国普遍加强了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尤为关注的一个课题是:在世界各类文化的冲突、选择与协调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的课程。美国近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也特别活跃,各大学纷纷提出改革方案,并开展教学实验。最近,康涅狄格学院院长Claire L.Gaudiani提出的一个课程改革方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本文拟以该方案为基础,对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动向作些介绍和探讨。

一、改革的背景

人类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等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美国力图重新改变和确立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教育界的众多学者认为,时代的发展要求用新的视角考察美国的教育。他们认为,这一新视角的出发点是使全体美国人在不同民族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卡内基国际和平委员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Peace)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国家没有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大学培养出的是与时代不合的人。虽然政府的众多官员都声称时代变了,但在教育上真正行动起来却无视这些变化。教育不仅没能给学生理解变化的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更不用说培养他们领导世界的能力了。〔2〕

长期以来,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系决定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各系又赋予教师相当大的开设课程的自主权,各级教师之间具有开设课程的平等权利。这样,大学缺乏统一的课程目标。

梅胡(Mayhew)曾提出,到80年代末,虽然有95%的大学组建了课程改革委员会,但普通教育的课程仍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虽然各级行政官员、大学各院系和政府在改革问题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歧,但也并没有展开什么实际行动。〔3〕

上述社会变革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美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缺陷导致美国各大学着手对课程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出发点及总体要求

美国高教界认为,要从世界各民族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教给学生人类共享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去开创世界的未来所必需的。大学文理科教育应使美国学生具备促进世界公正和安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

为此,大学课程改革应达到以下两个主要目标:

1.培养出知识广博、有能力、富有想象力的公民。他们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促进自己和他人的自由与安全。

2.建立一套基础课程,它们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必须确保学生成为世界公民(world citizens),即有国际意识的美国人。

为达到上述目标,大学应制定一套完备的奖惩制度来管理承担改革义务的全体教员。这一制度应反映改革的社会价值和大学的学术地位。教员们也需要机会、鼓励和时间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法。他们应在教育目标和21世纪有教养的美国人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达成共识。

大学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

大学各院系负责确定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开设的基础课,并决定所开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每期为学生开设四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另外还有20门课供师生根据个人的爱好任选。课程改革应重视求知的不同方式、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系统的模式。各大学课程改革框架的建立要经过严格的审定。如果需要,每五年或八年还应修订一次。大学要定期评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三、公共基础课

改革后的大学公共基础课强调四个方面的知识:人类文化、道德、环境,以及隐藏在世界现行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中的内部动因。每门课程由两个以上的教授负责讲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普遍性以及不同背景下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多样性。每门课程都要力图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顺序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既能进一步巩固知识本身的意义,又能使学生获得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学各院系自行决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每一学期使用类似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生按规定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

1.人类文化(human culture)

这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在世界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人既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又要研究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学生必须学会系统探究一切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这类程度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以分析人类文化及其变项,如:年龄、性别、阶层和种族等。这一框架应用到学生随后学习美国社会和文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选修课上。

2.普遍的价值观(Global Values)

这类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研究人类基本的社会准则,如:公平和正义、自由和平等、和谐和宽容、权利和义务以及宗教观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和社区的生活(包括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揭示了一个群体怎样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类课程探究了不同的文化及其社会准则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对不同社会条件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3.比较环境研究(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studies)

这是一类跨学科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研究全球的生态环境。学生要监测科学数据、研究各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以及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对各国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比较,学生便获得了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据此,他们可以了解各国对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卫生保健之间的关系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对政府制定政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各国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的比较,学生便获得了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据此,他们可以了解各国对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卫生保健之间的关系和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对政府制定政策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会明白这样一个事实:虽然环境污染在世界各地都造成了相同的危害,但各国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后,这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4.全球变革(Global Transformations)

这类课程要求学生研究形成当前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动因、发展状况及对未来的影响。这类课程通过重要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社会和经济改革等事件来追寻现代社会形成的根源。也就是说,从目前的世界格局出发,来追溯历史,探析变革的动因,研究这些动因怎样促成了现实世界的形成并考察各国的改革,推测改革的前景。通过以上研究,学生们便能认识到他们在世界的未来发展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作用。

四、基础选修课

改革后的基础选修课共10门,学生在下列四个领域内进行选择。

1.自然科学

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局限和创造性等是大学普通教育的基础。学生进行一年的科学实验,以体验认识世界的途径,甚至能通过科学研究而有所发明创造。他们同时也要探究科学史和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便为其将来从事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生活打下了基础。但重新修订的这类科学课程并非仅仅是一种按作业指南进行实验的手册,而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2.美国文化和社会研究

在世界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的时代,美国学生需要研究美国文化的发展渊源。学生应选修有关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探析由多元文化组成的美利坚民族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世界文化和社会研究

无论学生是否有兴趣,当今的大学必然比其前辈更多的参与国际交往。因此,所有的学生都应选修有关其它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来深入地了解美国之外的世界。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有关非洲、亚洲、欧洲或拉美的课程。学生从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来选课,并从传统的和现代的观点出发学习世界各地的知识。他们考察各地区不同文化形成的过程、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要求的冲突,以及人们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些冲突等。

4.创造性表达(Greative expression)

艺术课程强调想象、直观和非理性思维对人类表达方式和理解的重要性。这类课程旨在给学生打下评价各民族经典艺术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一方面发展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对人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了解,提高了评价现代文化的能力。

五、主修专业课

改革后的主修专业课共9至15门,依各院系的具体情况而定。

学生继续学习现行的一门学术性专业,各院系为主修课安排的导论课要讲授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独立研究、终身学习的能力。各大学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来评估毕业生是否达到了专业所要求的目标。

六、自由选修课

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选修3至9门课程,以完成毕业所需学分。

七、基础技能课

要为现阶段人类历史进程做出贡献,美国大学生就应掌握5种基本技能。其中有三种属于用新的教学方法讲授的传统技能:写作、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和外语;另外两种非传统的技能是演说和谈判。

(一)英文写作

1.基础课。为学生开设三门必修的写作基础课,要求学生达到流畅写作的目标。这类课程由写作课教师和教研小组负责。他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评分技术等方面受过专门培训。各院系可为他们的超工作量提供时间或资金等方面的补偿。

2.中高级课。这类课程被称为“W”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某些特殊的写作技能。负责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员定期接受培训,学习怎样在课程中讲解写作技巧。学生必须学完三门“W”课才能毕业。

3.写作袋(Writing Portfolio)。学生在校期间,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存有他们的“写作袋”,每学期选择学生最好的文章存入其中。在大学三年级的下期,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三篇最好的文章存入各自的写作袋中,作为最后评价其写作水平的样品。任何学生,只有其写作袋中的成绩表明,他(她)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写作水平,就必须从四年级开始进入没有学分的个别指导期学习。这一改革有助于各大学确保学生毕业时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平。

(二)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

根据入学时的成绩,学生在数学、计算机等方面选择一门课。这类课程为学生提供统计、概率、线性程序和数学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入门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定量推理打下基础。学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方面,而要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懂得数学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另外,必修的比较环境课程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定量推理。此外,学生还必须学完三门“Q”课程——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中实际应用定量推理的课程。

(三)外语

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为其开设二门课。要求大学生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具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应用较广语种的学生应达到口头技能测试的高级水平(Advanced Level on the ACTFL-ETS);选学运用范围较窄语种的学生(如汉语、日语或俄语等)只需达到中上水平即可(Intermediate Plus Level)。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如课堂练习、在把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的美国社区学、访问、工作等。

(四)演说

为了成为能有效地参与21世纪社会生活的公民,大学生必须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或不善言辞的学生,这门课程能为其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机会。大学一年级新生在一月份的假期要回校两周,由校外专家给他们讲授演说技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辅导教师小组、录像教学和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来学习演讲的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教学在第二学期主要采取由高年级学生指导新生的方式继续进行。每位学生都要灌制一盘录像带作为学习成绩的证明。教授们可以通过院系的教研全面考察教学计划,以便为各自负责的班级提出高质量的教学标准。

(五)谈判

随着世界各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学生谈判技能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演说能力的培养一样,解决矛盾和冲突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的公民所必需的。与写作和得体的讲演一样,用智慧和同情解决冲突的能力能使人们把自己所受的教育和经验更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人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谈判是人际交往所必不可少的。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制定了一个“哈佛谈判方案”(The Harvard Negotiation Progam)。该方案虽是为成人教育所设计的,但也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这门课程在各大学由精通谈判技巧,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讲授。大学二年级学生在一月假期间提前两周返校,集中学习谈判理论,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实践。

八、走向综合:中心问题

为了保证大学教育目标的连续性,美国许多大学还设置了一套“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定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讨论,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要就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各院系可自行安排口试或笔试。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测试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的价值是什么?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公民,在国际事务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受教育的历程对人格的形成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规划自己的教育,培养鲜明的个性,以及确定人生目标的一个绝好的思索机会。美国的许多大学还通过“暑期阅读方案”(Summer reading program)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讨论,探索生活的理想,从而为研讨“中心问题”提供一个论坛。

综上所述,美国高教界普遍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急需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美国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冷战结束后的时代,大学不能仅把这一思考作为对现有课程的反思或对他国改革的仿效,而应把它作为对新的世纪提出的挑战的响应。美国各界对大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认识是:教育是使变动的世界走向更安全、更自由和更公正的重要因素。

但由于美国的教育实行地方分权管理,联邦政府对高等院校没有直接的管辖权,高等学校的课程由各州进行审批。因此,上述改革只能代表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动向,是否能得到广泛的采用和实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注释:

〔1〕Claire L.Gaudiani:For a new World,A New Currculum Educational Racord winter 1994

〔2〕Carr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National Commissin; Changing our ways:America and the new work,Washington D.C.Carregie Endowment,1992 p.85

〔3〕Mayhew,Lewis B.Qwest for Quality:The Challenge for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1990s,San Franciso,Jossey Bess,1990,p.70

标签:;  ;  ;  ;  ;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