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论文_黄良东

数学建模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论文_黄良东

(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镇初级中学,河南 三门峡 472232)

摘要: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一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就是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建模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学会使用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能够帮助人们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对社会中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并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简捷有效的手段。数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些年,数学中考中加大了对应用题的考察力度,通过对应用题的考察来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是在中考中学生与其它题型相比,应用题的得分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导致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数学建模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建模教学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推理严谨,应用广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手段。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双基和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让他们感觉数学无用。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数学建模能力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1、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和方法

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重视教材中的应用题,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都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材的进度而设定的,是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把握与延伸,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应用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技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得到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法则等。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画五个点,A、B、C、D、E,问有多少条线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以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如往返甲乙两地的客车,如果在中途可以停靠三个站,每任意两个站点的价格都不一样,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应用能力。如可以把车站及三个停靠点当成一条直线上的五个点,然后找出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同时再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段路,随着往返路程的始点和终点的变化准备不同的车票。

2、利用数学模型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进度表抽取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建模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感受魅力。如在进行教材中有关利息知识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注重,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评价学生所得的总利息是否准确,而忽略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要以自愿报名和测试成绩相结合的原则拟定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然后教师根据他们平时的成绩,选择那些具有较强提升空间的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思维非常活跃,擅长动手的学生作为兴趣小组的成员。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确定直线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三角形,使学生直观看到三边与三角形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概括学习的方法,如归纳法、讨论法等,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4、重视建模应用使学生学有所用

初中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宽度与广度,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模型,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电冰箱品牌店有250L、230L、210L、190L四种型号的冰箱,一周之内分别销售了3台、10台、5台及2台的业绩。在研究相关的电冰箱销售中,此店经理最关心的数据有哪些,哪些数据具有商业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建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比较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完成后以作业的形式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批复。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君敬,周小辉.高中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和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18,(31):84.

[2]周琼,蔡天平.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8,(4):80-82.

[3]沈湘.加强建模教学,提高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8):18.

[4]马萍.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实践[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8.

[5]陈希.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02-105.

论文作者:黄良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数学建模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论文_黄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