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愈糜汤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论文_胡卫海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湖南省永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愈糜汤治疗脾胃气虚,郁滞化热型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愈糜汤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1.0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愈糜汤治疗脾胃气虚,郁滞化热型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自拟愈糜汤;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完整性受损,病损不超过粘膜肌层,是有独特内镜特征的胃粘膜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虽然疗效确切,但易复发。笔者运用自拟愈糜汤治疗脾胃气虚,郁滞化热型糜烂性胃炎12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11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1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1例。其中治疗组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6.2岁,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2岁;病程3天---1年,平均4月。对照组:男61例,女50例;平均年龄55岁,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13岁;病程2天---1.5年,平均4.2月。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脾胃气虚,郁滞化热型胃痛诊断标准制定。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进食后尤甚,嗳气,返酸,恶心欲呕,食欲不振,且多为进食酒类,辛辣,煎炸食品而诱发。

1.2.2西医诊断标按照2003年消化内镜学会大连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

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制定

内镜分型标准为:①疣状胃炎:胃粘膜有单发或多发的圆形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顶部糜烂。②平坦糜烂性胃炎:胃粘膜上有极浅的凹陷,上面覆盖白色或黄色的薄苔。③出血糜烂性胃炎:即在糜烂基础上可见鲜红色或咖啡色的出血灶。④点状糜烂胃炎:糜烂性病变呈点状分布,色红。胃镜检查分级标准:0级为单发;I级为单发;II级为多发,局部小于等于5处;III级为多发广泛大于等于6处。

1.2.3排除标准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伴溃疡,息肉,胃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未按规定服药或未坚持服药,无法判定疗效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治以补益脾胃,化滞清热解毒开郁,方选自拟愈糜汤。药用:黄芪30g,党参15g,云茯苓20g,炙甘草10g,白芍15g,郁金15g,白术10g,香附10g,枳壳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0g.胃痛较甚加延胡索15g;嗳气较频加沉香10g,旋覆花15g;泛酸者加乌贼骨20g,煅瓦楞子20g.日一剂,水煎二遍,取汁400ml,混合后分二次温服。20天为一疗程。

2.2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次,一 日二次。口服果胶铋胶囊2粒/次,一日四次。

两组均以20天为1个疗程,停药2天后复查胃镜,两组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并予低脂,半流质,富含营养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粗糙食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恢复正常,复查内镜分级判断为0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内镜分级减少1—2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内镜分级减少1—2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病情加重者.

3.2临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0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行列表X²检验,X²=46.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见下表。

4.讨论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粘粘膜上皮完整性受损,病损不超过粘膜肌层,是有独特内镜特征的胃粘膜病变。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主要由于高酸,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幽门功能不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酗酒,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引起胃粘膜屏障破而致H+及胃蛋白酶的反弥散,引起粘膜的损伤而发生出血及糜烂。治疗以制酸,保护胃粘膜,抗HP,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理化因素的损害,微波点灼治疗等。西药治疗虽然可以取得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复发率居向不下。多数有确切疗效的药物费用较高。长期服用又有着诸多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糜烂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胃脘痛的病机,中医历来多从脾胃虚寒论述,以温补为基本治法。但胃脘痛郁滞化热的观点古代医家亦早有论述如《丹溪心法》中“郁有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或全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又如《脾胃论˙阴病治阴阳病治阴》云:“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同时依据胃镜下糜烂性胃炎有粘膜上皮的破损,有充血,糜烂的改变,病灶周围粘膜红肿,笔者认为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内生疮疡。《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火,疡疮原是火毒生。”且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黄苔占80%,中医认为“苔之黄者,胃热也。”因此,糜烂性胃炎患者虽然病程缠绵,亦有虚寒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毒蕴结的一面。所以病机为脾胃气虚,郁滞化热。其治法宜为补益脾胃,化滞清热解毒开郁,方选自拟愈糜汤。方中黄芪,党参,白术云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运脾化湿,补而不助邪,利而不伤正,使养阴不碍邪,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炎制酸的作用;蒲公英,川黄连清热解毒,有抗炎的作用;郁金,香附,枳壳理气解郁,通络止痛,有增加胃肠蠕动,有利胆汁排泄,缓解腹胀,腹痛,改善胃粘膜微循环;白芨止血,祛腐生肌,有修复胃粘膜,止血的作用;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胃生津,缓中止痛,具有镇静,解痉,提高免疫功能。全方诸药虚实并顾,寒热并调,气血同治,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抗炎杀菌,解痉止痛,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促进糜烂面愈合等,有效防治糜烂性胃炎,故而临床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除和胃粘膜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与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4(2):77

[2] 赵新曼.慢性糜烂性胃炎242例分析.内镜,1995,2,118

[3] 宋开通.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4.8:6

[4] 候孝友.80例糜烂性胃炎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报(医学片),2008,3:4

论文作者:胡卫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自拟愈糜汤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论文_胡卫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