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构成 47人中,卫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40人,涉及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检验、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西医结合、计生学等9个专业门类,其中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及事业管理共计1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04%,占编制总数的26.67%。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包含有流行病学相关课程,人员具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知识技能,但中心此类人员占编制总数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0号)中要求县级具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比例占编制总数的40-50%尚有较大差距。2.4 科室学科带头人情况 中心9个科室中,传染病防控科、慢性病地方病科2个重点业务科室无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开展工作,所有人员均为初级及以下职称,健康教育科、美沙酮门诊、卫生监测科无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同时,因中高级职称按编制总数核算名额,有总量限制,且中心未将中级、高级名额分配到各业务科室,导致各科室间中级、高级职称结构不合理,出现检验科等部分科室中高级人员较多,而传染病防控科、慢性病地方病科等重点业务科室无中级、高级人员的现象,不利于科室学科带头人的培养。2.5 2010年以后人员进入方式 2010年以后,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入职33人,其中人才引进和招考进入17人,外单位调入16人,通过人才引进和招考方式进入人员数量与调入数量基本持平。人才引进与招考方式入职的主要有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检验等专业人员,而外单位调入人员专业主要有护理、计生及其他非医学相关专业。3 讨论随着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工作内容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已由原来的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卫生监测检验等逐步扩展到慢性病防治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肿瘤监测、死因监测等,对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及结构决定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对正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人力资源现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心科室设置符合相关要求,人员年龄性别构成总体上较合理,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较高。但存在编制人员核定数量还可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于相关要求,无技术级别人员较多,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占比较少等人员数量、质量及结构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中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在各科室间分配不均衡,部分重点业务科室无中高级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情况。2010年以来入职人员从外单位调入占比高,调入人员非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数量较多,导致人员新陈代谢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正安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为促进正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和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正安县疾控中心人才队伍现状:一是在人员进入方式上,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多以引进、招考等方式招入专业技术人员,减少外单位调入;二是新入职人员专业应主要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便于改善现有人员专业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函授、进修、远程教育、中心内部组织学习等方式,学习疾控相关知识,提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核心能力;四是中心将中高级职称名额分配至各业务科室,并制定职称考核方面的奖惩制度,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取得相应职称的人员予以相应惩罚,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业务知识和水平,从而培养科室学科带头人,促进各科室业务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 龚水英,董选军.义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站人力资源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6,26(1):42-43.
论文作者:丁明星,吕宗立,何旭敏,陈于太, 蒋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正安县论文; 人员论文; 科室论文; 专业技术人员论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文; 数量论文; 疾病预防控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