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少年阳光成长策略实践探究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少年阳光成长策略实践探究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少年阳光成长策略实践探究

于殿忠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中学,甘肃 酒泉)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策略探究

父母为了生计离家外出,把子女单独留在家里,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牧农村地区,受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放牧,独居或让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看管的牧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无法得到正常家庭的温暖,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孤独焦虑,思想品质、学习成绩较差等不良情况。加之少数民族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教育条件相对滞后,这些因素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留守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希望,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生活充满阳光,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

一、家人陪伴,发挥家庭教育职能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大多数在外忙于生计,导致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长期分离,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对父母的依赖性就会有所降低,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情绪,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要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首先父母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子女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重视。大部分农牧民家长都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自己只需为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即可。这些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非常不利。学校和社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向他们灌输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条件的父母尽量留在孩子身边,或者由一方对子女进行监护,一方挣钱养家,要减少由于父母外出对子女的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父母双方都要为生计奔忙,也应该尽量提高回乡探亲的频率,平时要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子女保持联系,与他们谈心,与家里照顾孩子的老人、亲戚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对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总之,既然为人父母,就要尽父母该尽的责任,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学校给予关爱,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两手抓

鉴于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作用应该被充分发挥出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不应该仅仅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要配备拥有接受过心理专业知识培训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及时为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鉴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在学校寄宿生活,学校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用良好的学校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偏差,配备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室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减轻因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焦虑情绪。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应该承担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若发现一丁点不对的苗头,就要及时与他们谈心并到家中了解情况,与他们远在他乡的父母电话沟通。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要注意学生的表现,随时给予他们关心。课堂上,教师要多给他们鼓励,课间休息时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组织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帮助他们排解感情上的空虚。

此一现象,值得深思。李强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背后》一文,也对范仲淹等庆历新政人物做过理性审视,文章认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辩护更多出于对其人格的认同,而这样的人格认同很大程度与二人间的私人关系有关,文章认为:

三、社会关心,建立儿童教育和保障体系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建设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未成年的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在父母身边接受教育。现如今外出务工条件逐渐完善,农民工保护制度也逐渐成熟,我们要制定更好更宽松的政策,让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接受教育得到保障。二是改善牧区环境,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政府应更多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落实更多惠农惠牧政策,加大经济扶持力度,拓宽农牧民的就业渠道,让他们不离家就能维持生计,这样孩子就不用单独被留在家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了。三是加大投入,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学校才有条件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上的投入,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和关爱他们,他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四、建立成长档案袋,保证教育的持续性

由于一些原因,留守儿童身边的教育者不会一成不变,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应该将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存档,建立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袋里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进步和发展。成长档案袋便于在各个教育者之间传递,方便新教师对留守儿童情况的了解,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更快地投入工作。这对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另外,把成长档案袋不定期地交给留守儿童的父母看,便于家校联合,更好地教育孩子。

交叉切割后的试验区用胶粘带粘过后,对漆膜脱落面积进行计算,计算出的数值作为评定结果的参考数据。试验结果的分级标准见表1。[1]

儿童是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有生力量,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教育合力,解决当地的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少年阳光成长策略实践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332。

·编辑 王彦清

标签:;  ;  ;  ;  ;  

少数民族地区牧农村留守少年阳光成长策略实践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