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研究

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研究

曹立[1]2010年在《中国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调整金融结构,是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指导方针。然而,证券市场的发展却面临诸多的瓶颈与难题,现有的经济理论却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在此背景下,证券市场研究成为十分重要与紧迫的理论课题。那么,该怎样进行证券市场研究呢?当然,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可以选择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但是,首先应当研究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因为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反映证券市场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是分析证券市场现实问题、把握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旦认识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又怎样揭示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呢?这就要认真总结证券市场操作的实践经验,对证券市场运行所呈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证券市场运行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内在的本质联系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以为,那就是“资本流量运动”。证券市场运行所呈现的各种现象,总体上说,都是资本流量运动的反映。借鉴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流量概念以及现代工程技术中的系统理论,将证券市场纷繁复杂的现象,提炼为资本流量运动,勾画出证券市场的崭新图景:证券市场是一个资本流量运动的大系统。证券市场的资本流量表现为叁种形态——虚拟资本、货币资本、现实资本,证券市场的资本流量运动依此分为叁种形式——虚拟资本流量运动、货币资本流量运动、现实资本流量运动。“叁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叁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交错,演绎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换言之,我们决定从资本流量运动的角度切入,研究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这一选择既来自对于证券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难题的观察与分析,也来自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所呈现的一般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我们的研究,以资本流量运动分析为主线,以社会财富再分配为辅线,试图对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描绘与刻画,深刻揭示证券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的主要机制是:虚拟资本与货币资本相向运动;一级市场的这种相向运动,一方面是投资者提供货币资本并获得虚拟资本,另一方面是证券发行人筹集到货币资本,并将现实资本注入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这种相向运动,带来交易价格的起伏。倘若交易成本为零,全体投资者作为整体所占有的货币总量不变,即Moneyl=Money2。交易成本打破这一平衡,现金分红则恢复这一平衡,即Cash1补偿Cash2;衍生品的交易,虽然Money1=Money2,但不存在Cash1补偿Cash2;虚拟资本与货币资本的相向运动,始终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拿出理论创新的勇气来,进行开创性、探索性的研究。以往的证券市场研究恰恰是忽视了对于资本流量运动的考察。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研究,对于洞悉证券市场的经济过程、把握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提出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引导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谢永添[2]2004年在《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虚拟资本即资本虚拟化的新视角分析金融资本运行的图景及其规律。 大多数关于虚拟资本的研究集中于虚拟资本产生后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实际上陷入了与当代金融理论雷同的概念游戏。为了尽量避免重蹈覆辙,本文在同样的研究过程中,就某些常常被有意无意回避的若干重要而困难的问题费了较多的周章。比如,文中对“虚拟资本”的现代内涵和特征作了自认为较全面深入的诠释,因为问题的被忽视或有意避开往往由于对概念无法准确地把握。再如,论文将资本虚拟化这一纯经济理论的问题,与金融创新这一金融学里的工程技术问题联系起来,既打开了虚拟资本研究的理论空间,又突显了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代的虚拟经济应该是以虚拟资本运行为基础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行为,是Fictitious Economy,而不是如不少学者所主张的,包含信息技术进步之后对传统经济过程和状态的浓缩性模拟(如电子商务),即Virtual Economy。基于此,虚拟资本的产生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可能孕育着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引发一种全新的价值形态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里,商品的价值完全由人们的信心和期望所支撑!比如,判断一个企业(甚至将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整体价值,不在于这个企业在过去作了些什么,而在于它能为人们讲述多少令人信服的“故事”,这样,企业靠粉饰过去的业绩报表以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金融支持的现象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尽管人们对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虚拟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一方面改变金融运行模式,对货币当局的政策构成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更直接更敏感的观测手段;在微观的层面上,则不仅改变了企业融资的方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金融资本运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式与成本,而且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发展空间。 虚拟资本的发展,还使得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体制转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变得并不象麦金农和肖所构想的如此简单,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必须对自由化过程与相应的宏观经济背景和金融内部的自由化次序作出审慎的判断和安排。 资本市场是虚拟资本运行的制度平台,其核心原理体现在这样一条信用链:即产权股份化一一股份证券化一一证券市场化一一市场风险化一~风险社会化。同时,资本市场还是一种制度性资源,其功能是多层次的。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对制度性资源的利用方式,而认识水平和利用方式最终都体现在市场的制度设计上。如同自然资源会因利用不当而枯竭一样,制度性资源也会因扭曲的利用方式而崩溃。比如,“筹资”只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过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市场的功能之一,然而,当这种手段能为强势的市场主体带来直接的利益,因而被宣染为一种功能后,其实就是对市场的掠夺性利用,本质与破坏无异。 资本市场不是一项技术设计,因此不能被简单地临摹和拷贝。它的本质是一种“生命体”,其成长不仅需要内部机制的协调,更需要有特定的环境与之相适应。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社会的文化背景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的成长障碍。结合中国国情,推进股权与文化的融合,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接受差异化的资本市场运行模式,才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所需要的大智慧。

王小平[3]2001年在《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问题。虚拟资本作为证券市场交易对象,其运动状况是证券市场变动发展的依据,因而从虚拟资本的角度研究证券市场规范发展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全文由导言和正文两大部分组成,正文共分七章,前叁章为理论部分,第四章对国际证券市场进行考察,第五章对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考察,第六章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提出政策建议,第七章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未来进行展望。 导言部分对本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和创新作了阐述,是本论文的大前提。 第一章对虚拟资本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有关论述,虚拟资本可以理解成:在存在生息资本的条件下,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且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同现实资本的分离性及生息性是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信用是价值的有偿运动,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达是虚拟资本的基础,同时虚拟资本作为一种价值的直接转移工具,它自身就是一种信用工具,因此,虚拟资本与信用制度存在密切关系。根据收入来源的性质不同,可将虚拟资本划分为叁类: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类;政府债券、资产证券类;衍生证券类。虚拟资本的发展过程是其距离个别现实资本越来越远、而对社会整体经济状况越来越依赖的过程。虚拟资本具有拜物教性。 第二章从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析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虚拟资本作用于实体经济,股票、债券作为转移价值的信用工具,其功能就是使储蓄直接转化投资,以形成现实资本。同时,虚拟资本还在促进企业制度转变、防范经济运行风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及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对社会经济运行发生作用。另一方面,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又具有依赖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企业素质构成虚拟资本微观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构成虚拟资本宏观经济基础。 第叁章从虚拟资本相对独立性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虚拟资本及其运动。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但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收益,这种未来收益有预期与实际可能之分。投资者收益预期是虚拟资本市场价格决定的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投机、公司股权结构等因素也对虚拟资本价格形成产生影响;虚拟资本实际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形成其内在投资价值(理论模型)。虚拟资本市场价格与其内在投资价值的差额就是证券泡沫。作为经济泡沫一部分的证券泡沫与货币供求有直接的关系。虚拟资本的运动形成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经历了货币信用化与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证券市场国际化等叁个阶段。当代以虚拟资本为主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给实体经济运行及资源配置产生了严重影响。 第四章在前叁章虚拟资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证券市场进行总体考察。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的当代国际证券市场,一方面是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继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新兴证券市场的迅速崛起。在国际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存在着偏离的总趋势,这种偏离既表现在虚拟资本总规模上,又表现在虚拟资本发展速度上,并且这种偏离以美国证券市场的表现为典型。通过对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几次大危机的考察发现:偏离的虚拟经济最终又会向实体经济回归,但回归的代价是巨大的。 第五章运用有关虚拟资本理论对我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虚拟经济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但在我国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问题:公司运作机制缺乏规范;一些公司采取欺骗手法发行股票并上市: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下降:证券市场过度投机导致证券泡沫严重:证券市场运作监管乏力导致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进入将给证券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问题更显严重。 第六章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沈从虚拟资本的经济基础方面来说必须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虚拟资本自身来说,必须从其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规范与发展,以保持虚拟资本供求平衡;从虚拟资本的运动来说,必须在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方面进行规范化,这包括政府监管规范化、股票发行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的规范化、金融业经营体制的规范化等。 第七章对我国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我国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经过规范与发展后,其未来的图景应该是:虚拟资本的多样化、证券市场的多层次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发展。 本文特色主要体现在:山以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论述作为理论依据,从而确保了在理论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2)对证券市场的分析做到国际考察与国内考察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3)对我国当

王心如[4]2010年在《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了理论界对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关联性的关注,并产生了一种“两者难以兼得”的观点,认为只要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就难以稳定,而若要维护金融稳定,务必遏制证券化进程。本文以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为基础,主要阐释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双重作用。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只要证券买卖双方守信用,对未来有信心,证券的供求关系均衡增长,金融体系就保持动态稳定发展;一旦证券买卖双方过度投机,就会不讲信用,动摇对未来的信心,证券供求关系的均衡增长遭到破坏,就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最终导致经济发展进程爆发危机,实体经济也会陷入衰退。资产证券化所引发的金融不稳定客观上要求政府干预力量的介入,以政府信用恢复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信用,以金融监管体系的重构为金融稳定发展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从而引导经济和金融的动态增长进入一个新的稳定阶段。从我国证券化发展的视角出发,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的互动关系,应在维护金融稳定发展的目标下,适时、适度、渐进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

王振[5]2012年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中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而当务之急应该做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反省,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个系统阐述虚拟资本理论的人应该首推马克思,马克思金融理论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虚拟资本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虚拟资本理论的分析有着严谨的逻辑性。股票、国债券、银行券等都是虚拟资本的存在形式。虚拟资本具有以下特征:虚拟性、投机性、高流动性、资本性、衍生性和价格还原性等。虚拟资本的运动状况是证券市场变动发展的依据。为了更好地把握证券市场发展规律,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虚拟资本的内涵与运行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问题。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为了揭示虚拟资本的真正内涵,本文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有关论述,指出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对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全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的内容来构成:绪论部分讲述了本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向,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演化过程,马克思对虚拟资本形态及特性的表述,分析了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以及以虚拟资本为基础的虚拟经济。第二章探讨了虚拟资本在证券市场中的运动,虚拟资本定价方式、运行轨迹,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之间的运行规律。第叁章论述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对策。本章重点论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指导下的我国证券市场理性发展的对策。结语部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谢海昌[6]2006年在《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文中研究表明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999年11月4日,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并废除了已有66年历史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金融控股公司对银行、证券、保险进行兼业经营,成为继英国、日本后放弃金融分业经营的又一西方发达国家,混业之风愈演愈烈。反观我国,1993年才开始建立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1995年正式形成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1998年以保监会的成立为标志形成金融分业监管制度。近年来,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交叉经营的现象又日渐增多。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国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制度还能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吗?我国金融经营制度该何去何从?本文选题正式基于以上的考虑,希望就我国金融经营方式选择做出有意义的探讨。 本文的研究沿着以下逻辑思路展开:从世界各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混业经营似乎已成为一种必然的方向。从理论上看,银行多元化经营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混业经营也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金融体系建立不足六十年,但其中关于经营制度的选择已经历了几次变革。在目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是否也面临了多元化经营的压力?目前多元化经营的可行性如何?如果必要和可行,那如何成功的实现转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进行理论分析,并总结国际经验。具体从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概念界定出发,对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主要国家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融合的历程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 其次回顾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历程,并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具体是按照我国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将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分为叁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对各阶段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发展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执行严格分业经营以来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及竞争力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明晰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必要性。 再次是对中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可行性论证及路径选择的分析。该部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可行性,并分析提出建立

潘妍妍[7]2005年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 虚拟资本自产生以来迅速发展,虚拟资本的发展过程也是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在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支撑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才能迅速发展,并在当代兴盛起来,从而促成了新经济的兴起。而再反观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但由于日本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实力雄厚,仍能维持其经济大国的地位。随着虚拟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经济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反常的现象。因此,从理论上、实证上同时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驾驭虚拟经济。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运作的空间,而证券市场是一个心理主导的市场领域,因此从心理预期角度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特点等,可以为宏观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负两方面作用。 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笔者的理论与实证的分析,为政策层面如何调控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 通过本文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并不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基本无关,虚拟经济有自行增殖的运动特点。虚拟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往往是取决于虚拟经济本身,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主要取决于心理预期,不同投资者,由于其风险偏好、信念、信息的不同,会对某个股票的

迟庆宁[8]2017年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虚拟资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虚拟资本的特点、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影响作了阐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虚拟资本运行的规模不断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虚拟经济成为一种趋势。虚拟资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无论形态如何演化,本来具有的特性却没有发生改变。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于揭示虚拟经济本质、影响因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的论述进行梳理,全面了解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首先分析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形成的背景和过程。主要是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形成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入手进行阐述,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分别从虚拟资本产生的条件、中介物、其他经济学家的思想阐明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形成的过程。其次阐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从虚拟资本的内涵、特点、形式及其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够给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的资本。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高风险性等特点,若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会给经济带来危害。最后分析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主要论述如何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分析当前我国虚拟资本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合我国资本市场、金融体系、消费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是资本市场不健全,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过量货币涌入投机炒作市场和资本运作领域,导致虚拟经济膨胀。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角度,提出适度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等措施。金融市场是虚拟资本运行的场所,它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理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对于遇到的现实问题,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更好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陈月生[9]2010年在《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对抗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制度,中国证券市场为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金融危机后中国如何发展证券市场并解决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资源配置理论为指导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效率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综合运用历史的、逻辑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分析了证券市场的配置资源的内容、方式、特点、效率并提出了证券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本文回顾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阐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及其资源配置模式的变迁,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客观评价。本文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总体上是有效率的,为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微观上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制度的问题。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明显带有特定的制度安排,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又成为了制约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因素:如上市资源的行政化的配置导致的寻租行为,增加了上市成本和难度;股权分置造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导致产权不清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虽然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发挥,但股权分置改革遗留下来的“大小非”和“大小限”仍需解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了冲击,但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剧烈震荡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其制度本身。鉴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世界正在看好中国经济的这一大好机遇,同时要以美国金融危机作警戒,加强制度创新,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完善信用制度,建立金融创新与维护金融安全相结合的机制,按照市场性、效率性和竞争性的原则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充分利用低碳经济这个契机,建立绿色证券市场;以培养证券市场的凝聚力来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徐璋勇[10]2005年在《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文中提出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现代经济可以划分为以物质产品运行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和以虚拟资本运行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问题,自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一直在进行研究。然而,对虚拟经济增长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由于虚拟经济的起点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积累与扩张过程就是虚拟经济的增长过程。为此,本文对于虚拟资本积累问题的研究遵循虚拟资本的产生(制度分析)——虚拟资本的积累(扩张机制分析)——虚拟资本积累的结果(效应分析)——虚拟资本积累的极态(泡沫经济分析)的思路进行。通过分析谋求在理论上对虚拟资本产生的制度条件、积累机制、经济效应、积累过度后出现的泡沫经济运行等问题做出说明;在此基础上,试图对两个实际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虚拟资本积累过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二是中国虚拟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还需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显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全文由叁部分,共7章构成。第1部分,即第1章,主要是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第2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2、3、4、5章;第3部分为实证分析,包括第6、7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 第1章是“导论”,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通过研究背景的介绍、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的述评及研究思路等为整个研究奠定基础。 第2章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制度分析”,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思路,分析研究虚拟资本的特征、资本虚拟化的制度条件、虚拟资本积累的历史发展及其趋势等。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虚拟资本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它产生的制度基础是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虚拟资本运动形成的虚拟经济正改变着整个经济系统的价值评判体系和运行方式。 第3章是“虚拟资本积累及其机制分析”,借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资本制度的分析方法,首先界定了虚拟资本积累的两种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虚拟资本的积累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根据虚拟资本的运行特征,可以将虚拟资本积累划分为虚拟资本积累Ⅰ和虚拟资本积累Ⅱ,其中虚拟资本积累Ⅰ指收入的虚拟资本化,即收入转化为虚拟资本的过程,虚拟资本积累Ⅱ指虚拟资本在市场上的价值膨胀;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虚拟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过程;虚拟资本积累主要由市场因素决定,包括货币供求、信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研究[D]. 曹立. 湖南大学. 2010

[2]. 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D]. 谢永添. 厦门大学. 2004

[3]. 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研究[D]. 王小平. 中共中央党校. 2001

[4].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研究[D]. 王心如. 吉林大学. 2010

[5].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中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 王振. 河南科技大学. 2012

[6].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D]. 谢海昌.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7].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D]. 潘妍妍. 四川大学. 2005

[8].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D]. 迟庆宁. 新疆师范大学. 2017

[9]. 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研究[D]. 陈月生.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D]. 徐璋勇. 西北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