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的临床差异探究论文_龚海霞

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式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 年2 月至2016 年2 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式分娩的产妇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于L2~L3段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n=30)于L3~L4段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VAS疼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药物首剂量为8.19±1.42 mg,对照组为10.75±2.59 mg,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6.48±1.83 min,对照组为8.89±2.74 min,P<0.05;观察组产妇感觉恢复时间为10.11±1.47 min,对照组为18.75±2.94 min,P<0.05;两组产妇VAS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于L2~L3段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产妇麻醉所致的不良反应,是剖宫产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刺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是妇科剖宫产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良好的优点,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然而临床应用发现,产妇会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且部分不良反应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减低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具有很总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穿刺方式对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我院分别采用L2~L3段和L3~L4段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剖宫产产妇术前麻醉,并对两种穿刺方式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2 月至2016 年2 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式分娩的产妇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产妇于L2~L3段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作为观察组,30 例产妇于L3~L4段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中初产妇19 例,经产妇11 例,年龄26~41 岁,平均年龄28.51±6.48 岁,体质量41~62 kg,平均体质量51.53±7.19 kg,对照组产妇中初产妇20 例,经产妇10 例,年龄25~43 岁,平均年龄27.91±6.74 岁,体质量40~64 kg,平均体质量52.09±7.47 k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产妇无剖宫产术禁忌症;② 产妇ASA分级均在Ⅰ~Ⅱ级;③ 产妇对受试药物无用药禁忌史;④ 产妇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⑤ 产妇无严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⑥ 产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常规开放前臂静脉通道,给予500 mL万汶,麻醉开始前30 min给药完毕,观察组产妇于L2~L3段椎间穿刺,对照组产妇于L3~L4段椎间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确认腰麻针进入产妇蛛网膜下腔后,向头端注射2.2 mL 0.5 %罗哌卡因,给药速度控制在0.1 mL/s,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2],并给予3 mL 1 %利多卡因,将导管固定,保持产妇平卧位,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30 °,采用水平针刺法检测产妇的麻醉平面,确保产妇的组织平面在T6一下,硬膜外追加适量2 %利多卡因,追加剂量按照1.5 mL~2.5 ml/节段进行计算(节段数=实测平面-T6),手术过程中适当补充乳酸林格液,术后常规行硬膜外镇痛,手术过程中若产妇出现低血压或收缩压明显下降,给予静注0.1 mg/kg 麻黄素,心动过缓时,给予0.25~0.5 mg 阿托品。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产妇镇痛效果、VAS疼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镇痛效果主要考察产妇麻醉药物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VAS疼痛评级,0级(优秀):VAS 评分1~2 分;1 级(良好):VAS评分2~3 分;2 级(一般):VAS评分4~5 分。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产妇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镇痛效果的各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VAS评级结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麻醉药物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时临床上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式,其一方面弥补了单纯腰麻镇痛时间短的缺点,同时也无需使用镇痛镇静药物,麻醉可控性高[3],尤其适用于急诊产妇。但是腰-硬联合麻醉需要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穿刺,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脊柱损伤,因此合理的选择穿刺点对于提高产妇的麻醉效果、减少脊柱损伤均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药物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L2~L3段椎间穿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L3~L4段,起效更加迅速,并可有效减少因麻醉药物使用较多而导致产妇不良反应和缩短产妇感觉恢复时间,对于提高剖宫产产妇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伟标.不同穿刺间隙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产业,2011,(20):12,14.

[2] 田京灵,李飞,靳三庆,等.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61-4163.

[3] 吕素芳,王建华,苏红梅,等.不同穿刺方式用于腰- 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的临床差异探究[J].医疗装备,2015,28(7):124-125.

论文作者:龚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不同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的临床差异探究论文_龚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