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成因探析_核心期刊论文

核心期刊成因探析_核心期刊论文

核心期刊成因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核心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核心期刊的具体形成原因仅用马太效应来解释是不完全的,影响核心期刊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进化论、耗散结构论和编辑学的角度,探讨了核心期刊的成因。

[关键词] 核心期刊 成因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的精英,它虽然数量较少,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充当着学科信息主要传播者的角色,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正因为它具备这一优势,使人们对它怀有特殊的兴趣,从多方面进行研究。笔者最近作了一次关于核心期刊研究论文的调研,发现对核心期刊形成机制的研究比较少。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产和利用核心期刊,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 已有的研究成果

从《全国报刊索引》(1981~1995年)收录的有关研究核心期刊形成机制的论文看,主要观点有三:一是核心期刊形成是“马太效应”和“省力法则”的影响。学术水平高、有声望、有经济实力的期刊会吸引数量众多的论文,出现文献的堆加效应,使期刊容易发展成为核心期刊。论文作者要选择专业相近、声誉较高又“最能省力”发表的期刊投稿,期刊又要选择专业相符、质量较高、最接近本刊要求的论文发表,二者相结合,使某些期刊成为核心期刊。二是核心期刊的形成是学科间联系的结果。一个新的学科的第一批文献总是发表在老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期刊上,随着这个学科文献数量的增加,导致文献的再分布。在这个再分布过程中,学科间的联系起着“组织者”的作用,它把该学科的众多文献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等级结构的文献情报流,处于这个文献情报流等级结构核心区的期刊便成为核心期刊。三是期刊系统内部的协同效应是产生核心期刊的根源。期刊系统是一个开放、远离平衡态的系统,系统内部通过与外界的交换产生自组织现象,自发地产生有一定有序结构和功能的行为。协同效应使序参量成为核心期刊,并和快驰豫参量一起构成期刊系统的有序结构。

2 核心期刊的成因

在以上三种观点中,“马太效应”导致核心期刊形成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确实,“马太效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受到“马太效应”的支配和控制,核心期刊也不例外。但是,用“马太效应”解释核心期刊的形成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马太效应”的核心是成功导致成功(Success leads success),也就是说只有当事物本身已经成功才能导致更大的成功,即期刊已经获得成功(成为核心期刊)后才能成为核心期刊。因此,在期刊成为核心期刊之前,促使它转向核心期刊的因素另有一些。所以,我们应主张核心期刊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导致了它的产生,而且每一种因素在核心期刊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影响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核心期刊的形成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第二阶段由脱颖而出上升到出类拔萃。

核心期刊在第一阶段经历的是从“普通”到“出众”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主导因素存在于期刊生产的内部。以前许多研究者均认为编辑是核心期刊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论文中却常常一笔带过,似乎这一因素无足轻重。从期刊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学术交流迫切需要期刊品种不断增多,因而各学科或专业都出现了几种甚至几十种期刊。在它们“共聚一堂”时,彼此的学科影响是相同的,即外部环境是一样的,但为何有些期刊能出众,有些期刊却平庸甚至衰退呢?这里我们不妨引入进化论和耗散结构论进行讨论。

进化论告诉人们,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不定的变异、累代的选择),以适应外界环境的需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面临的将是退化和绝种。以植物和动物为例:植物的基本生命机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其生命活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摄取光能的能力,如生长出叶柄和枝茎将叶子高高托起,以获得最大光照等。动物获取营养的机能是摄食能力,其生命活动的关键是寻找食物,所以在进化历程中一直朝着能够活动、摄食的方向前进,发展了“感觉—神经—运动”系统和“消化—循环—排泄”系统,以维持其整体生命活动。人类社会中有许多方面与自然界同理。期刊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发展自然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外界的一切或多或少地会引发期刊发生某些变化,其中既包括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变化,也含有不利的变化。期刊要发展,关键在于期刊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因素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即:一方面加大外界有利因素的催化作用,加快期刊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针对不利因素,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限制其负面影响。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远离平衡态且内部具有非线性作用的系统,在开放过程中,它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有序。期刊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它的特点在杨列勋的论文中已详细论述,这里我们特别要提一下期刊内部各因素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期刊内部各因素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且具有倍增效应。例如,组稿工作出色,不仅使稿源丰富和优秀稿件增多,而且对期刊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又涉及期刊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系统内部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既可能产生协调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也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互相牵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原来某些有序结构的消失,使系统后退到混乱的平衡态上。期刊内部的各种因素如果缺乏协同作用,核心期刊的桂冠就会可望而不可及。

既然一种期刊成为准核心期刊的关键因素是期刊内部因素的优化,那我们就可从编辑学的角度去考察一下期刊内部各因素是如何协同作用,如何奠定核心期刊的基础的。下面,拟从七个方面进行讨论。

(1)主编。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素质的优劣是期刊成败的关键。主编意识是编辑工作的主导因素,是办刊决策意见的集中体现。首先,期刊的成功依赖于主编的精品意识。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一种期刊要想获得“鹤立鸡群”的位置,主编的精品意识是先决条件。在精品意识的引导下,期刊编辑工作的所有环节都会以生产精品的质量去要求,多出精品会成为每位编辑的工作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会成为编辑人员的座右铭。其次,期刊的成功依赖于主编的超前意识。主编通常应是本学科的资深人士,具有特殊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高瞻远瞩,对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从众多的研究点中选出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点,从而通过各种方法如增设有关栏目等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推动研究高潮的到来,使期刊在同类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选题。准确而相对稳定的选题定位,表明了期刊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读者,拥有了一方天地,这是期刊发展的前提。读者的需求并非是一个常量,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为了使办刊宗旨、品位、风格始终与读者的需求相吻合,必须对读者进行科学的预测,筛选出本刊读者的主导需求,从中确定选题,并将其分解成一个个丰富多彩、具体形象的栏目。

(3)栏目。栏目是办刊宗旨和选题的分解与展开,其设置须与其格调一致,并通过栏目的摈弃和增设,实现微调,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刊物稳中有变,常盛不衰。平时要特别注重栏目的系统性、特色性与美感性,以精美、别致的栏目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4)审稿。文稿具有内容多样性、复杂性、知识宽泛性及生僻性,评审文稿并非易事。同时,由于评审人员生活在社会中,各种人为干扰往往不可避免,这就更增加了评审的难度。一旦审稿有失误,将会使期刊在形象上、声誉上蒙受损失。因此,要建立审稿的控制机制,严格审稿标准,提高编审人员的鉴审能力。

(5)编辑意识。此处的意识特指编辑的情报意识和创造意识。编辑工作是一个高层次的复杂创造性思维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工。如果编辑在工作中始终强化自己的情报意识和创造意识,便会时刻注意学科前沿的动态,主动地介入科研过程,发现和捕捉信息,组织学者间的协作,将个体研究优势发展成综合优势,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作者为刊物撰稿。

(6)包装。现代读者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7秒钟心理效应,即读者是否购买书刊取决于最初7秒钟内形成的心理定势,而在这短短的7秒钟内给予读者的主要是实物的外在形象,因而期刊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浓妆艳抹的包装有其视觉冲击力,清新淡雅的包装有其特殊的韵味,一种创意盎然、隽永雅致的封面和版式是吸引读者的有效手段。总之,期刊的包装一旦与办刊宗旨契合,成为期刊特色的组成部分,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7)经营。任何事物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经济基础,期刊也不例外。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和因果的。期刊的质量高,学术性、权威性强,就能得到社会承认,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经营渠道就顺畅。同时,经济效益的上升,可为提高期刊的内容质量、改善编辑工作条件、购置现代化设备、提高印刷质量等,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证。

经过第一阶段期刊内部各工作环节的优化,期刊已初露风采,成为准核心期刊,于是跨入第二发展阶段,向核心期刊迈进。在这一阶段中,主导因素在期刊外部,即各种人为选择,包括“马太效应”和“省力法则”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核心期刊形成最根本的基础是文献的集中和离散规律(这一点已被多数人认同),但具体的形成原因有多种,既有期刊内部的,也有外部环境的,在整个核心期刊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因素互相关联,一起发挥作用。但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因素对期刊的影响力不是均等的,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内因即期刊编辑的推动,在第二阶段则主要是外因即“马太效应”和“省力法则”的驱动。

(收稿日期:1997-01-08)

标签:;  ;  

核心期刊成因探析_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