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周孟玲

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周孟玲

天津市儿童医院 天津 300134

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儿科药剂量;合理性

合理用药是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康复进度,合理地确定用药类型与用药剂量,在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极为突出的作用。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用药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成年人用药剂量的确定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成熟的评价体系,极大地降低了用药差错发生的风险。但具体到儿童用药而言,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单次给药量过大或者给药次数过频都是给药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也极大地增加了药品对患儿的毒副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缺乏科学合理的药剂量使用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儿科用药常见问题分析

儿童各项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在用药环节中尤为需要注意,任何层面细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从目前幼儿用药现状来看,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广为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药物开具不合理,存在着重复用药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加大患儿同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无形中增加了患儿的家庭负担;其次,滥用抗生素。在我国临床用药中,抗生素滥用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就以幼儿用药为例,很多时候儿童仅仅是皮疹或过敏性皮炎,医生开具的药方中也有抗生素类药物,其他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更是存在使用过频的现象,很容易诱发细菌耐药,导致二重感染;再次,联合用药不合理。在患儿需要联合用药时,两种药物之间存在着排异或者消解现象,比如将抗生素与活菌制剂使用,非常容易出现抗生素降低活菌制剂,导致药物使用低效的现象。当然,在儿童药物使用的诸多问题中,药物剂量层面的问题是最为严峻的问题,既体现在总量的使用偏低或偏高上,也表现在限定日剂量的使用方式上,比如将应分为3-4次使用完毕的头孢类药物每日1次使用完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药物利用评价是药物利用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指药物使用的评价,最早的评价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1969年出台的限定日剂量(DDD),即主要适应症的成人日均维持量,是针对成年人药物利用的主要依据。药物利用指数的出现相对较晚,直至1987年才出现了将限定日剂量标准体系应用于药剂量合理性分析中的药物利用指数(DUI)。药物利用指数为药品总限定日剂量与用药总天数的比值,该比值的大小反映的是患者平均剂量与限定日剂量的关系。DUI是针对成年人用药剂量合理性判断的依据,并不适用于儿童用药剂量的判断,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是韩璐等于2009年提出的儿童用药剂量评价指数,其从药物利用指数发展而来,更多地参考了儿童用药中的特点。在韩璐等人的界定中,儿童药物利用指数等于儿童单位体重总限定日剂量数与用药总天数之间的比值。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体现在针对儿童用药剂量的判断中,保留了儿童年龄与体重的可能影响。

3 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注意事项

3.1 给药途径

在儿童给药途径的选择中,需要根据儿童的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一般而言,首选口服给药,因为注射给药的方式不仅会给儿童带来生理上的痛楚,也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对患儿的康复不利。针对口服给药中容易出现的呛咳等现象,医护人员以及监护人需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3.2 给药种类与剂量

儿童发育尚不成熟,部分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作用的药物不宜在儿科使用,严防出现以机能损害换取医疗效果的现象。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中,需要尽可能选副作用小、方便操作的药物,且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药物的价格要相对合理。在药物剂量的确定中,则需要借助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来确定,其中最为重要的五个因素分别是年龄、体重、病种、病情以及联合用药,而这个五个因素同样是评价儿科用药剂量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对此,需要构建以公式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的儿科用药剂量评价方法,对5个因素按相应标准划分阶段,并且以此为基础赋予权重。就以年龄而言,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也日益成熟,用药剂量自然需要根据年龄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发育分为了五个基本阶段,可以参考卫生组织的划分方式,对每一个不同阶段予以不同权重。在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及其不同阶段的影响后,形成相应的剂量调整公式,将标准剂量值与实际用药剂量比较,评估用药的合理性。在儿童用药中,不同药物对儿童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药品选择上应该首选I类大宗药物,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形成完整的评价公式后,在逐类推广。

4 结语

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药物使用需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儿童药物使用剂量中,更应该如此。儿童药物利用指数是从药物利用指数发展而来的一种针对儿童药物使用剂量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儿童药物使用中的可能影响因子,对提升儿童药物使用剂量的科学性有着相当不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伶俐、曾力楠、王峥、李幼平.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2(02):125-128

[2]陈小燕.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56-157

[3]安丰艳.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4(12):179

[4]林荣芳、黄品芳、方素君、王长连.基于合理用药调研指标及儿童药物利用指数的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调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7):867-870

论文作者:周孟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周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