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华东金融学会第十三届理论研讨会综述_银行论文

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华东地区金融学会第十三次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东地区论文,稳步论文,研讨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发展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华东地区金融学会第十三次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11月1日至5日在江西共青城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部门的代表;九江市委领导、江西省社联领导和江西省各家专业银行的领导;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钱保生同志、总经济师周先哲同志、江西省金融学会顾问彭纯华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西省金融学会秘书长方春树同志主持,由江西省金融学会会长钱保生同志致开幕词、江西省金融学会副会长王之政同志致闭幕词。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领导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秦池江所长亲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题为“中国经济起飞和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秦所长的报告从宏观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历史的大跨度上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围绕中国经济起飞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经济和金融、当前和未来的结合上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政策研究,整个报告思路清晰。观点新颖,颇具高屋建领之势,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大会共收到50多篇学术论文。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形势下召开的。代表们围绕当前金融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讨,大家各抒已见,有和政策措施建议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有的观点和思路对于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整个研讨会体现了金融研究为改革现实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同时,这次研讨会也为加强和沟通华东地区各金融学会之间、金融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金融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这次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下面我们就有关问题,将代表们的主要观点和意见进行一个扼要的综合。

一、关于人民银行职能转换问题

代表们一致认为,实现人民银行职能转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银行的职能要从过去的信贷规模管理、现金投入管理和金融机构审批转变到组织贯彻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上来,要通对经济金融运行的走势和趋向的分析预测。综合评价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服务。代表们指出,当前需要抓住的工作重点是:

1.在认识上、观念上要有一个切实转变。人民银行各级人员要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深刻领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工作重心要从过去单纯的分贷款、分资金转变到分析研究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建立国民经济运行预警监控体系上来,要把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综合反映作为经常工作的重点来抓。

2.加强金融监管工作。人民银行要严格履行中央银行监管职能不能因为系统内部的一些改革不完善而放松对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监管,要建立规范的中央银行监管体系,除加快立法、完善机制外还要从总体上明确监管目标,改善监管环境,在监管过程中,要从思想意识和组织形式上排除多方面的干扰。金融监管是各项金融改革措施进行的必要保证。

3.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探索新的调控手段。应该看到,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基础已发生很大变化,市场经济成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原有的调控手段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要从过去直接的管理方式为主逐步过渡到更多地采用经济的间接为主的方式上来。代表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常用的调控手段,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和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要尽快试行、尽快完善,但不能完全照搬照套,要根据经济金融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要考我国各地经济金融发展存在差距这个现实。

4.提高业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人民银行能否真正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树立权威,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在人民银行内部建立一个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大胆培养、选择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要培养和造就有较高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水平的人才,强化对宏观经济的分析研究,建立大规模的经济、金融数据库,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手段,力争形成一个全面、综合、多元化的政策和理论研究的配套机制。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应尽快出台人民银行内部改革的总体方案,有利稳定机构,稳定人心。对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不应盲目照搬西方的一套做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央行机构设置模式。也有的认为,从长远看,我国人民银行机构的设置要作较大幅度调整,但现阶段应该谨慎从事。

二、关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问题

从大会提交论文来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是本次研讨会一个热点。代表们认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问题本身非常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①专业银行大部分贷款被企业拖占,难以运转。在国有企业资金结构中,自有资金比例不足20%,80%以上是银行贷款,企业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非依赖银行不可。目前就收回逾期贷款而言,可能性也是很小;②外部经济环境不够理想,国有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现象,而地方政府对银行仍有很强的行政干预。专业银行难以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专业银行机构庞大。机构设置、人员分流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如何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与会代表提出了很多思路,归纳起来,其中有二种思路很有代表性。

一种是渐进式改革的思路,将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机构改造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专业银行组织机构商业化,主要是理顺关系,实行一些配套改革,为下一步改革打基础,第二阶段是经营机制改造阶段,完成机制转换,实现专业银行按商业银行方式运作,专业银行成为准商业银行;第三阶段是发展机制改造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求发展,从而最终完成国家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转变。

另一种思路是从产权界定和产权组织形式角度设计专业银行的改革,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把专业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要点是:①资产股份化,对专业银行现有资产进行评估,明确归属;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专业银行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只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有权对所任命的行长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决定任免;③划小核算单位,在保留总分行的框架下,取消省分行,由总行直接管辖40-60个城市分行,这些城市分行直接与企业发生信贷关系,而不是原来那样的管理行,其余分支行组成地方储蓄银行、农业合作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地方投资银行等。

对当前专业银行沉淀、呆滞资金的处理,代表们也提出了几条建立:一是把债权转化为股权,或者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二是实行债务重组,属于政策性贷款的债务,可由地方财政或中央财政冲减,属于银行经营性质贷款的债务,由银行与负债企业协商解决;三是设立偿债基金,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银行上缴利润和中央银行资金组成,逐年冲减企业债务。

三、关于政策性银行的分设及动作问题

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分设问题,代表们认为,中央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议已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实施工作正在或者即将展开,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基本上形成定论,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大会提交的论文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由财政拨款、中央银行资金、专业银行原政策性贷款、发行政策性银行债券四个部分组成。有的代表还提出,邮政储蓄、财政存款、一部分企业存款也可划归政策性银行;二是机构设置,代表们认为,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机构设置有个总体设想,但在具体实施是,要考虑到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差别较大的情况,不能强求一致;三是业务界定,有的代表认为,在政策性银行运作初期,由于地区经济差别,其它改革不能完全到位等原因,各地政策性贷款项目不完全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四是经营性质问题,代表们认为,虽然政策性贷款具有优惠贷款性质,但不能搞成“第二财政”,否则政策性银行将难以为继,政策性银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既要讲究社会效益,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保本经营、略有盈利应该成为基本经营原则;五是政策性银行监管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代表们强调,要建立政策性贷款动作的外部监管制约机制,防止资金流失,防止无效投放。

四、关于金融市场问题

金融市场问题也是本次讨论的一个重点,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积累资金,为提高经济金融活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代表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存在金融工具品种系列断档严重、融资筹资行为不规范、市场功能不明显等问题。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代表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规范化管理;二是继续发展完善。代表们认为,要把金融市场培育成为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市场,就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主要内容是:一要重塑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基础;二要强化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职能;三要加快金融市场立法步伐;四要规范金融市场运作管理;五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构建立法与自律相结合的金融市场管理体制。

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代表们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和经济总体改革相适应。对于当前发展的重点,存在几种不同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应重点发展股票市场,理由是,我国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市场,由于受企业改革、银行改革均未到位的限制,难于有较大突破,而股票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要求有与之相应的经济、金融、法律制度,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重点发展债券市场,认为当前债券融资规模和债券种类不能适应社会投资和筹资的需要,当前要试办企业浮动利率债券、房地产开发投资券、信托受益券、投资合作基金券、重点建设债券等等。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重点发展投资基金,主要要理由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各类基金需要寻找更佳的投资途径,保护投资者的投资利益,有利于规范和稳定我国的股市,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有利于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加快国内资金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

五、关于外汇体制改革对金融业的影响

从提交大会的论文来看,关于外汇体制改革对金融业影响探讨的论文也占有一定比重。代表们一致认为,以单一汇率制、统一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结售汇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外汇体制的改革措施出台及实施,标志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拓性一步。它的积极作用是,将有力地促进外汇指定银行之间平等竞争格局的形成,消除以往专业银行之间不合理的分工界限和政策上的不平等,为外汇指定银行发挥整体优势、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提供契机。但是,代表们也指出,当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外汇体制改革的政策效应难以充分释放。

一是改革措施的非完整性。主要表现在:1、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供求和汇率相互脱节,形不成完全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2、外商投资企业不能到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只能进入调剂市场,即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又会使外汇交易体制复杂化;3、交易币种和品种的稀少增加了大部分外汇指定银行的汇率风险和头寸调整的复杂性。

二是改革措施的非彻底性。改革措施的非彻底性主要表现为台帐的遣留,在新体制正式运作后继续保留台帐,不仅增加了银行的工作量,更主要的容易给银行结售汇业务造成混乱,不利于有序竞争。企业为了防止今后的购汇困难采取在A行结汇,结存台帐余额又到B行购汇的做法。

三是外汇监管宽严不一,导致外汇业务的不平等竞争,外汇指定银行如何适应外汇体制改革和完善新外汇体制,有的代表认为,应完善外汇交易市场体制,逐步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范围,增加银行挂牌汇率的浮动幅度,同时取消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发展和开展有效的公平竞争;有的代表认为,应从完善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经营体制入手,把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制,如,把汇率的浮动权下放到省级分行、头寸调剂采取纵向和横向相结合,以横向为主的方式;有的代表则认为,要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管以保证外汇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实施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并促进银行同业的公平而有效的竞争。

六、关于反通货膨胀问题

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加大,与会代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治理通货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

有的代表认为,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增长过快过猛,“瓶颈效应”导致了生产资料价格全面大幅度攀升,价格传递效应又导致生活消费资料价格上涨,政府急于求成的赶超意识,央行在执行贷币政策中缺乏独立性,都对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扩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不是一种孤立的经济现象。对中央银行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不能估计过高。当前治理通货膨胀不能采取单一的措施,必须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综合治理。

有的代表则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由1988年至1989年间的需求拉上型,变为成本推动型,劳动力成本价格的提高,企业利润目标的刚性,加上目前大部分商品价格的放开,都有可能推动价格的上涨,而我国目前在价格形成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认为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重点应放在对市场价格的检查、监督,坚决打击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等方面上来。

七、关于其它有关方面问题的探讨

关于保险问题的探讨,在这次提交的论文中也占较大的比重,涉及的内容包括:一是对保险业的认识,二是保险业务的拓展,三是保险市场的价格及行为竞争,四是保险市场行为的规范。

对保险业的认识,代表们认为,保险是一种“服务贸易”。保险人是“保险服务供应者”,参加保险是“购买保”,保险业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于保险业务的拓展,代表们认为,随着我国复关的到来,保险业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现在应及早准备,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拓展新业务。在保险市场价格竞争方面。首先应注重费率制订的科学性,必须坚决贯彻“收支相抵,略有节余”的原则,保费收入要留足三项准备金。

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有的代表认为,对其现实作用估计不宜过高,但对其长远影响应给予充分认识,随着专业银行改革、企业改革的深化,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另外,这次研讨会还对财政税务体制改革对金融的影响,银行与企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不乏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理论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大会提交的论文中,还有一部分属于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为深化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有些观点颇有新意。

有的作者针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问题,提出了“分理论”和“融理论”。“分理论”的大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的存在以及作用的发挥,主要不是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是服从于和服务于政府管理经济的需要,对经营业务按照行政化管理模式,人为地进行分割组合,分别组建不同的职能部门办理,通过外延不断地分设职能部门来提供多种服务,其结果,内部分工愈来愈细,内部交易成本越来越大,工作效率低下;“融理论”的大意是,专业银行的内部分工是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展开,通过银行整体内涵有机充分运作,实现其经营目标,银行业务经营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决策设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以及竞争的需要,在调查决策基础上,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或提出工作主攻方向,向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并由效益核算部门组织核算。由职能部门代替外延分工是区别“分理论”与“融理论”的一个明显特征。

有的作者则把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引入金融研究领域,认为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也如同自然活动中一样存在“场”和“场运动”,资金的运动要受到存在于资金市场中的规律支配,并进一步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继续发展和完善资金市场,利用市场规律引导资金运动,而任何放弃或压制市场规律作用发挥的做法都会导致效率和效益的下降。

迎春 亚子刻

(执笔:方春树 聂建平)

标签:;  ;  ;  ;  ;  ;  ;  ;  ;  ;  ;  ;  ;  ;  

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华东金融学会第十三届理论研讨会综述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