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高占群论文_高占群,李霜,刘杨

浅谈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高占群论文_高占群,李霜,刘杨

高占群 李霜 刘杨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无效1例,占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无效14例,占35.0%;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13.1±8.5)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心肌缺血;联合用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medic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Methods 80 case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basic medicin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bined medication regimen to compa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n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5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62.5%),14 cases were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35%,1 cases were invalid,accounting for 2.5%,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5%. There were 1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40%,10,25%,14 and 35%,and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65%,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decrease of systolic pressure(13.1 + 8.5)mmHg(1 mmHg=0.133 kPa),diastolic pressure drop(25.6 + 4.3)mmHg and heart rate decline(16.98 + 9.6)/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med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myocardial ischemia,and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 elderly hypertension;myocardial ischemia;combined medication;clinical symptoms;improvement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1-3]。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相关研究显示,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30~74岁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呈直线相关性[2]。因此在单纯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应当特别注意对靶器官和心肌缺血症状的保护和改善。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高血压伴有心肌缺血患者,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联盟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本研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50岁;所有患者经常规心电图检查或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且缺血时间≥60 min;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90 mmHg[4-5]。排除标准:患有慢性恶性消耗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梗塞、脑卒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5~80岁,平均(68.5±2.8)岁,入院时患者的收缩压125~137 mmHg,平均(132.5±5.6)mmHg,舒张压98~134 mmH,平均(102.5±2.6)mmHg。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0.12±2.4)岁,入院时患者的收缩压127~134 mmHg,平均(131.2±4.16)mmHg,舒张压99~134 mmHg,平均(101.5±3.6)mmH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包括合理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并给予单纯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20109,规格:10 mg×30 s)每天10 mg,一天一次,治疗时间为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厄贝沙坦片+地尔硫卓片治疗。厄贝沙坦片(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0109,规格:0.15 g×7 s)一次150 mg,一天一次,地尔硫卓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109,规格:30 mg×50片/盒)一次90 mg。治疗时间为连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血压和心肌缺血改善情况。

血压测定判断: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上午测量血压3次,取3次的平均值。血压下降值取治疗前后平均值之差[6-8]。

心肌缺血疗效判定[9-12]: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3次的静息心电图检测。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症状彻底消失,静息心电图缺血型ST段改变恢复超多0.10 mV或者逐渐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50%以上,ST段恢复在0.05~0.10 mV之间或者主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显示无任何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和心率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舒张压下降值和心率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产生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患者的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其他重要的靶器官,造成多处重要器官的衰竭甚至死亡。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更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3-17]。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血压的波动较大,同时增高脉压,并且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以往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采用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方式,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但常规的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达不到改善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18-19]。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选择联合用药的方式。

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患者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对心脏的一种伤害,其发生与血流动力学因素、家庭遗传以及神经液等因素息息相关。血流动力学中的血压作为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心室肥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动态变化与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神经液方面,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显著增强,能够增加蛋白的合成,也可导致肾上腺分泌较多的糖原和环磷酸腺苷,进而造成心肌细胞总蛋白和非收缩蛋白的增加,进而产生心肌缺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够调节和干预分泌,阻断AngⅡ的形成过程,在心肌缺血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对纤溶和血管内皮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其失衡和失去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发生,有效达到抗心肌缺血的效果。钙超载也是心肌缺血形成的机制之一。钙离子能够启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功能,导致血管的收缩,进而导致血管张力出现变化,对KV的活性有着抑制作用,防止KV的对外流失,进而使得细胞膜进一步分化,加速钙离子的内部流动。

很多的相关研究都证实RAS阻滞剂、CCB在抗心肌缺血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并且发挥着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压的效果。但目前对ACEI及ARB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厄贝沙坦作为RAS阻滞剂,在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优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厄贝沙坦作为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用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受体相结合,起到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和Ⅱ的结合,从而降低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达到降血压效果[20]。地尔硫卓作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松弛血管末梢的平滑肌,降低血压,但降压效果与疾病的发展程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降血压的同时对心脑肾等重要的脏器官的血压血液供给没有任何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厄贝沙坦和地尔硫卓联和用药,与传统的降压药相比均能够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并且比单纯的用药血压降低的幅度更大。高血压患者最常损害的靶器官就是心脏,一方面表现为左心室的肥厚,发生心脏病变;另一方面引起灌装动脉的粥样硬化,这也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患者有40%~50%的老年患者存在着心肌缺血现象,有75%以上的老年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21]。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肌血液量减少,导致心肌营养代谢不足,呈现出一种病理状态。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高血压患者面临着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导致器官性的狭窄和动力性的狭窄,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冠脉血流储备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降低[22]。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容易兴奋,进而加快心率的变化,导致心肌缺血。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的患者心肌血管的密度显著降低,一些毛细血管管壁出现增厚的现象,这对心肌的供氧平衡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23]。因此高血压患者没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冠脉无明显的狭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并发症。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可以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发现其症状表现。

地尔硫卓是一种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在心肌缺血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主要的药物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有效防止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内钙离子的流失,降低钙离子的负载量,进而达到冠状动脉的扩张,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的狭窄病变,还能够扩张周围的小动脉,进而降低内循环的阻力,降低心脏的负荷[24]。地尔硫卓能够最大程度地直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狭窄部位的阻力,能够提高侧枝循环的血流供应量,提高心肌缺血的再灌注,防止心肌缺血造成的细胞凋亡。目前,有关动物实验已经对地尔硫卓的功能进行了确切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逆转心室肥厚的功能。NORDIL研究显示该类药物还能够起到降压的效果,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通过联合用药使得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说明了地尔硫卓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胡文等[25]对6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患者使用地尔硫卓后心肌缺血的症状能够显著改善,张大力等研究发现地尔硫卓在减轻心肌损伤和钙超载对细胞伤害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很好地保护心肌的受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联合用药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心肌缺血症状显著改善,说明联和用药能够起到降压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晓.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隐性心肌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3,15(6):717-718.

[2]刘志学.无创血管功能检测,距心血管临床应用还有多远——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主任陶军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

[3]胡云.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高血压40例[J].河南中医,2013,33(9):1443-1444.

[4]盖媛媛,阮琴韵,林美燕,等.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3):216-219.

[5]王得志,丁全茂.颈源性高血压致病因素与治疗临床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18-120.

[6]刘艳丽,王雅静,王晶,等.青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2):1593-1594.

[7]薛文鑫,李静,张藜莉,等.高血压治疗联合用药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02-304.

[8]敖莉,王泽茂,姜云,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95-97,108.

[9]安全宇,凌腾愿,刘玉红,等.健康教育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74-176.

[10]丁芸,戚德清.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11):1250-1254.

[11]张继如,王志强,季永,等.不同危险分层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8):2258-2263.

[12]周述芝,刘雪茹,伍佳莉,等.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下行下肢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16):4685-4686.

[13]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

[14]王先安,张敬文.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92-3193.

[15]吴辉,常静,丁家望,等.从不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看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34-336.

[16]荆明霞,宋建平,杨玉红,等.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药业,2013,22(3):64-65.

[17]黄年正.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成本及效益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19-120.

[18]阿丽娅·艾依提,米日古丽·热合曼,涂良珍,等.氨氯地平并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36-439.

[19]胡硕.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21-222.

[20]金广东.关于对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治疗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6(6):177-178.

[21]邱卉.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8):113-114.

[22]王永莉.关于对老年性高血压用药控制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4):195-196.

[23]景学梅.浅谈老年高血压用药存在的问题经验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4,11(z2):367-367,368.

[24]郑秋丽.老年高血压用药与进展[J].药学研究,2014,3(12):724-725,741.

[25]王海腾.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1):78-79.

论文作者:高占群,李霜,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浅谈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高占群论文_高占群,李霜,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