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_艺术论文

美国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_艺术论文

美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美国论文,启示论文,中学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中学教育已基本实现普及化。中学主要有四年、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在各种学制形式的中学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地位均得到了确立,并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普及,使每个中学生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美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主要以下特点:

1、在艺术教育目标上突出时代性。

美国把中学艺术教育的目标重点定位在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上。美国中学艺术教育目标的时代性主要表现这五个方面:

一是注重综合化,即注重加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与评判能力的艺术综合素质培养,它包括对艺术作品形式美感的理解并描述其意义;对艺术作品的评判能力和特征理解能力;运用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制作等形式展示作品意义的能力等。

二是注重全员化,即所有的中学都实施艺术,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艺术教育。学校明确规定,每个公立和私立的初等和中等学校的课程都包括平衡的、全面的和序列化的艺术教学方案;所有的高中都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1学分的艺术课程,艺术课程确定为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和舞蹈;所有的高等院校的新生录取标准将至少要求1学分的艺术成绩。

三是注重个性化。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领域,学生在这个领域中将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多元潜能》新华出版社P150)。因此,艺术教育要注重开发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把他们引进感情世界,促进其个性特长发展。美国还要求各中学通过艺术教育,使学习其他课程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增强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四是注重终身化,强调把艺术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艺术技能,形成终身参与艺术活动的悟性和美感意识。

五是陶冶化。强调艺术教育在激励人类精神,净化人类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要求充分其陶冶功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主动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一起创新,关心环境等现代社会的道德品质。

2、在艺术教育内容上突出广泛性。

美国中学艺术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1)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有音乐、美术、舞台艺术、艺术理论、工艺制作及商业艺术等等。在每一项目中又包括许多小的项目,如音乐课包括基础课程、表演课程和器乐课程等;工艺制作包括陶瓷制作、雕塑、丝网印刷和首饰制作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

(2)艺术教育内容既有现代艺术基础知识,如电视艺术、电脑绘画,也有传统艺术,如爵士乐、民族音乐等,使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艺术作品欣赏,倡导增加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时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他们所处社区内外的本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遗产,了解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艺术文化和实践,从而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学生领悟文化传统及历史背景,参与多样化和全球化社会生活的独特途径。

3、在艺术教育方法上突出主体性。

美国中学艺术教育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认为,艺术教师不仅是传者,更应是艺术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而学生是艺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中学艺术课堂教学都很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艺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自我发展和提高。如在美国十分流行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就是创设师生角色及相应活动的环境,学生以扮演音乐家角色参与整个音乐过程,而教师克制自己权威心态,只做学生的向导和引路人,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美国最近提出的《艺术推进》课程方案风靡一时,已被许多学校采用。这个课程方案提出了两种艺术教育改革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称之为:领域专题。教师根据感知、创作和思考三种能力培养的目标,为每一种艺术形式设计出一整套领域专题,然后交给学生去探索试验。如“构图”这个领域专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注意形状的安排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艺术作品效果的。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构图的思考方法,并分析这种思考方法对于他们自己的作品和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影响。

第二种方法称之为“过程作品集(艺术夹)”。收集学生艺术学习进展过程中的所有作品,包括原始素描、中间草稿、自己和别人的评论稿以及最后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定性的评估,评估的内容有投入程度、技术技巧、想象力、评论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在评估中得到发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4、在艺术教育设施上突出配套性。

美国各中学实施艺术教育的设施器材是十分充足的,并按要求形成配套化和系列化,达到了现代化水平。早在1974年,美国就制定了《学校音乐方案》,对各级各类中学实施音乐教育的条件和装备定出了详细的标准要求。该标准对中学的音乐图书馆、音乐资料库、排练厅、练习室、音乐欣赏厅的面积、装备设施的要求到对钢琴等乐器的质量和数量都作出一一规定。

5、在艺术教育的师资上突出专业性。

美国教育界权威人士认为,艺术教育需要由精通运用艺术思维的教师艺术专家担任。因此,美国中学的艺术教育一般均有一定艺术专长并懂得艺术教育的人担任。在美国高等院校各种艺术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中,艺术专业的占半数以上,美国对艺术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有这几方面:

(1)具有较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知识;

(2)具有较好的语文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较强的艺术专业特长和艺术教育技能;

(4)具有较深的艺术教育理论造诣,能充分运用“艺术思维方式”等。

我们通过对美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特征的分析得到很大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进一步强化艺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美国60年代在中学教育中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到布什政府确定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时5门核心课程;1993年克林顿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并于1994年3月立法通过。这项以跨世纪和“世级”水平为目标的宏伟教育计划,首次将艺术(含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和舞蹈)与外语增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

启示二:必须进一步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美国十分重视教育法规建设。80年代末、90年代初,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前后不到两年,接连发布了指导全美教育改革的法规性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目标:美国教育法》,这充分表明了美国朝野急于通过法规来促进全美教育改革,迎接新世纪国际竞争挑战的态度。美国对艺术教育法规建设也是十分重视的,他们面对新世纪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的具有操作性的艺术教育法规文件。例如,新的音乐教育的国家标准,可以说是美国对2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种展望。新的音乐课程国家标准分为幼儿园—4年级、5—8年级和9—12年级三个年段,每个年段安排有创造和表演、感知与分析、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也十分重视。1989年11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普通学校教育的法规性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目前,又在着手制定《2001—2010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这说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正在深入发展。但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法规建设仍不太完善,缺乏系列性、配套性和地方性。我们要通过研究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法规建设来拓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国际大背景中审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使之更加健全和完善。

启示三:必须进一步加大中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力度。

美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深入艺术教育中的各个方面。他们在教育目标上,定位在“培养有责任的创新公民”上;在教育内容上,既面向本国,又面向世界;既面向传统,又面向现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参与,注重个别化教学。这些改革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总体上说来,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中学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表现在教育目标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游离素质教育大环境,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教育方法单一刻板、“成人化”和“专业化”,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艺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加快中学艺术教育的改革,赶上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

启示四:必须进一步加快艺术教育队伍的建设。

美国人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没有一支高质量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质量就不能提高。美国虽然艺术教师素质普遍较高,但他们认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在进一步提高中学艺术教师素质上下功夫。他们在加强艺术教师教育的同时,还通过大学研究生院、艺术教师培训中心、举办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艺术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从师能力。他们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必须把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素质作为加快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标签:;  ;  ;  ;  

美国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