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识字教学论文_滕华荣

浅谈识字教学论文_滕华荣

湖北省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445600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3年了。在二十三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我就曾经教了两届,在同事及家长的眼中,我很有教学经验,他们常常咨询我,怎样检验孩子的学习情况?我总是这样回答问我的人:“别总看孩子的分数,检验语文学习情况,看孩子是否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读书,写句子、写作文是否不写错别字。只要这两方面做得好,语文功底就深厚了。”其实,这是有道理的。经常有同事和我交流,他们最头疼的是学生爱写错别字。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就会想起我自己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的那些学生,这些情况倒不多。而且回想每每到我们班听课的老师总是夸我的学生读书读得好。我就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奥妙,现在想来,这与我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有着密切关系。

在我二十三年的教学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孩子们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之大。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现在多数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事,到中年级就可以淡化,乃至于到高年级后就由学生全部自学。而我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以及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我自己独特的识字教学理念:识字教学不仅仅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中年级、高年级也应该重视。

我在教低年级时,我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把识字教学放到首要位置。我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注重识字教学方法:我会用儿歌、谜语、加字、减字、熟字换偏旁等方法去教会学生识字。而且我还会不断地复习学过的字,复习时,就不是让学生单一地记字了,而是记词语,这样,学生既增加了词汇,又为写作用词打下了基础。

到了中年级,我的教学增加了阅读及作文任务,但我并不淡化识字教学,我发现,我并没有因为识字教学而耽误教学任务,反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提高。因为我在教学每一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熟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书读得好,字当然也认识了,不认识字就会在课堂上出洋相嘛。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查字典弄清不认识的字的读音,顺便也会弄清字的意思,还会组一两个常用的词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过程,学生既学会了生字,又掌握了多音字的读音。

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就针对每一课的生字结构特点,逐一指导: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边音与鼻音的区别;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字形教学等。对于特别难写的字我就示范书写,并且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反复复习。

比如:“蒙”字孩子们最容易少写一横,“刻”“孩”中的“亥”字下面笔画模糊,“武”字多写一撇,“展”字多写一撇,等等。我就是反复书写,纠正,现在班上70个学生,大多数再也不会写错了。我还会利用每一个单元的词语盘点,对词语进行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到了高年级,教学任务加重了,我也没有因此而不重视识字教学。但我调整了识字教学目标:不是只停留在一个生字的教学,而是注重归类识字。

比如教学“搏”字,我就复习“博”和“膊”字。教学“浴”字,我就归类复习“欲”和“裕”字。学习“瓣”字,我就复习“辩”、“辨”和“辫”字。就是这样,到六年级归类复习时,我就不复习形近字、多音字(读通课文时读准字音)了。

曾经记得,上学期我在上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时,导入新课后,我在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读了生字后,我问同学们学习生字还想起了哪些字?学生争先恐后,总结了由“莹”字想到了“营”、“萤”、“萦”字,由“赐”字想到了“踢”、“惕”、“剔”字,由“滥”字想到了“监”字,等等。老师们对于我的这一教学环节赞不绝口,我也总结了正是课堂这一不经意的教学习惯,让孩子们对字的掌握比别的学生强一些。

论文作者:滕华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浅谈识字教学论文_滕华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