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路桥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陈希

高职路桥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陈希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83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融合改革的主攻方向,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排头兵,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技术效应未能有效发挥,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源于校内外各个因素。文章以高职路桥专业为例,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实践全过程,并对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之处进行总结,明确了教育信息化未来改革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路桥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为了实践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课“路桥工程检测技术”中“桥梁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这一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促进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路桥工程检测技术”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检测原理深奥难懂。仪器昂贵(学校很难购置完整),再加上实训环境危险复杂,使得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难指导、学生难练习、操作易失误、仪器易损坏的难题。

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从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上展开,根据路桥专业检测员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3个方面重新确定了教学目标,更加强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课程要求学生每个单元都要完成一个检测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仪器认知选择及应用,能够按规范对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及判别。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互联平台,有效整合相关教材教参、行业标准、典型案例、现场规范等内容,自主开发仿真软件、视频、单元微课、闯关游戏、微学习中心以及量化测评软件等资源和T具融汇集成,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采用理虚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力图创设一个由教师引领、个性探究、智能导学、自主合作,以评促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学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延展为课前自学、课堂学做、课后提升一二项环节。

1.课前自学环节

自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对新知识进行导人自学的环节。课前,教师利用视频、动画、微课、社区论坛、闯关游戏等信息化手段构建课前自学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工程背景.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课前学习盲目,自学不充分,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课前基础。学生在微信平台领取任务、查阅规范等相关资料,通过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相互研讨,完成课前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一则关于灌注桩问题的新闻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检测的重要性。学生利用学习平台中的教案、动画、图片、微课视频、工程案例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上,思考并完成课前的在线考核。

2.课堂学做环节

教师通过“备课中心”,统计学生在线考核结果,以此掌握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找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然后学生通过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在合理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参数,软件将生成不同的数据和波形图并给学生进行打分、纠正和提示。学生再利用“RSM低应变分析程序”对前面所生成的数据进行参数修正、波形分析、最终生成检测报告,系统对其进行成果评价。当学生在线考核与仿真成果均合格时,方可进入任务实操训练。

我们选取校内建设工地作为实训场所,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完成试验准备、仪器安装设置、数据处理分析、生成检测报告。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操作的零事故、低损耗和高精度。改革后课程的评价方式更侧重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评价内容包括在线考核、仿真试验考核、实操考核、任务成果汇报答辩四部分。评价中心基于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可实现方便的A评互评,改变了以往项目化教学中评价占用课堂时问较多、不客观、不便捷等情况。经过系统综合计算,评价中心给出学生“知识”、“技能”、“协作”、“自学”、“其他素养”五项指标的评价值.利用雷达图来展示学习评价结果.并指出该生下一步学习努力的方向,将结果计入个人课程成长档案。教师可统计分析全班学习状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建议反馈给学生,并及时修正教学策略。

3.课后提升环节

课后,学生可能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组实际繁杂工程的波形图和其他检测方法,根据系统提示完成下一步。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师、企业专家和工地师兄进行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全方位的交流沟通。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得他们学习目标清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能够主动探索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1.教学手段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教学载体造成极大的冲击。回顾以往课堂教学情况,路桥专业所有理论知识与专业及嗯呢该的传统,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加以实现,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上吸收知识,课后自我消化,课堂教学存在前后分离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路桥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以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能为传播媒介,实现知识与技能传输的目的。并且将学生课后消化提前至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困惑。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其与翻转课堂理念相结合,学生可随时随地对微课视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教师在旁指导,对课堂知识进行充分的化解吗,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格局。

2.教学形式创新。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学生可在现象完成所有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互联网海量知识及资料储备,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了理论性支持。并且互联网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可随时随地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在学习地点与学习方式上没有过多的局限性,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法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激起学生对路桥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3.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而言,传统评价方式多以考试为主,这种单纯以成绩衡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标准,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与延迟性,所得评价结果不能代表学生真是成绩。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阶段性方式,并将阶段考核与任务考核两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成员控制在3~5人左右,将项目进度及完成时间规定在有限范围之内,确保评价结果与前期预想的一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斥着这个高职院校,尤其是在路桥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对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并且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快速掌握学生知识薄弱点,针对性的录制微课视频,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阻碍,代替传统课堂讲解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课程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有力保障信息化技术在路桥专业教学中实际效应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关于高职路桥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3):338-341.

[2]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5(16):215-218.

[3]李科,陈林鹏,丛林生.高职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识读”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5):225-226.

论文作者:陈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高职路桥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陈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