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己写的_曹雪芹论文

“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己写的_曹雪芹论文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乃曹雪芹一人所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楼梦论文,一人论文,二十论文,所作论文,曹雪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人所作。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

自从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并传于世以来,一般认为一百二十回本的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论断吗?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世传的几种《红楼梦》抄本,以及清代乾隆年间有关《红楼梦》抄本收集、出版情况的记载。

一、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的概况和高鹗续书的不可信

世传《红楼梦》最早的抄本是脂砚斋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现存的脂评《石头记》(即《红楼梦》)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乾隆庚辰四阅评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原藏本(原有“至脂砚斋甲戌抄回再评”语。简称“甲戌本”)十六回,清怡王府抄本(原称乾隆己卯四阅评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抄本前八十回。以上各种脂评本不全出于同一底本,各本文字颇有出入。此外,另有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戚蓼生序本八十回,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和舒元炜序本四十回等,也都属于脂本系统。

据高鹗的朋友程伟元自述,为了广泛收集曹雪芹《石头记》原著抄本,他曾花了好几年时间,最初只得到八十回,以后又陆续购得后四十回续稿的残抄本,乃与高鹗共同修补成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全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萃文书屋以活字版印行,世称“程甲本”。第二年又大量改动了前八十回的文字情节,对后四十回续稿也颇多修改,仍由萃文书屋印行,世称“程乙本”。这就是《红楼梦》全书传世的经过。但程伟元在“程甲本”序中并未说此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连高鹗本人在“程乙本”序及引言中也未这样说过,他们只说对原稿作了修补。另外在《红楼梦》全书出版以前,已有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传世,也可证明此书不是高鹗所续。

只有高鹗的另一位朋友张问陶在《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高鹗的字)鹗同年》的诗中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按:“补”具有“续”和“修补”双重含义,这里是否一定只作“续”解呢?)除此以外,别无旁证,显然是不足为据的。

其实《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是否出于曹雪芹一人之手,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已明确说过:他对此书已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在最后一回中,再次说明自己已接受了空空道人的委托,将《石头记》传述于世。由此可见《红楼梦》全书早就由他完成,并且至少应有五种修订稿存世。这些原稿虽然已经失传,但部分传抄本仍然流传了下来。故我们认为,世传的前八十回抄本,很可能是他当时尚未写完的初稿便被传抄了出去。这从脂评本中就可看出;或是他最后一次修订全稿,尚未完成便离开了人间。清刘铨福藏本中的评语就说过:“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但《红楼梦》前八十回尚未进入悲剧高潮,曹雪芹何故便“泪尽而逝”呢?显然这里所说的“书未成”,当是指他最后一次修订全稿尚未完成。故脂评中又一再提到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由此也可断定《红楼梦》全书曹雪芹不会只写了八十回就去世了;此外也有可能是后人将全稿弄残缺了。而世传的一百二十回本(包括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则可能是从他几次修订的全稿中转抄而来的一个本子,或另一全抄本散失后又被程伟元收集起来的。同时程伟元收集的后四十回残抄本没有作者姓名,正说明它是曹雪芹原著的断抄本。

但令人奇怪的是,既然没有任何直接根据足以证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为什么人们连曹雪芹和高鹗本人的话都不信,却偏要相信张问陶的一首小诗自注,就一语定乾坤呢?究其根源,关键在于人们大多认为《红楼梦》全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情节有矛盾。

二、后人误解了全书前后部分情节的本意和高鹗续书的不可能

首先,他们认为本书第五回中《飞鸟各投林》一曲的含义,与全书结尾“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一回内容不符。这首曲子是这样写的: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实此曲乃是概述书中几个世家和一些主要人物的未来结局,并非专指宁荣二府后来弄得一败涂地。曲末二句只是对世情的讽喻、夸张之词,不是预示全书结尾将出现一个事实上不可能出现的一切化为乌有的结局。细观曲中“老来富贵也真侥幸”一句,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李纨的诗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其诗曰:“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晚韶华》曲词:“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美韵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可知李纨之子贾兰在贾氏衰落后仍将复兴祖业。但曲中也暗示了他们最终也还是要归于寂灭(这已不属于本书范围),从而反映了本书人生如梦,转眼皆空的主旨(参见本书第一回导言:“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及全书结尾诗:“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实则书中只是感慨人生命运无常,并不否认人世的兴衰更替。由此可见,全书结尾“贾家延世泽”的情节与第五回中《飞鸟各投林》一曲的含义前后并不矛盾,根本不存在什么高鹗错续的问题。

其次,有些人又把书中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条目录的含义,理解为应是暗示贾宝玉最终和史湘云白头偕老,因而认为这也与书中第九十七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的内容不符。

其实,这个问题胡适在他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已作了论证,据云:“雪芹残稿中有‘卫若兰射团’一段文字,写的是一种‘侠文’,又有‘佩麒麟’的事。若兰姓卫,后来做了史湘云的丈夫。故有‘伏白首双星’的话。”由于后来此回中这段文字残缺,遂致造成后人误解,实际上它与贾宝玉、史湘云的终身毫不相干。宝玉和宝钗的最终结合,则是在本书前八十回中早就定下的“金玉良缘”,是曹雪芹在编纂全书目录时就预先安排的结局。而史湘云的终身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诗画和《乐中悲》一曲中也有明确的暗示,其画为: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诗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曲词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美?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阔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后来史湘云的结局也正是如此——青春守寡。因此也根本不存在什么高鹗错续的问题。

而后四十回中其他一些主要人物的结局,如黛玉早逝,宝玉出家,探春远嫁,妙玉遭劫,凤姐恶报命归阴,巧姐依托刘姥姥,宝钗独自守空房,袭人出嫁蒋玉函等情节,也无不与前八十回中的暗示相吻合。就连香菱的结案,平儿的扶正,鸳鸯的殉主,芳官、紫鹃的归宿,以及柳玉儿的安置,在全书结尾的几回中也无不一一作了交代,又如傻大姐在第七十三回和第九十六回中的两度出场,也反映了全书整体布局的匠心。显然傻大姐的首次露面,主要是为她后来向黛玉泄露凤姐设谋给宝玉和宝钗成亲的机密作准备的。

贾宝玉在第五回和第一百十六回中的两度神游太虚境,更可看出全书布局的完整、统一。显然前一回是全书的总纲,后一回是全书的总结。书中类似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例子还很多。特别是全书最后一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与开卷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首尾呼应,紧密相连,尤为妙绝!而《红楼梦》中之第九十六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魂”、第九十八回“苦降珠魂归离恨天”,更是全书的高潮。文词哀婉凄绝,尤令人肝肠寸断,刻骨铭心!

故,我们认为,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结构严谨,情节一脉相承,语言和文章风格也完全一致,显然出于曹雪芹一人之手,他人绝不可能续得如此天衣无缝。

三、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是可信的

再看程伟元和高鹗自己在“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序、引中,是怎样说的吧。

“程甲本”程伟元序(节录)如下:

《石头记》是此书原名,……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本目录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有称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

小泉程伟元识

“程乙本”高鹗序(节录)如下: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儿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

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程乙本”程伟元、高鹗引言(节录)如下: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睹者甚伙,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印刷。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阅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

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

又据胡适考证:“我仔细研究脂本的评注,和戚本所无而脂本独有的‘总评’及‘重评’,使我断定曹雪芹死时他已成的书稿决不止现行的八十回。虽然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但已成的残稿确然不止这八十回书。……”(见《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另一方面,他又断定《红楼梦》全书的后四十回乃是高鹗伪造。

现在我们就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程、高二人的序和引言来看,说《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程、高二人两次修补《红楼梦》所用的时间,前后不到一年。试问像这样一部结构严谨、包罗万象的巨著,以曹雪芹之才尚且花了十年时间才写成,程、高二人就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续成后四十回,并又对全书再一次作了修补吗?同时程、高二人与曹雪芹相距年代不远,当时人们能见到的《红楼梦》抄本,当然比今人要多得多,而今人距离曹雪芹的年代已远,又怎能知道程、高当时所收集和见到的前八十回抄本到底有多少种?他们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对全稿进行了两次修补,显然只有参照了几种不同抄本的文字,并有后四十回抄本为依据,才能如此快速完成。

文人著书立说,岂有不以扬名四海为生平一大快事?如果《红楼梦》全书后四十回确是高鹗所续,他为什么不愿公开署名,反而甘于冒名伪造,岂不怕当时被人揭底(已有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存世)?又岂不怕万一后来果然发现了曹雪芹原稿,更会被千秋万代耻笑?故历来也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认为程、高二人的两序和引言中的话是可信的。

至于《红楼梦》全书和脂本评语中尚有其它一些可疑之点,则可能大多由于后来稿本残缺和传抄、修补有误,以及有些问题后人尚未充分理解所致。

四、从曹雪芹的博学天才及其家世变迁的经历,也可证明此书绝非高鹗所续

《红楼梦》又是一部广集我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书中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天文地理,医卜星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灯谜酒令,戏曲评弹,典章礼仪,服饰玩器,无所不包,无所不通。如此巨著显然也只有曹雪芹才有可能写成。曹雪芹出身于清初诗书宦官世家,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家自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官至政通史,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曹寅有二女为王妃,曾四次接过皇帝的驾。雍正初年,终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父遭免职,家产被抄,家道从此衰落下来。由此可见,曹雪芹如果没有这样一段亲身经历,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洞察世情的辉煌著作的。

而高鹗的身家是不可能与之相比的。他虽然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院侍读,学识也很渊博,但他却没有曹雪芹那样一段家世变迁的经历,因此也就不可能具有续成《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条件。但我们也并不抹煞他和程伟元修补《红楼梦》残稿的丰功伟绩。

收稿日期:1994-09-30

标签:;  ;  ;  ;  ;  ;  

“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己写的_曹雪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