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道路类型的比较与中国的选择_中国模式论文

工业化道路类型的比较与中国的选择_中国模式论文

工业化道路类型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路论文,类型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工业生产机械化和电器化;工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农业基本工业化,农村人口城镇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小康化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正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而中国的工业化正在进行着,且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其它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工业化道路提供借鉴,以期为工业化的最终完成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一、工业化道路的类型比较

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世界上的工业化道路可分为两类:先行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和后起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先行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欧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后起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本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国家所走的工业化道路。二者比较,其区别在于:

起步时间不同。前者起步早,都在本世纪以前就已开始工业化,英国甚至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就已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后者起步比较晚,一般开始于二战以后。

动因不同。前者的动因是内在的,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和市场化,商人及由他们演变而来的企业家是工业化的发动者。后者的动因是外在的,一般是为了摆脱民族压迫,获得民族独立或为了缩短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政府是工业化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过程不同。前者是一个自然演进性的过程,产业结构循着产业进化的自然顺序,由消费品工业(轻工业)开始,逐渐扩展到资本品工业(重工业)。后者一般是人为的革命性过程。为了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先发展资本品工业(重工业),通过大量技术引进超前采用资本密集技术,造成产业结构的失调。

优势不同。前者在开始工业化时具有先行者的优势,资源与市场条件优越,可以靠掠夺海外殖民地获得资源、资金,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占领世界市场;但其不利在于工业化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技术进步问题主要靠自已解决,工业化过程中获得的政府支持较少,所以,完成工业化所用的时间较长;后者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产生“学习效应”,可以借鉴先行工业化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技术进步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与自创两种途径解决,政府对工业化高度关注,所以,工业化所用的时间可以相对缩短。

我国的工业化是后起的,所以对后起的工业化道路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可能对我国工业化更有意义。后起工业化道路根据各国不同的特点,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外向型。其主要特点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主要表现在国内资源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靠进口原材料,引进或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加工成品、再返销国际市场,来推动工业发展。日本就是这种道路的典型。

倚外型。巴西是典型。这种倚外一方面表现在外国资本在巴西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外国投资一直集中于先进经济部门中的最先进的工厂里,另一方面表现在大量外债上。巴西的外债已形成了恶性循环,借来的款项大部分用于还到期的外债和支付外国投资者的红利和股息。国家对外国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负债累累。

租地型。特点是把土地租给外国跨国公司,搞加工区,从而在就业、技术转移方面有利于工业化。但得到的技术和利润是三、四次技术分解和利润再分配的产物,因而在技术的先进性、产业的配套性、经济自主性上处于三、四流角色。如台湾、新加坡等就属于这一类。

资源型。主要特点是向外国跨国公司开放矿产资源或向国外出卖资源来换取资金搞工业化。如石油输出国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从农牧业国走向现代工业国的道路,是典型的资源型道路。澳地广人稀,人均资源水平高,其矿产资源允许国外跨国公司开采、澳方获利润的51%,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大量外汇推动工业化的进展。

自主型。前苏联比较典型。其工业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与世界市场基本隔绝的条件下开始的。由国家组织,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自力更生为主要特征。工人的剩余产品和不等价交换抽调的农业资源是工业化的主要资金来源,未利用外国财政援助和大量外债,进口机械设备和其他物质都用原料和制成品偿付。

二、不同类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已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从1949-1978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运动。建立起来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由200多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左右,为工业化的最终实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从模式的选择上看,这一段工业化道路主要是采用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自力更生的模式。从1979年开始,我国工业化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并趋向合理,从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阶段。据专家预计,这个阶段要持续到下世纪中叶。进入这一阶段后,由于改革开放使我们面向世界,可供借鉴的工业化模式多了,从这些模式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一)中国今后不可能走先行工业化国家的老路

1.我国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国家的计划和组织下,从优先发展重工业起步,已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问题是由于在先进工业部门超前采用了资本密集型技术,使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造成了先进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发达的城市与贫穷的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所以今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不是排除国家对工业化的作用,完全由个人和企业家重新发动一场由消费品工业开始的工业化运动,而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逐步调整现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寻求由二元经济结构尽快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措施。

2.国内外条件不允许走先行工业化的老路。首先,我国工业化开始较晚,国际市场已被发达国家瓜分完毕。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作为相对落后的初级产品生产国,我们处于很被动的地位,难以靠国际市场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其次,中国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不能象先行工业化国家那样,靠掠夺别的国家来解决能源、资金问题。最后,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不能用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如美国是在人口不及世界的5%,却消耗了1/5的世界能源,近1/3的世界矿产资源的条件下完成工业化的。

(二)中国今后也不能走其他后起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日本式的外向型道路对我国不合适。第一,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大国优势和劣势并存。优势是我国资源相对丰富,多数原材料不依赖进口,国内市场潜力大;劣势是一些有利于工业化的特殊历史机遇对大国的影响远不如小国显著。如二战后美国为形成日本、台湾、南朝鲜包围中苏的态势积极援助日本复兴的远东政策,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需物资在日本的大量订货,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进程。朝鲜战争一年后,日本工矿业生产就增加了50%。由此可见,大国工业化应立足国内,“两头在外”的外向型工业化道路不适合我国。第二,外向型模式受国际市场左右,比较脆弱。1973年的第四次石油危机使日本该年度批发物价上涨率为22.7%,外汇储备减少34%,导致日本经济大混乱。

巴西式的依赖型工业化道路不利于保持民族工业体系的独立完整。我国今后为获得工业化的资金和技术,应鼓励“三资”企业的发展,但决定我国经济命脉的工业必须掌握在国家和民族工业企业手中。我国也借外债,但外债是补充,不能依赖外债搞工业化。

我国也搞加工区,并从中学到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这种模式对资源缺、面积小、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容易奏效,对于内陆大国则不能作为工业化的主要模式。

我国也出口一定量农矿产品,但在世界资源严重缺乏的现实面前,我们不能靠出卖不能再生的资源来换取资金和技术搞工业化。何况我国工业本身就有2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因缺能而闲置的。

苏联式的完全独立自主型的工业化道路不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后起优势”,有效地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世界市场。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今后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现成模式直接可用,只有在借鉴各种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考虑国际国内的现实和趋势,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三、我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我国未来的工业化道路应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即工业化的实现与社会全面发展同步进行,通过发展农业的乡镇企业来逐步消灭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的基本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人民生活小康化;通过工业内部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为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国工业化的目标问题

我国工业化的目标应是工业化的完成与社会全面发展同步进行。二战后,社会发展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为方向的追踪发展理论已被淘汰,因为这种理论把经济增长放在核心地位,发展的结果是为经济增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社会动荡不安。从70年代开始,社会发展理论进入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不再是最高指标,社会发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平等、贫困、自由、生态等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新的社会发展理论角度考察我国的工业化,就不能仅仅为完成工业化而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和工业产值的增长,而应把工业化问题同社会平等、消灭贫困、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比如生态问题、我们就应吸取一些先行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不能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再花大量时间和力量来弥补“增长的代价”。所以,我们应设法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解决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使社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

(二)农业落后问题

工业化是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解决了农业落后问题,不仅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雄厚稳固的基础,而且这本身也是工业化的内容之一。那么怎样解决农业落后问题?

1.在工农业产品之间建立正常的市场联系。先行国家的工业化一般是先建立起工农业之间的正常市场联系,农业为轻工业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并获取等价交换的货币收入,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又推动重工业的发展。农业能够发展是因为能够从市场交换中获得发展资金。而我国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取消了工农业之间的正常市场联系,用30多年的统购统销和集体化来为工业积累原始资金。如1952-1987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绝对量累计达7912亿元。这种状况严重损害了农业的健康发展。1952年─197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65%以上,农村的贫困落后严重阻碍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建立正常的工农业产品交换关系,增加农民的收入,才可能扩大工业品市场,推动工业发展。

2.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农业的基础生产条件。我国农业基础条件在不断恶化,而各方面对农业的投资却在减少。从“二·五”到“五·五”期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0%以上,“六·五”则降到5.1%。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在1986年用于农业的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8%和27%。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增加各方面的投资以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化奠定稳固的基础。

3.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加快我国工业化的速度。第一,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进工业化运动中,打破了过去将农民排斥在外的工业化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人民生活小康化的速度。1993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净增部分的60%来自乡镇企业。第二,加速了农业基本工业化的过程。乡镇企业提高了农业经济中非农和工业的份额,逐步建立起了非农乃至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结构。到1994年底,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近一半。第三,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乡镇企业的崛起引发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以建制镇为例,1994年底全国已有1.2万个,而1982年只有2600多个。再加上近2000个县镇、3.9万个乡镇,农村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县镇为龙头,以建制镇为主体,以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城镇体系。

(三)工业内部的发展和结构调整问题

工业化不仅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也是工业部门内部发展和结构调整,达到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主导产业的更替大体按以下顺序进行:棉纺织工业(18-19世纪)→电力、钢铁、造船、化学工业(20世纪初至20世纪七十年代)→汽车、航空、家用电器工业(70年代─80年代)→航天、计算机、机器人、新材料、原子能工业等(80年代以后)。目前就我国工业的具体情况而言,虽然已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各产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此选择好战略重点产业并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是我国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对策。

1.选择多重性的战略重点产业。由于各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我国的战略重点产业实际上面临多重选择,“瓶颈”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都应作为战略重点产业。“瓶颈”产业作为战略重点是因为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已成为其他产业生产力短缺性闲置和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以支柱产业为战略重点是因为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工、钢铁等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最大,前后方关联效果显著,是武装国民经济的关键;把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重点是因为:[1]电子工业发展有助于我国工业技术基础从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的机电一体化改造,新材料工业发展有助于缓解原材料短缺的矛盾。[2]新兴产业是我国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的重要领域,是提高结构性开放程度的重要突破口。[3]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发挥我国的后起优势,最终摆脱技术落后地位,实现经济赶超和结构优化。

2.对不同战略重点产业采取不同扶持政策。“瓶颈”产业应作为国家长期投资的重点,靠投资来扶持。因为这些产业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在经济发展总水平不高时,短期利益拖拽使资金不容易在这些产业自动积累和集中。支柱产业国家应主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完善市场条件来扶持。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市场机制的发育、生产要素的再结合条件的完善、企业自身活力的增强以及这些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新兴产业,国家主要通过贸易保护和对外开放政策扶持。因为这些产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在国内市场对传统产业的替代能力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他们的成长应主要依靠产业间的存量调整和进口替代等多种引进外资的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化问题初探》(郭庆、胡鞍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3月1版。

2.《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陈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1版。

3.《现代工业化模式──苏、日、发展中国家》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4月1版。

4.《现代化与中国》(夏禹龙),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12月1版。

5.《日本现代经济史》(竹内宏),中信出版社1993年1版。

6.《经济参考报》1994年11月20日。

标签:;  ;  ;  ;  ;  

工业化道路类型的比较与中国的选择_中国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