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论文_郭翊凌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本文首先对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其次,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阐述,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施工管理质量。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跃发展,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技术不容忽视。作为我国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高速铁路隧道的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基于隧道在施工特性,需要对不确定的施工环境和地质问题进行考察及处理,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应急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以此确保工程的最终质量。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来看,隧道工程在施工中其安全管理并不理想,存在着较多的隐患,若对其不给予重视,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相关人员所面对的主要研究课题。

1.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隧道施工进行之前, 虽然已经进行十分完善的工程地质勘探过程,完成了相关工程风险初步评估,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这种风险评估是需要在后续施工作业中进行补充完善的。 施工作业的过程会带来地质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案只能对这种变化做出最优化评估,而不能完全精确计算施工影响带来的地质条件细节变化,必然需要通过后续监测对风险评估进行数据补充和支撑, 才能更为可靠的完成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 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1]。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会受到较多工程环境及地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工程进行立项,合理的立项是确保隧道工程质量的关键。隧道工程施工在短时间内内涂层具备一定的自稳性能,可以采取恰当的支护方法,但是这种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引发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作面出现坍塌,在开挖隔水层的地段时,会出现涌水现象,造成初级支护时间延后,进而形成变形;②结构坍塌,在一些围岩条件不足的位置,会引发隧道周边土体变形较大,造成了建筑物和地面交通的不良影响,在软弱地区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地方,人工干预开挖的上层进行回填土工作后会造成地层自稳能力的降低。

2.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队伍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我国隧道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在安全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与建筑行业相比,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同时,隧道建设工程多以基础形式为主,涉及到的安全事故类型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施工团队忽略了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多半都注重其建设过程。从目前隧道工程监管和检查情况来看,负责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对我国很多安全标准都不甚了解、不熟悉,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甚至工程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隧道的技术标准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导致现场施工管理存在漏洞,让安全检查无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引发严重事故[2]。

2.3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确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有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将其实施与施工过程中,才可以有理有据的进行过程管理,依据规范要求和程序执行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相较于其他的工程,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与其他工程相比综合性和更加复杂,所有,其管理难度较大。鉴于目前我国的隧道工程施工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施工管理系统,没有全面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检查制度,没有专门的施工管理团队,及内部建设的检查部门,在施工中若出现管理不严格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就难以管控。加上一些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施工管理思想较为落后,导致了施工质量的存在偏差[3]。

3.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方案

3.1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模型

图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模型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三层的系统结构,数据采集层主要将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数据、自动采集的监测数据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层主要将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同时进行智能的数据分析与判断、数据整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预报警; 数据访问层/展示层主要将前期数据进行可视化、信息化的展示,通过强大的 GIS 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预报警信息,同时可以及时方便地查询预警信息、风险情况以及应急处理情况。如图 1 所示。

3.2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模式进行设计。①前端为监测数据采集平台,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人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②中端为数据传输途径,包括GPRS 方式、Internet、无线方式等。③后端为基于 GIS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平台,包括 GIS 地图模块、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监测实时分析模块、巡查监控与动态风险评估[4]。

3.3全面加强对于工程的安全监管

隧道施工企业要对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加大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工程安全设施资金到位。并且要加大施工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做好隧道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工程施工的安全的防范作用,安排专职安全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的违规操作行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不断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顺利开展,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4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体系的良好发挥,决定了这个系统整个运转的良好程度;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也是如此,只有建立适当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使得工程可以安全并且高质量地完成下去;施工单位要进行安全和质量双通道保障体系建设,首先是安全保障体系,这个主要是对于施工现场的员工的个人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考虑,施工负责安全和质量的领导必须不断对员工进行指导和督促,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和质量法规和制度,提高对于安全和高质量的实际建设投入,加大资金的投入以改善设备和设施,逐步建立员工自我提高和监督、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禁止对于落后和陈旧设备工艺的使用,采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进行施工,加大生产技术的改造,可以使得施工的场所安全防护到达最高水准,也使得工程的质量超出我们的预期水准;同时,我们要加强同其他设备制造和监理等部门的沟通,保障每个环节都不出现隐患和故障。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通知。避免发生问题后,工程还在继续的局面,体系的建设是需要我们审视各个关联体的行为的,然后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个非常系统和合理的运作保障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对其中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把控。这样不仅能够对风险问题起到良好的控制性,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安震.长大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熊建明.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3]黄荣卓.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J].铁道运营技术,2014,20(01):51-53.

[4]刘靖.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

论文作者:郭翊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论文_郭翊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