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物理中考试题引发的教学思考论文_李成勇

李成勇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中学 735001

摘 要:通过一道中考试题的失误原因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区,并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对概念教学、知识系统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物理中考 概念教学 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中有一题目如下:

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自动加热、保温的电水壶,它的铭牌如下面表格,现将它接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

  

(1)如图(乙)所示为电水壶的电路图,其中R0是电热水壶中的电热管,R是与电热水壶的电热管串联的电阻,S是一个自动切换的温控开关,此热水壶是在热胆中储水,由电热管加热工作的,请根据电路图判断:当温控开关闭合还是断开时,电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2)按铭牌上所标电水壶的加热功率、保温功率,计算R0和R的阻值分别是多少?

(3)当它处于加热状态时,如果消耗的电能全部用来加热水,使热胆中2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90℃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本题在当年的中考过程中及后期九年级学生练习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笔者参与了当年本地区中考物理阅卷工作),特别是从本题第一问就出现了严重的错误问题:

问题:观察如图(乙)所示为电水壶的电路图,其中R0是电热水壶中的电热管,R是与电热水壶的电热管串联的电阻,S是一个自动切换的温控开关,此热水壶是在热胆中储水,由电热管加热工作的,请根据电路图判断:当温控开关闭合还是断开时,电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学生错解:当开关断开时,电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正确解法:由题目信息可知:电水壶的加热功率大于保温功率,电源电压一定,当温控开关闭合时,电阻R短路,R0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消耗的功率为P1= ;当温控开关断开时,电阻R和R0串联在电源两端,此时消耗的功率为P2= ,因为U一定,R+R0>R,所以P1>P2,即温控开关闭合时,电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错误原因调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了调查,错误之处是学生认为在学习了焦耳定律后,学生的结论是电路中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结合本题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的两电阻串联,阻值最大,产生的热量较多,所以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错误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结合本题学生对焦耳定律的本质及使用、电路中电功率的判别与计算存在混乱;章节知识点凌乱,结合本题重点考查了电热壶工作电路的判断和电功率变形公式的应用和热量的计算,综合了电、热知识。读懂元件连接关系,学生对知识认识不清,知识没有系统化,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措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一、重视概念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特别是从生活出发,认识生活中的声、光、热、电、磁等现象,要认识它们、学习它们,首先要从它们的概念、定义出发。例如:什么是物态变化、什么是力等。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伴随着大量的物理概念,概念多就有可能混淆或记忆不清,更需要学生的理解,反观平时的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概念,在教学时将概念一带而过,重视知识应用与强化,部分学生时常忽略物理概念或对物理概念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严重影响了物理的学习。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要重视概念教学。对于教师而言:

1.通过自己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核心,形成了有效备课的前提与基础,充分把握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才是下一步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有可能明白。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眼活泉。”

2.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熟知的现象、生活用具等,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知道物理就在身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对所学的概念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类比方法、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等;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二、重视知识系统化,提升学习效率

1.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有效的板书,在课堂教学小结之余将本节知识网络化,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了些什么,重点是什么;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耳濡目染,让学生学到使知识系统化的方法,这在后面的学习中也是很有用的。

2.在章复习时、考试复习中,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平时的章复习、考前复习,经常会把学过的知识串一串,或者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实际上就是指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运用框架式、系统表、示意图、比较表等将整章知识系统化,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新的概念、新的原理。知识一旦形成系统化,知识大厦一旦建成必将和旧知识建立了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必然促使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陈明选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2011,7。

[3]刘天恩 浅谈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论文作者:李成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一道物理中考试题引发的教学思考论文_李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