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宣放血法治疗瘀血型神昏谵语1例论文_董甜甜1 杨继国2

十宣放血法治疗瘀血型神昏谵语1例论文_董甜甜1 杨继国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病历报告

患者路XX,女,85岁。2015年6月25日初诊。主诉:时有神昏谵语1月余。患者家属描述患者1个月前出现神昏谵语,遂到山东省立医院医院进行治疗,CT示为慢性硬膜下出血。治疗近一个月(具体治疗不祥),未有明显改善。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现症见:时有神昏谵语,一日发作4-5次,每次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夜间频繁,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涩。西医诊断:慢性硬膜下出血。中医诊断:神昏谵语,瘀血型。治则:活血祛瘀,开窍醒神。取穴操作:十宣穴点刺放血。取仰卧位,暴露指端针刺部位,先选择患者一侧上肢十宣穴,医者左手握住患者已暴露指端,局部消毒,右手姆、食、中指持一次性采血针,速刺0.2mm深度,挤出10迪左右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即可。后同样手法点刺另一手十宣穴。点刺完一手后,患者即刻停止叫喊,神志逐渐清晰,点刺完另一手后,患者神志完全恢复正常。如上操作隔一天进行一次,共治疗三次后,患者发病频率明显降低,治疗七次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一个月后随访,不再复发。

2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刺血疗法最早源于《内经》,而十宣放血法作为中医传统的急救措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另外,《素问·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并且《素问·血气形志》云:“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此外,十宣穴位于四肢末端,为三阴三阳之经气贯通交会之所,又位于手足十二经“井穴”之旁,十二经起始之处,故对于调节气血,进而通调全身经络及四肢百骸也有其独特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十宣穴作为经外奇穴,不仅具有清热、开窍、醒神的功能,还具有活血化

[通讯作者] 杨继国(1968-),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刺法灸法研究。E-mail:jiguoyang@126.com.

瘀通络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络放血可以改善组织微循环和神经营养功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渗透性[1]。另外,手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域是最大的,皮层与之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必然较多,通过对十宣穴的刺激,可能反射性地提高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活性[2-4],其机制可能是延缓脑组织低氧状态的破坏性发展。其确切机制还在进一步观察证实中。由此可见,十宣穴点刺放血在其用于急救及各种热证的常见主治作用外,对于瘀血型神昏谵语的活血祛瘀、开窍醒神也有其独特疗效。

参考文献:

[1]丁晶,郭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患者意识状态影响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0):673

[2]马岩番,郭义,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氧分压影响的动态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40-42

[3]李红波.十宣刺血对脑卒中患者手指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7-798

[4] Ni HH, Cui X, Hu YS, et al. Effect of combining acupunctur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 on post-stroke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hand[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31(5):293-295.

收稿日期:2015-09-25

论文作者:董甜甜1 杨继国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十宣放血法治疗瘀血型神昏谵语1例论文_董甜甜1 杨继国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