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福建农业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对策论文,农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WTO农产品贸易规则是由13个部分、21条款、5个附录组成,其内容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及出口补贴和卫生及动植物检疫等问题,其核心表现在三个方面:(1)将非关税措施关税化, 要求关税税率不得任意提高,但国际收支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例外。(2 )相互减让关税,要求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7%,其中美国关注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应降至14.5%,并在2004年前完成关税减让。(3)削减补贴。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实施削减关税和补贴计划有10年的实限期作为过渡。
在世界的谷物市场中,我国没有优势,估计加入WTO, 这一市场还将由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操纵,从长远看,我国的进口量将会有较大的增加,尤其是小麦、玉米。随着出口补贴削减,我们将要用更高的价格成本占领国际市场, 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极为不利。 加入WTO对我国未来畜禽产品的出口将带来良好的机遇。 有利于带动饲养业和饲料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加入WTO后, 将给福建农业的发展带来可喜的机遇,也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外向型农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增加了农产品出口难度。福建多山丘、平原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对虾、鳗鱼、芦笋、茶叶、松香、蘑菇、水果是主要出口农产品。但我省出口多元化力度不够,出口市场过去偏重日本、美国、欧洲、港澳地区,以及受配额、许可证限制,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加入WTO 将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还将可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非互惠待遇、非歧视政策。这将给福建外向农业生产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促进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业贸易逐步自由化,生产和出口补贴削减后给农产品带来直接影响是价格上升。据估计,如果发达国家取消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世界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将回升22%。福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直接出口三亿多美元,进口约400万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因此可以从中获得相应好处,刺激农产品出口贸易,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出口农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较低,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的农产品少,农产品出口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明显处于劣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促进农业先进技术引进,优化产业结构。福建农业发展资金短缺,技术相对不足。加入WTO后,可以利用缔约国地位, 根据无条件最惠国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款,争取WTO 成员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技术、经济和财政金融的援助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根据WTO的原产地原则,无论产品是国内企业生产, 还是外商生产的,只要在中国生产的并印上“中国制造”标记,出口均可享受进口国对中国的优惠待遇。据此,我们可以扩大与先进国家的农业合作。加入WTO后,我国的进口限制将放松,外贸环境必将相应改善, 可以更大幅度地、有组织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良品种,促进高优农业发展,扩大福建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参与国际社会化生产分工,使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
——增进了解和掌握国际农产品的市场行情。WTO 拥有世界经济贸易与发展(包括农产品)情报的完整资料。加入WTO后作为缔约方, 可获得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贸易法规和统计资料,较全面地了解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规则和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动态。通过对这些情况了解,可在调整时指导我省农产品结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市场效益,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
——有利于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将作为中国的单独关税区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国际贸易为宗旨的国际性缔约,与台湾当局所谓“三不政策”是相背离,台湾很难回避与大陆接触。台湾与福建省的许多地方同处一纬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台湾的很多农作物在福建都能生长,无需适应性中试。近几年来,闽台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更为频繁,并有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愿望,闽台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据台湾有关方面估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大陆、 台湾和香港三地贸易总额将会超过5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推进我省农业的转型升级。
——冲击我省粮食生产。我省的主粮是稻米,大部分是自产自销,其生产成本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我国在1995年大米的价格就比国际市价高出17.8%,本省粮食生产价格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对我省广大山区、产粮区刺激较大,必须加大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加入WTO 对福建水果业的冲击较大,我省果树品种普遍存在着品种退化、加工质量与贮存技术偏低,尤其柑橙生产面临生存挑战。福建玉米、小麦生产的比重不大,主要靠外调,加入WTO 对我省饲料粮的调运可能由过去的“北粮南调”转变为直接进口饲料粮,这对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显然是有利的。加入WTO对畜牧业影响不利的是禽肉、牛肉和奶类生产, 我省未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品种改良不足,但对其它畜牧肉类生产是有利的,尤其猪肉生产优势较突出;我省是水产品生产大省,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也应注意生产成本在上升,生产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福建省农民人均耕地0.9亩, 户均耕地3.6亩,地少的地方不足2亩。总体看福建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相脱节较严重,农产品品种单调、质量差,加工技术陈旧,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加入WTO后, 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在客观上不仅要求农产品自由进出口,而且要求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管理现代化,这无疑将鞭促福建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适应加入WTO后,福建农业能更好地把握时机,发展特色,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以下思考与对策。
一、认真研究WTO协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经济要逐渐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参与国际分工及国际市场竞争。因此,要学习和研究WTO的主要内容、原则、 协外条款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优惠条款,来保护自身的发展,加快全省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搞好名、特、优、稀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强农副产品国际竞争力。福建的香菇、蘑菇罐头、鳗鱼、对虾、松香、乌龙茶等在国际市场畅销,陶瓷、石雕、木画、竹编等技术在国外也享有一定声誉,银杏、锥栗、板栗等加工的干果,是国际市场紧俏商品。但是,福建农产品与国际市场需求差距大,尤其在农产品品种更新、精深加工、贮存保鲜方面。因此,建议政府和社会有关力量,加大对农产品基地的开发投入,在保证粮食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一批投资少、见效快、优质、无污染的农业科技成果,以优质良种和区域开发为重点,推进优良产品的生产,以乡镇企业为依托,抓住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保鲜等薄弱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
二、加强农科教相结合,构建农业创新体系
对农业这一弱质产业来说,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的科技教育水准,才能保证农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后劲。福建的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不足40%,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足1/3,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低,农业生产规模小,难以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一是必须创新我省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发展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降低农民获得技术知识的成本。加强事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的协作攻关,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在新品种、耕作与栽培技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上有新突破,优先实现良种化、科学化,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绿色产品,高附加值农产品,进一步推进全省农产品的对出口。重视培养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农技员和农民的素质,尤其要重视农村的科普教育,提高应用先进科技的能力水平。二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要面向市场、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技术难题,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在选择育种技术、优质高产技术、储藏保鲜与加工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大政府对农村信息资询服务机构的支持,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较准确的有关形成成本、风险、收益的预期。三是创新农业机制。要大力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和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流通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组织的龙头,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既得利益。建立灵活高效的销售体系,组织实施名牌战略,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让福建更多农产品走向世界。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一是坚持科技为先导,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无论是出口基地建设还是龙头企业建设,应坚持名牌引路,拳头产品开道,发展制成品出口,加快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传统农业,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原则,适应本省农业区域性、分散性特点,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加入WTO后,市场准入条件逐步降低,国内外市场将全面接轨, 因此,必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保证进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的检验检疫标准,并认真研究利用技术壁垒、绿色避垒有效等保护和发展本省优势的农产品。这对于提高福建广大山区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山海协作的优势,在山区建立果、茶、菜、花、糖、食用菌、畜禽等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借助沿海的技术、资金优势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意义重大。同时,福建还应进一步积极做好农业的外资引进工作,尽快形成富有福建特色的外向型创汇农业生产体系,狠抓良种工程,走“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之路。鼓励引进农业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热情,下大力气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健全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稳步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予以保护,为农业参与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在WTO框架下, 欲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应很好把握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干预度,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价格、农业的投入与税收优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科研与教育等方面的保护,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实施以农产品产出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制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做到在扩大开放中有效保护,在合法保护中继续开放。
增加农业投入。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外向农业企业信贷规模,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城乡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户投资产业化经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选择和确定建设项目。政府应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间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支出,减缓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加强对农业研究与开发的投放,增加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科技指导,鼓励知识能人与技术参股,建立完善的农村三级科技网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和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农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我省山海资源优势,走农业名牌发展之路,增强福建创汇农业发展后劲。
五、推进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整合外向农业实力
福建的农产品出口还是主要靠先天优势的名优土特稀产品,尤其是淡水鳗、对虾、香菇、蘑菇罐头、猪肉罐头、精制茶叶、水果等。
加入WTO,要求我国内外贸并轨,逐步缩减国家垄断经营, 扩大个体和私营经营进出口业务。当前,我省应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规范市场行为,不断完善农村集贸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有选择地建立规范的期货市场,积极支持农民自己的生产与流通组织,增强其内在动力与活力。同时,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必须积极推进外经贸经营体制的改革,加快外贸收购为主向外贸收购和代理、生产企业自营等多种形式转变,鼓励兼并重组,培育壮大比较规模化的出口集团公司,来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把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或松散、或半紧密或紧密地组织起来,构成“公司+农户”或“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为龙头,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增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