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析论文_李海云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析论文_李海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276004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分甲组、乙组,每组27例。给予乙组护士常规管理,给予甲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91.25±2.52)分高于乙组护士(82.35±2.14)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88,P=0.000)。甲组护士对管理满意度(96.30%)高于乙组护士(74.0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并使护士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增加。

关键词:护理管理质量;护士分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护理实践中有很多不足,比如未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量大、队伍不稳定等[1]。国外学者提出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护理人员职务、职称和工作能力,划分成不同层级,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促进护理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为了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报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分甲组、乙组,每组27例。所有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在20-44岁之间,平均为(30.25±2.77)岁;6例为副主任护师、10例为主管护师、13例为护师、25例为基础护士。两组护士上述资料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对比。

1.2 方法

给予乙组护士常规管理:统一管理、轮班等。给予甲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按护士职称和工作能力等具体划分成不同层级,比如助理护理1级、初级责任护士2级、高级责任护士3级、护士长4级。明确各级护士的工作内容,1级护士主要负责进行基础护理工作,比如对切口、饮食、插管以及口腔等进行护理,落实基本记录;而2级护士对1级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管,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评估病情及抢救危重症患者等工作;而3级护士主要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对初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有效的处理紧急情况;而4级护士是对3级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解决护理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开展护理教学,提高各级护士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系,进行护士的培训、考核等工作,培训方法具体为专题讲座、科室交流以及现场教学等,考核内容具体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以及应急能力等,一般情况下,是4级护士进行组织,平均每3个月开展1次。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摒弃传统的两班倒模式,同护理实践相结合,进行三班倒,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经我院自制调查表来评价护士的护理质量,共分为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室护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文件等五项,每项满分20分,各项综合得分就是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分越改说明护理质量就越好。经我院自制调查表来评价护士对管理的满意情况,分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级别[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护理质量评分( )表示,t检验,管理满意情况(%)表示,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

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2.52)分,乙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35±2.14)分。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乙组护士,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88,P=0.000)。

2.2 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管理满意情况

甲组护士对管理满意的例数为26例,满意度为96.30%;乙组护士对管理满意的例数为20例,满意度为74.07%。甲组护士对管理的满意度高于乙组护士,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

3 讨论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的护理管理体制有很多不足,传统护理管理下,护士的工作内容未明确,核心为机械操作,工作态度消极,服务态度冷漠,不能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影响了护患关系,并且护理工作量大,不开展系统培训、学习,护士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护理水平低,制约和谐医护患关系构建,也影响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平。随着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直接影响到护理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是细化了护士的工作内容,明确了各级护士的具体工作[4]。在比较局限的护理工作范围内,护士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配合,适应了护理工作发展需求,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利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也利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士明确知道自身工作内容,工作主动性得到调动,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展现出自身价值,自我成就感以及责任感也得到加强。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指导下,护士时刻关注患者切身利益,给予其各性化、针对性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加,建立起和谐护患关系[5]。为了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结果为: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对管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护士,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临床上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并使护士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2] 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0):1401-1402,1403.

[3] 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22):106-106.

[4] 王金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6(10):2625-2627.

[5] 张海霞,魏静.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42(18):82-84.

论文作者:李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析论文_李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