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论文

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论文

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

王启松,颜彩媛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摘 要: 和平年代重温革命战争历史,加强红色资源转化,是国防教学的时代需要。苏北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但在高校国防教学中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存在红色资源分布分散,相关主体联动性差,国防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红色资源开发精品项目不多等问题。本文对应地从整合协调红色资源,加强红色基地、部队与高校之间的多方联动,创建国防教学实践基地,深入挖掘苏北红色资源内容和精神,实现红色资源与国防教学有机融合,打造红色教学精品项目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苏北;红色资源;国防教学;转化路径

我国已经较长时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也给青年教育尤其是国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少年强则国强,加强青年国防意识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主题,然而我国当代青年对革命战争时期奋斗历程的认识已经模糊,对国防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知,缺乏艰苦奋斗、过苦日子的精神,安于现状,缺少忧患意识,甚至不愿服现役守卫祖国安全,与当代的习近平强军思想相悖。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是加强青年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课题小组从高校角度研究苏北红色资源在国防教学中的转化路径。

红色资源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和以实物展现的革命文物,涵盖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本文所研究的苏北地区为长江以北的江苏地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是部队的集中驻地,有苏皖边区政府,有新四军重建军部,有海军诞生地等旧址,拥有大量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国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宝藏[1],具有重要的国防教学价值。

一 苏北地区主要红色资源及特点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其中苏北是战略要地,扼守长江,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处于重要位置,在我国革命战争过程中,有多场战争甚至有影响力的战争发生在苏北战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由此又导致了,谁都不想收获“零和博弈”中的那个“零”,所以大家就选择了“演戏”。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把自己“表演”成很厉害的样子,以掩盖自己的真相,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或掩藏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这就是“伪君子”“两面人”产生的现实土壤。大家都是演员,彼此心照不宣,区别是目的有所不同、演技不同、演出效果不同。

淮安是我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是大公无私、以天下为己任的“恩来精神”的孕育地,留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一个连队八十二名壮士在淮安市刘老庄与日寇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由于战争的需要新四军军部移驻盱眙县黄花塘,为纪念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在此两地建立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在淮安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涟水战役是新四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电影《红日》形成素材之一就是涟水战役,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 师的故事。涟水县成集镇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中共苏皖第三地委领导机关曾常驻成集镇朱南荡村,因此被称为苏北的“小延安”[2]

(四)红色资源开发精品项目不多,知名度不高。国防教学的实效性往往受到红色资源开发市场化、功利化、碎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红色资源在国防教学方面的影响力大大降低。苏北红色资源在旅游项目方面已经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化,但专门针对高校的对口支援教育项目开发不足,精品项目尤为欠缺,造成红色资源的国防教学项目知名度不高,利用率较低。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差别较大,英雄人物的形象往往高高在上,脱离当代实际背景,难以获得大学生的共鸣。将革命战争内容和英雄事迹通俗易懂的展示出来,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的项目,才是精品项目。

苏北红色历史遗存丰富,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内容居多,是向国防教学转化的优秀的资源。苏北革命遗址点多、面广、线长,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况,展现形式重复单一,时代感不强,各个地方政府各自为阵,统筹协调性差,难以形成各有特色又规范一致的系统的红色资源转化成果。

苏北的红色教育基地多,但是分布的很散,并且多分布在偏僻的地区,交通不便利,给学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项目开发造成很大不便。地方政府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经济不发达,保护能力低,加上材料散失及部分了解战争史实的人员去世,导致材料整理不完整,部分红色资源丢失。关于红色资源理论与实证研究不足,尚未形成系统研究体系。政府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缺少整体意识,往往只重视几处主要革命遗址的建设,忽视红色资源的整体规划。政府对红色资源开发公益性不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轻视社会效益,对红色资源向国防教学转化的主动意愿低,投入少,导致转化利用效率低[6]

泰州市白马庙是革命老区之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也是革命将领粟裕、张震、张爱萍等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保留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史料,旧居,照片。

南通通海如一带成立过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游击根据地、党的秘密领导机关—中国共产党江北特区委员会、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如皋县革命委员会是江苏省最早成立、也是唯一的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1946 年华东野战军展开苏中战役,取得“七战七捷”,其中五战发生在南通地区。

盐城境内现存有迹可循的革命遗址近200 处,其中以抗战时期形成的居多。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这片热土上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重建新四军军部,后转至阜宁,陈毅,刘少奇,邓子恢,张云逸等革命将领曾在此指挥过战斗。现留有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目前建有新四军纪念塔和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革命纪念地,并保留了大量革命文物。

此外连云港革命遗址总数达150 多个,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 个,其中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电视纪录片《抗日山》,专题片《连云港保卫战》、《赣榆战役》,《红色记忆》、《抗日英雄谱》等书籍描绘的战争都以此地发生的战争为背景。

扬州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革命遗址遗迹以及依托红色历史遗存建设的纪念设施,全市共计145 处。有郭村保卫战革命烈士陵园、邵伯保卫战革命烈士陵园、三江营革命烈士墓、宝应四零烈士陵园等;红色名人故居旧居,包括高邮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旧址、宝应的苏中公学旧址、新四军榴弹厂旧址、江都的郭村战斗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恽代英、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粟裕、张爱萍、叶飞等中共高级将领率领扬州军民都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这里还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许云峰的生活原型许晓轩出生、成长地——江都区解放路一人巷4 号,拥有新四军“铁军精神”,雨花精神等、“郭村精神”、宝应“曹甸精神”等红色精神[3]

二 苏北红色资源的国防教学功能

苏北红色教育基地与高校之间很少展开关于学生学习规律及教学规律的合作研究,红色基地的教育多是传统的参观加讲解的教育模式,甚至对不同教育对象运用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教育效果不好。在运用红色资源展开国防教学方面,忽视了部队的作用,除了每年固定的新生入学军训,苏北地方部队与大学生群体间面对面的交流很少,参与红色基地教育的也微乎其微,部队的缺位削弱了红色资源向国防教学转化的效果。红色教育基地、高校、部队三个主体之间的教学研究成果共享程度低也是影响红色资源向国防教学转化的因素之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全媒体手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红色资源分布散的不足,并有助于联动相关主体,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但由于部分高校国防专题网站专业水平较低、网页内容简单陈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国防教学的需求。

(一) 苏北红色资源的国防教学认知功能

国防认知是国防意识内化的前提和基础,国防教学首要环节是要加强国防认知活动,提高认知效率,为增强国防认同奠定基础。国防认知的形成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将间接知识或主观感知灌输给学生,让国防知识入脑、入心。苏北红色资源不乏关于战争的内容,是优秀的国防教学资源,党在领导苏北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阶段形成的革命理论和军事思想理论内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和军事斗争思想,构成大学生国防教学素材的直接理论来源。通过苏北红色资源的实物展示和浴血奋战场景再现,以及大学生的参观体验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对革命先烈战斗精神的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涵养国防教学文化根基。

(二) 苏北红色资源的国防教学认同功能

一方面,苏北红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欠缺,加上普通高校国防实践教学只有短期的军事训练,其余均为课堂理论教学,很少走出校园,走进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国防社团的作用被忽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国防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拥有丰富的国防知识和红色文化知识,但很多高校没有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相关的社团建设落后甚至未成立相应的社团,没能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能量,他们所学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朋辈教育效应也得不到有效彰显。国防实践教学的欠缺导致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实践认知都较为薄弱。

(三) 苏北红色资源的国防教学践行功能

践行是将个体的思想认知、价值认同等外化为生活习惯、行为自觉的活动及过程,也是国防教学的最终目的。高校国防教学的践行功能是指将青年国防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自觉,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的过程,它是国防教学的价值旨归[4]。红色资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史实再现等独特的国防教学特点,苏北红色资源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使大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战斗的情境,可以增强国防教学生动性,[5]苏北地区革命先烈们在战争中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英勇事迹,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牢记历史、随时为国奉献的精神,并转化为努力读书、参军报国等实际行动。

近期,由鲁西集团参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办、北京市裕农公司承办的“沽源优质蔬菜专家工作站”启动暨规模化叶菜绿色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鲁西集团与北京裕农公司、河北北方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二十余位专家、行业管理者出席了会议。

三 国防教学中苏北红色资源的运用困境

(一) 红色资源分布分散,转化利用率低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英语教学需求的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重心落在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上,而淡化语言学习过程中语法知识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但语法是语言内在结构规律的总结,语言交际的准确性有赖于语法,任何语言的准确性最终来自语法本身。

(二) 红色教育基地与相关主体之间联动性差,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

国防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认知、认同、实践三个环节,苏北红色资源有很多关于革命战争的内容,在这些环节与当代国防教学需要紧密契合,可以满足高校国防教学相应的需要。

(三) 国防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红色文化认知基础薄弱

国防认同是国防意识内化的关键过程,是将国防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识、意志、信仰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大众形成国防共识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内化过程,涉及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等多个心理活动。苏北红色资源渗透了先辈们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能够加深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在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决夺取战争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先烈们的革命信念感染大学生,能坚定他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家国天下情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积累的照片、文物、文化作品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国家主权理念、强烈的情感认同理念、清醒的国家安全理念等,增强他们的国防认同感。

徐州由于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全国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遗留很多战争文物和遗迹,现被各级命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就达40 余处。这里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内有总前委群雕、国防园、粟裕将军墓等,共展出珍贵文物、历史照片、油画、雕塑等多达2200 余件。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在新沂马陵山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徐州的碾庄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这里的淮海战役遗迹很多,有3700 多名烈士长眠于此,此外还有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国防教育基地。

四 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向度,将红色资源充分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是新时代创新国防教学的重要途径。

10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 h,出血量50~100 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2周,术后住院5~7 d。经过近10个月的随访:肱二头肌肌力4级者20例,2~3级者68例,0~1级者20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

小灶火水源地位于洪积扇轴部极富水地段,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垂直入渗补给 [2-3],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利用丰水期河水入渗补给量,达到以丰补欠的效果,在枯水期地下水得到补充,从而恢复开采区地下水储存量[4-5]。小灶火洪积扇区含水层岩性多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洪积扇出山口处沿山前一带形成“跌水”,使模型的建立复杂化,不利于定量评价地下水开采量 [6]。

(一) 整合协调红色资源,讲好英雄故事,促进国防教学转化

各级政府统一认识,统一规划苏北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遗迹等串连成线、辐射全区域的红色信仰教育网络体系。可尝试以红色基地为节点串联起沿途村镇,延伸和拓展红色基因传承的途径与线路,从而实现由点及线到面的全方位红色基因传承,形成一套有国防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苏北红色资源尤其对于苏北高校是身边生动的国防教学资源,需要当地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带头深入挖掘抗战老兵、革命先烈人物事迹,讲好身边英雄故事,树立好英雄榜样。国防教师要用好本地红色资源,会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以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将革命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国防教学课堂上。不仅要将革命文化、英雄事迹等讲透彻、讲明白,还应将其转化为生动活泼、新颖时尚的网络话语,转化为生动的、人格化的、可亲可敬的群众话语,以唱阅经典等形式,增加红色经典描述的感染力,让英雄人物更加接地气,更贴合普通人的实际,从而加深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感官认识,增进对国防知识的理解和自觉认同。

(二) 加强红色基地、部队与高校之间的多方联动,建立红色资源库

由政府牵头组织引导红色基地、部队与高校主体联合展开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由高校主导,红色教育基地提供专门实践场地、文物、素材等,部队发挥国防研究及战争研究的特有优势,联合开展红色文化转化研究。整合多方主体研究成果,建立苏北地区红色资源库,通过网络新媒体等途径促进研究成果共享,提高红色资源转化项目的利用效率。转变部队传统角色,成立专门机构,组织部队专业讲师团队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定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巡讲,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国防教学中,促进红色革命文化教学专家化、常态化。高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调研活动,加深对苏北红色资源的认识。

(三) 增加国防教学实践,实现红色资源与国防教学有机融合

将红色资源融入国防教学,不仅丰富国防教学理论内容,还增加国防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国防教学的生动性。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烈士纪念碑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同样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发挥高校主导作用,与红色基地、部队之间协同建立国防教学实践基地,设立专门国防教学通道,转变高校国防教学传统形式,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阵地从课堂转移到红色基地,充实关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知识,增加战争场景体验,提高大学生国防认知效率。鼓励国防教学教师指导建设大学生国防社团,组织爱好军事的大学生参与国防知识的传播,组织他们参加走访抗战老兵、“与老革命家追忆往昔”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四) 深入挖掘苏北红色资源内容和精神,打造国防教学精品项目

结合苏北红色资源发展现状,挖掘本地区各个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整理开发不同主题内容的苏北红色资源,提炼升华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奋勇当先的艰苦奋斗精神,形成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红色资源教学体系。将苏北红色文化的主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增强国防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针对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开发各有特色的“教育套餐”,打造红色教学精品项目。运用当前主流媒体,创新传播方式和文化载体,建立菜单课程库,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打造出有影响力的红色教学精品项目,激活红色资源正能量,让红色资源成为国防教学的闪光点。

围绕提升行业能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初步建立,省级安排水利财政专项资金37.75亿元,比2010年增长78.07%。大中型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省重点调度的212个大中型水管单位人员经费落实率达99%。在研水利科技项目150项,24项先进实用技术(产品)得到宣传推广。“金水工程”一期项目基本完成,省级水利数据中心一期和联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即将上线试运行。县级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全面建立,90%以上市县实行了水利综合执法。

在描述学校的校园氛围时,53.87%的大学生以强调活跃的校园氛围、兴盛的校园景象为价值取向,带有积极的情感价值取向;而46.13%的大学生以强调缺乏活力、死气沉沉的校园氛围为价值取向,带有消极的情感价值取向,所占比例较大。

五 结语

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转化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转化的正确方向;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增强转化的思想认识;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转化工作常态化;要落实“以人为本”,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要在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红色资源转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从制度上、方式上、方法上等方面来探讨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邓辉煌.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转化——湖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6):75-78.

[2] 孙燮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苏北“小延安”[J].中国老区建设,2017(10):45.

[3] 王向东.挖掘本土革命资源传承扬州红色基因[EB/OL].http://skl.yangzhou.gov.cn/yzskl/gdjc/201809/988c4cc7a15c4b258f2df 140e289b7f9.shtml.

[4] 陈烨.认知、认同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路[J].人民论坛,2018(9):141.

[5] 林春.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7):44.

[6] 刘玉芳,刘浩,穆克朗.高校国防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20-22.

本文引用格式: 王启松,颜彩媛.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190-19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8.088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8 年学生军事训练两个专项课题:《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以苏北高校为例》、《普通高校军事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启松(1970-),男,江苏金湖,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颜彩媛(1979-),女,汉族,江苏泗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标签:;  ;  ;  ;  ;  

苏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