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眼底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李群英〖通讯作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眼底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李群英〖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眼科;646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眼底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眼底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西医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49%、3.5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70%、26.32%,实验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气虚血瘀型眼底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眼底病;中药汤剂;激光治疗;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56-01

在临床上眼底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类型,具有病因复杂多变、病情变化莫测及病种多样等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觉功能,病情严重者极有可能致盲,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1]。在眼底病症中气虚血瘀型眼底病是常见类型,脉络瘀阻、气虚无力行血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倦怠懒言、面色萎黄、舌淡有紫气或瘀斑、短气乏力且视物昏朦,脉细涩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2-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西医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眼底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4:33,年龄在25—7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41±3.57)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7:30,年龄在22—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4.96±3.1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气虚血瘀型眼底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疾病诱发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西医激光治疗,在手术前一小时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入患者患眼,将瞳孔散到最大程度,表面麻醉患者眼睛之后,应用全视网膜镜行病变部位仔细观察,使得光点瞄准病变部位进行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组成为:白术、党参各15g,桔梗、赤芍、枳壳、车前子、山药及茯苓各10g,当归12g,红花及桃仁各5g,生甘草3g。一天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服用,并于饭后服用。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三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基本恢复了视力、自觉症状消失、眼底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视力提升三行以上,日常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有效改善了视力、自觉症状减轻,眼底缺血缺氧缓解,视力提升一至三行,日常生活得到显著恢复;无效:患者治疗后视力、自觉症状及眼底情况均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19.0 进行分析,应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发生率分别为26.32%(15/57)、3.51%(2/5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70%,治疗显效为26例(45.62%),有效为20例(35.08%),无效为11例(19.3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治疗显效为30例(52.63%),有效为25例(43.86%),无效为2例(3.51%)。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气虚血瘀型眼底病主要包含了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中央及分支动脉阻塞、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类型,在中老年群体失明眼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造成的失明处于高居地位[4]。气虚血瘀型眼底病在传统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因为眼部免疫功能、微循环及其眼部房水循环紊乱造成,微循环障碍是其中病变的关键,所以进行开启玄府、补气行血、透达神光、活血化瘀是临床治疗重点[5]。白术、党参、茯苓具有较强的益气健脾渗湿的作用,红花、桃仁及赤芍、当归能够活血化瘀,山药能健脾益气,桔梗宣肺利气效果强,枳壳能疏肝理气,生甘草能调和诸药、健脾和中[6]。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49%)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5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0.70%)、(26.32%)。综上所述,在气虚血瘀型眼底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明静,谢立科,郝晓凤,张志芳,侯乐,祁怡馨,孙会兰,李晓宇.谢立科痰瘀互结理论在眼底病中的新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6):851-852+856.

[2]陈海,杨黎,王晓华.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04):778-781.

[3]白昱旸,梁丽娜,王珍,唐由之,周尚昆.从《审视瑶函》的学术思想浅析唐由之教授治疗眼底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9):3160-3162.

[4].让你的视界更宽广——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70.

[5]王雪燕.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06):958-960.

[6]史凯,张文芳,周晓燕,律鹏,陈晓明.青海省河南县40岁以上世居蒙古族人群眼底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眼科研究,2009,27(03):239-242.

论文作者:张霞,李群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眼底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李群英〖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