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责任与素质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职责与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责论文,校长论文,校本课程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长的职责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这样学校就不仅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机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开发机构。无疑,这会给校长增加一些新的职责。具体地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校长至少应承担如下一些职责。

1.确定明确的办学宗旨(学校教育哲学)

从本质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各校的特殊需要,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如此就要求校长明确几个基本问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什么?根据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应该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准备把学校实际上办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首先要有一个学校发展的总蓝图,明确学校的远景追求和现实取向。没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即使进行也只是一种漫无边际的盲动。当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规定是每一个学校都必须遵循的,但这是全国性的、划一的、抽象的,没有个性,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所以,既不能体现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教师个人的一种无目的(或仅出于个人目的)的行动,而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哲学的整体追求,是一种集团行为,如此就要求校长带领大家共同确定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学校办学宗旨,使所有的教师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就是说这些人都有参与校本课程决策的权力。校长应该设法让这些人明白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始方面拥有哪些权力,并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力。一个可供参考的课程决策结构如下所示:

第1层:学生层面。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帮助下确定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一定的学习项目。

第2层:教师层面。教师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希望开发的课程的具体项目,并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纲要的编写,最后交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审查。这里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课程评估的标准与手段。

第3层: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层面。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与审查,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与发展。

3.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就是说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广泛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因此各种人员之间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的说,校长必须考虑给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给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要非常审慎地考虑和计划沟通与内容(例如可以采用中心布告栏的形式或简报的形式不断通报学校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情况),让参与者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沟通的优先权必须审慎地设置,分享信息的各种方法也应仔细考虑(如可以设一个校长开放日,让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人员都有机会与校长直接沟通)等等。总之,要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让参与人员都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4.协调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

尽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但它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国家课程机构的观点、地方政府的需要、课程组织的压力,地方工商业、各种专业协会、大专院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长,也理所当然负有综合协调这些因素的责任。从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校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是协调好学校与地方政府、上级行政部门的关系;二是协调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三是协调好学校与科研部门的关系。

5.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理解。因而校长有责任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角色,并给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从一个课程的消费者变成一个课程的开发者、课程研究者。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意识转化问题,更具有现实价值的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们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年长者)对课程开发还采取拒斥的态度。年轻的教师虽容易接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校长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应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的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

6.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个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是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身教育哲学的产物,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全校人员能力合作的结果,这样就必然要求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呈民主开放状态才可能保证交流渠道的广泛和畅通。此外,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教师们真正接受领导的依据是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同。由于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专业自主权和课程选择权,这就要求对权力进行再分配,否则就难以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当然,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需要全校人员的协同努力,其中,校长是健全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的主要责任人。

二、校长的素质

可以说校长的素质水平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水平。那么,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校长为了有效地履行以上的职责,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本文在下面侧重讨论校长的能力方面的素养。

1.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指校长能以一定的道德价值和教育理想去打动教职员的心,取得他们的认同,从而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具体地表现为下述3个方面:

●能够与教职员一起确定学校教育哲学(办学宗旨)。

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一个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如果这个学校教育哲学要为全校教职工所认同,那就必须由全校教职工共同确定。因此,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校长总是努力地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开辟各种各样途径让教师(甚至家长和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并带领大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具有明确、清晰、连贯的教育理念,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育理念是指有关教育的基本信念和价值,涉及教育的目标、学校的社会功能、教师的形象、理想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等各个方面。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校长的理念往往左右着整个学校的行为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例如,一个校长坚信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那么他就会努力去开发教师的研究潜能,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并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在整个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并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校特色。

●有效地传播学校教育哲学,并能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理解校长的办学思路,那么就不会与校长保持同步,所以,校长应采取各种手段向所有相关人员传递自己的办学思路,这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获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2.规划能力

有了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之后,接下来就要把它具体化,形成一个详细的学校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校长具有相当高的规划能力,可以说规划能力是校长应具备的一种工作能力。一般地说,校长的规划能力由以下三种能力构成:预测能力、问题意识、协调能力。

●预测能力。这是规划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规划总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基础上,预测必须以调查研究或材料分析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其准确性。预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培养调查分析能力入手,通过对教育事实的发生、发展作系统的比较,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探明其发展趋势,并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推想,从而确立一系列的对策。

●问题意识。这是创造性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校长规划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问题意识是区别老板与打工仔的主要标志,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因为他们能充满问题意识,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人,负有全面规划学校的责任,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而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者。

●协调能力。任何一个合理的规划都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平衡,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一个规划的有效运行都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技持,这就要求校长拥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具体地说要协调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学校的关系、教师工作与报酬的关系等等。

3.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因为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下,教师们接受校长并不完全是基于校长的权力,而更多的是对校长的专业认同。对校长的创新能力,一般有如下要求:

●有革新意识,不怕挫折,有大无畏的精神;

●善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

●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有不满现状的心理状态,永远保持要求改革的创新精神;

●努力为学校革新计划寻求各种资源和支持。

4.科研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理念是“教师即研究者”,只有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才能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使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校长本人得先成为一个研究者,否则会有可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权”而无“威”者。校长和教师进行的研究与学者和科学家的研究不一样,校长和教师的研究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就是说校长和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研究的客体,所以行动研究是校长们的主要的研究类型。

在运用行动研究时注意如下几点:

●行动研究最好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联合起来进行;

●行动研究强调小组研究的民主风气,研究人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校外的专家只是建议者、咨询者而不是决断者;

●行动研究特别关注对实地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地对它作出分析与评估,而不是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行动研究的课程可以在分析评估后中止研究(如果认为这个研究没有价值或这样研究收效不大的话),允许退回来,大可不必“非过河不可”;

●行动研究不强调动用高深的数学工具进行假说检验,而强调对遭遇的问题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理性分析,只要在逻辑上、理论上能自圆其说即可。

5.交际(合作)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校外课程专家、上级相关部门、家长、社区相关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支持和能力合作,这就必然要求校长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具体地说,校长应具有与上级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协调合作的能力;与教职工进行不断对话和鼓励合作的能力;与校外课程专家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以取得家长和对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支持的能力;促进学校内部人员之间与外部学校系统人员交往活动的能力;与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广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标签:;  ;  ;  ;  

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责任与素质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