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怀淑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怀淑

(南部县永定镇小学校 南部 6373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在此,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要求家长重视,给孩子课外阅读正能量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其实与其说读书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现今社会,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因此,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做到以下几点,那是很容易办到的。

1、建立自己家庭图书室。与家长分析明白以下道理:我们每个学生的家长愿意在孩子身上进行智力投资,不惜花费很多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但是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虽然我们也偶而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虽然我们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但是我们还是要建立自己家庭图书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书是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做,他才会真正的想拥有书籍,为自己能够得到书这样的竞赛奖品,或者书这样的生日礼物而兴奋。刚开始他可能是为了能够用这些得来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而兴奋,到后了他真正兴奋的是这些书充实了他自己心灵的图书室。

2、坚持亲子共读。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应带头看书,一是给孩子做个表率,二是有时也可以同孩子交流、讨论读书的感受。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其实,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家长一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面玩电脑,叫孩子去看书,那孩子是没有心思看得下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每天都在与书籍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因此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1、学校要开放图书阅览室,班级也要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除了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外,还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借阅。图书除购买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给班级捐献或借阅,这样相互借读、竞读,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的阅读,让学生把阅览室和图书角当成课外阅读的海洋,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海洋里自由的驰骋。

2,班级和学校要定期组织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刚开始可能缺乏一定的自制性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检查和监督。而且许多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课外知识,他有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能力的这种愿望,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原动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原动力,促进其进行更好的课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就要经常组织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比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当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积极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更积极地去阅读。

三、指导孩子有效阅读,为孩子课外阅读指引方向

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1、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读物。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比如结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课文,推荐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等;结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战》等课文就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世界优秀童话故事》等,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

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是把各种阅读方法展示给孩子,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比如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做人的道理,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并且也要做一个默默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我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关于科学、做人的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再比如“精读法”其实就是要"吃透"也就是细读,把里面蕴含的知识,全部挖掘出来,要弄懂、弄清,更重要的是要记到心中,学会运用。再比如“粗读法”的要求并不严格,要求把大意读懂,把里面的字、词的音、形、意,全弄明白,要做到心中有数。还有“略读法”,略读的俗语是一目十行。他只要求读过一遍后,可以了解大意,弄懂生字和生词的音、意,它是相对预习课堂而言。 略读虽然简单,但也是需要熟能生巧。 书中知识如同大海中的动物,如果不去探索,它里面有几种动物,有几种海藻,就永远不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因此,读书是前提,我们要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

3、做好读书笔记。教师要让孩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就像是一个存储器,把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认为优美的语句或词语或者是精彩的片断存储下来。当我们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对知识是一个巩固、深化、吸收的过程。做好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做好知识的积累,而且也可以提高学孩子综合运用的能力。

总之,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论文作者:李怀淑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怀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