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托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周春丽

谈托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周春丽

周春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幼儿园 315100

我是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工作已经多年了,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算是我向大家总结汇报一下吧。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他在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遵守规范的人。品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们幼儿教师就是从小教育幼儿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对他的行为能力进行教育和指导,使幼儿们的行为习惯规范化,懂得文明礼貌,懂得遵纪守法等一些社会规范,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托班幼儿受益终身,促进托班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有些人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理好托班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托班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但是,我们教师从工作经验中体会到:尊重托班幼儿需要,培养托班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促进托班幼儿的主动发展,这也是他们人生中受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幼师引导托班幼儿养成的

在前几年,我对于我们班幼儿统一的要求比较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也比较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最近我发现由教师和托班幼儿共同建立规则,托班幼儿就会积极地去遵守。我班每天上完厕所都是由老师负责检查和督促要求托班幼儿洗手,但是,有一些托班幼儿总是会趁教师不备便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因此,经常会有托班幼儿跑过来向我告状说某某没有洗手。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个别的托班幼儿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而且在教师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刚开始时,我让看厕所的教师加强对托班幼儿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要帮个别年龄较小的托班幼儿整理衣物,所以还是有个别的托班幼儿不自觉,还是会忽略洗手这个环节。比如我班的陈伟伟小朋友,我发现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在经教师以及托班幼儿们的多次提醒之后,他仍然没有形成自觉的便后洗手习惯。

这就说明,教师让托班幼儿被动地服从,根本就解决不了托班幼儿不洗手的问题。于是,我多次去咨询一些资深的、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还去网上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与托班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我特意把自己的手弄得脏兮兮的,然后端来了一盆干净的水以及洗手液,让托班幼儿观察老师洗手之后的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后,托班幼儿们惊奇地发现刚才还干干净净的水,在洗手之后就变得脏兮兮、黑乎乎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我就趁机引导: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脏兮兮、黑乎乎的细菌就会进入我们的身体,然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为此,我还特意向陈伟伟以及平时也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提问:如果没有洗手又把脏兮兮的手放进了嘴巴里会怎么样呢?这样,他们就会明白,自己以前在便后没有洗手是多么的不卫生,让托班幼儿养成自觉地在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在经过了这次小试验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托班幼儿们在便后都会很认真地去洗手。可见托班幼儿对于日常规范的培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托班幼儿并不了解常规培养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同时,这也使我意识到,对于托班幼儿常规培养应该先从理解着手,让托班幼儿们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的硬性规定。

二、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变为人文化的引导

在刚开始来到幼儿园时,那些托班幼儿总喜欢乱扔垃圾,不管我怎么强调,有个别的托班幼儿还是我行我素,不是把垃圾扔在座位下面,就是把垃圾扔在垃圾桶旁边的地面上,而不是去放进垃圾桶里。这样,在桌子下和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看起来很脏很乱。针对这种现象,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每组选一个清洁管理员,让托班幼儿管理托班幼儿。可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于是我就经常叫托班幼儿们和我一起捡,但是,有个别的托班幼儿喊也喊不动,不听话。这要怎么处理呢?我在经过左思右想之后,突然想到托班幼儿都喜欢听故事,于是给他们编了个《垃圾回家》的故事。在我极丰富的表情配合和夸张动作的表演讲述下,我们托班幼儿们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全都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座位下面,随后我就看到他们自己动手把垃圾捡起来放到了垃圾桶里。就在一瞬间,教室的每个角落就变得干干净净。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由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就在上个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幼儿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小手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教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他们不要这样做,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这种现象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托班幼儿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我们的托班幼儿们讨论得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拖着椅子走等。我根据托班幼儿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幼儿们哈哈地大笑。我认识以眼前收尾环节的重要性,及时地向幼儿提问: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拖椅子的幼儿。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而且都表示今后一定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

我们说的家园共育,就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托班幼儿的发展,实质上是让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托班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是他们终身受益的。比如:托班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让家长也配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让家长反映托班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教育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地促进托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托班幼儿们成长的一生都是很有帮助的,相信以上几点对于我以后的工作会更加有帮助。

论文作者:周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谈托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周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