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张燕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张燕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解决城市中人们出行难的问题,部分城市开始兴建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但是由于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导致其运行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应对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应对策略

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在众多因素中相对来说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的影响因子有乘客、轨道行车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因素由于其具有的思想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造成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也是导致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其主要表现在调度、司机、安检等岗位人员的失误。例如,地铁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列车脱轨引发安全事故;调度人员事先预想不充分,导致调试电客车施工结束误入无电区;安检工作检查不规范,使旅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引发意外。另一方面是城轨维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检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日常检修过程中违章作业所导致行车相关设备故障。

1.2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因素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本身的构造、信号设备、运行线路以及供电设备等,这些都是城市轨道正常运行的基础元素。运行线路是列车稳定运行的基础,因而对运行线路的日常检修与养护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运行线路中,不管是部件的松动还是钢轨的磨损,这些都是行车过程中潜伏存在的安全隐患。列车作为轨道交通运载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在轨道上运行的安全性。转向架、制动装置、电气牵引系统等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零部件。信号系统是城轨系统中用以提高行车效率、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城轨行车间隔和铁路对比相对较小,因此对信号系统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供电设备作为列车动力的来源,其运营状态对行车安全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可从购买先进的设备、精检细修提高设备的可靠度入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3自然环境因素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色,而自然环境也同样对轨道交通安全有重大影响,同时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在众多因素中最难把控的因素之一。在轨道交通行车中,部分线路在高架区域,在这些区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温、大风、雷电、强降水以及大雾、大雪、冰雹、霜冻等都会给轨道交通行车带来危险。

1.4管理因素

轨道交通建设由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三个重要环节组成。目前而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各环节严重脱节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加深入地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有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期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工程进度受阻,究其原因时发现,项目在前期的规划中就出现了隐患。如何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全面、科学,完善对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营中严格执行。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运营的根本所在。管理体系不完善,运营中一旦有问题发生,事故责任无法划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等等问题严重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的稳定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交通安全的有效策略

2.1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

在城市轨道行车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加强,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工作业务素质,都需要重点培养与教育。(1)员工素质方面:许多员工面对事故的发生就会慌张从而采取不当的应对方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专业技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掌握事故发生后该如何应对;在工作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在问题发生后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故障或隐患及时消除。(2)业务提升方面: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面对工作更加从容;企业可以将经典的案例作为学习材料,采取奖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开展行业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活学活用,同时丰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缓解工作中带来的疲劳。(3)规章制度方面:对于工作人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让工作人员加强工作责任感,保持良好的工作素质。

2.2精检细修,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

驱动设备是行车安全的硬件基础。通过调整设备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目前,我国成熟的地铁设备的维修已由计划维修逐步调整为状态检修,将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与设备故障恢复相结合,消除了设备萌芽状态下的隐患。此外,通过对驱动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故障分析,通过预防性维修或对易发生或严重故障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可以显著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3规范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管理法则

安全管理法则的制定要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安全管理经验。安全管理法则的制定要贯穿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各个环节。具体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方案,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相关部门安全职责等等。只有各环节,各部门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有完善规范的管理法则可依,并作为日常工作指导,才能大大提升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从而确保运营的安全性。

2.4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预防自然灾害

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加强与所在地气象部门合作,将气象预警信息发送至各部门负责人、值班主任等,提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对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高架区段,可以通过安装小型气象站,实时收集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供调度人员决策。而对于地势较低的车站,则应多配备防洪挡板、沙袋,增加出入口水泵排水能力等,防止雨水倒灌。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防范环境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就成为了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特定时期的重点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各个方面全面地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但是以上几个方面只是统筹概括,实际上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安全事故也可能是以上几个方面相互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在行车安全的探究中,需要科学管理,在各个方面默契配合。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结合事故发生的特点,不断地探究从而寻求更好的安全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合理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2]王希萌,孙玉杰.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1):25-27.

[3]李慧玲,田哲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4):87-92.

[4]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5):99-102+2.

[5]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