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论文_何袆萍

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论文_何袆萍

何袆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血液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血液科护理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科护理;影响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95-01

风险管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1-2]。血液科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且住院时间漫长,故而存在严重的风险因素。为此,加强血液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次,我院以80例血液科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中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血液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38.56±3.4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年龄为(38.42±3.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选取血液科中资历较深的医疗人员组建成风险管理小组并进行会议讨论,总结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2)开展培训,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风险事故的发生因素,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并制定学习计划,要求所有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实施定期考核,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生命和护理质量。(3)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护理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再次发生的问题和意外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下一次会议中提出并制定解决方案,再次实施于护理中,以此循环,达到持续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区域的管理,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因对其身体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对于幼儿、老年患者,因增加围栏,将锐器、电器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安全区域,避免患者意外触碰而发生风险事件。同时保持走廊的整洁和干燥,防止患者在医院跌倒[4]。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观察记录两者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输液反应。

1.3.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内容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4个方面,总体满意度率=(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例数*100%,

根据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来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由X2(或t)执行对计数(或计量)数据的检验,由率或()的形式描述,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对比,常规组患者跌倒例数为2例,坠床例数为1例,输液反应例数为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实验组患者跌倒例数为1例,无发生输液反应和坠床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由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比,常规组患者的不满意的例数为8例,一般的例数为11例,满意的例数为8例,非常满意的例数为11例,总满意率为80.0%;实验组患者的不满意的例数为2例,一般的例数为8例,满意的例数为10例,非常满意的例数为20例,总满意率为95.0%。由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对于此次护理的总满意率远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液科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外界的环境难以适应,导致血液科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致使护患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5]。而在血液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预防意识,还能通过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地找出各种问题和潜藏的护理隐患,不断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有效的提升和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6]。

本次研究,我院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也有大幅度的提高(P<0.05)。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血液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晨诗.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8(5):33-34.

[2]周晓丽. 浅谈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6):123-123.

[3]宋丽华, 严丽珍, 刘华敏.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2):64-65.

[4]沈静.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研究[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4):22-23.

[5]伊瑛莹.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14):164-166.

[6]门连云.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评价[J]. 健康之路, 2017(12):88-89.

论文作者:何袆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论文_何袆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