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中的应用论文_朱颖

(泰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行外周静脉置管患者80例为活动前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80例为活动后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活动前后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的改变。结果:1.数据显示:品管圈活动后,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达89%,明显高于活动前的72%(P<0.05),2.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同时有效提升了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70-03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s)(以下简称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运用合理的科学统计工具,品质管理手法来解决工作上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改善生产效率,增加工作积极性[1],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引入QCC管理理念,主要用于护理和药学等方面[3]。外周静脉置管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侵入性操作,接近70%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外周静脉置管及静脉内药物治疗[4]。我科也有50%左右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置管,但据质量督查,管理规范率一直不太理想,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我院护理部2014年将QCC管理理念引入推介与临床。我科今年4月在外周静脉留置过程中运用QCC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行外周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剔除紧急状态下穿刺的导管、24h内在其他部位留置新的导管、临床不再需要使用的置管[5]等共80例,为QCC小组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取同样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0例患者,为QCC小组活动的试验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穿刺血管、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品牌、规格的留置针和同种封管液封管,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由12名护理人员自愿参加,其中本科9名,大专3名;N34名,N25名,N13名,小组成员年龄25~43岁。护士长为圈长,总带教为圈秘书,科护士长为指导员。成立QCC微信群,圈长组织每月1~2次会议,每次1~1.5h。

1.2.2确定主题 圈长于第一次活动前3天由微信布置所有圈员活动内容和任务,活动时圈员们根据平时观察、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外周静脉留置管理中存在的聚焦问题,通过查找流程、规范、指南等,以规范要求、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方面为基准进行评估、讨论,最后确定本次QCC活动的主题为“提高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选题理由包括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士专业技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护理品质。

1.2.3现状把握 2016年1月至3月,我们根据科室自制的《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质量督查表》对80例外周静脉导管留置对照组患者进行督查,主要从正确评估、穿刺方法、固定方法、无菌技术、冲管与封管、宣教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督查表的制定主要根据2010年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修订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6]等,共督查了480例次,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仅72%,不规范率28%(135/480)。由表1可见,不能正确评估36例次(26.7%),穿刺方法不准确32例次(23.7%),冲管与封管方法不符合规范26例次(19.3%),宣教效果不符合要求20例次(14.8%),固定方法不符合流程12例次(8.8%),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9例次(6.7%)。

1.2.4设定目标 目标: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提升20%左右。根据目标值公式,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其中改善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根据80/20原则[8]。由表1可知改善重点为84.5%,本次品管圈自我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为60%(36/60),由此可得目标值=28%-(28%×84.5%×60%)=14%,即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86%。

1.2.5要因分析 对导致外周静脉留置管理不规范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确定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对所需改善的重点问题进行人、机、料、法、环、测等细致的要因论证,共分析得出6个末端原因,经过效果性、可行性、与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确定4个因素为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定均为真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外周静脉留置规范化培训,无细化的外周静脉留置操作流程,督查考核机制不规范和未体现PDCA循环,护士对患者或陪护人员宣教方法、力度等原因导致依从性较低。

1.2.6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1)加强护理人员外周静脉留置知识的培训,对科室全体护士依据《输液治疗与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进行规范的外周静脉留置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分层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讲座、示范操作、专题讨论等;制定分解的操作流程,每个分解流程结合为整体流程。(2)告知护士外周静脉留置是护理操作技术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是一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拟定解决方法:1)规范评估:列出穿刺前评估内容为血管、置管位置、用药等,置管后为每天对置管部位进行并发症的评估。2)规范穿刺方法:穿刺方法主要为进针角度、速度与穿刺见回血后钢针的退出时机和套管针的进入深度等,由于手感和控制能力等原因,低层级护士为此要因的主要培训对象。3)规范冲管与封管:外周静脉留置可予5ml预冲式液或5~10ml注射器封管或冲管,由于容量和压力的原因,影响护士采用脉冲式加正压封管。4)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首先是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重视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形式的、有反馈机制的宣教管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3)以上无论是培训过程还是针对要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实施效果均体现PDCA循环。(4)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以督查代替考核、以前馈代替后罚的质量控制系统为主,提高护理人员在静脉留置规范管理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以质控考核为辅,建立详细评分标准,细则考核,规范计分,将计分结果与其它质控结果一起计入护士绩效考核并与绩效奖金挂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活动前后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开展QCC活动后,对我科2016年4月至6月8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观察,亦观察480例次,不规范率11%(53/480),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达89%,超过目标值86%,见表2。不规范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P<0.05)见表3。

3.讨论

3.1 QCC活动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外周静脉留置为住院患者提供了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痛苦的输液通道,但由于为各级医院或各科室自行开展,无统一规范的培训和督查标准,导致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次活动采用QCC形式,从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加以改进,明显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管理的规范率。QCC活动前后不规范率有明显变化,由28%(135/480)降至11%(53/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P<0.05)。即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由72%上升至89%,超过目标值86%且活动前与活动后两组患者在正确评估、穿刺方法、冲管与封管、宣教效果、固定方法、无菌技术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对理论和操作的反复学习和培训,掌握了外周静脉留置规范管理的方法,图表式的流程、表格式的督查考核标准,既让护士轻松掌握外周静脉留置管理技能,增强了可操作性,又能促使护士时刻注意保持规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宣教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重视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形式的、有反馈机制的宣教管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3.2 QCC活动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QCC活动强调的是群体的智慧,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提高了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9],每一位圈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并激发圈员以PDCA循环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进步,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0],提高了圈员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QCC活动倡导每位圈员以管理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去进行实践,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并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11]。我科将QCC活动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证明QCC活动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3 QCC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通过本次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仍未达到90%甚至更高,仍需对其进行PDCA循环管理;首次尝试QCC活动,各位圈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仍需不断借助查阅资料和文献,提高自身的护理科研能力,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1];鉴于天气及患者领悟能力等原因,外周静脉留置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虽然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如何进一步降低外周静脉留置并发症仍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QCC活动可显著提高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Yang N,Yao W.The role,QCC activity plays in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junior nurses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J].Global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14,2(3):16-18.

[2]Gu M,Applications QCC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to patients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J].Global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14,2(5):18-20.

[3]郭远兴.QCC提升西药房门诊服务满意度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6):2146-2148.

[4]Sabri A,Szalas J,Holmes KS,et al.Failed attempts and improvement str ategies in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ization.Biomed Mater Eng,2013,23(1-2):93-108.

[5]张凤,顾莺,胡雁.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的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06-109.

[6]王建荣,蔡氓,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169.

[7]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8]蓝海珍,傅帅,欧阳玉龙,品管圈在降低我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05-107.

[9]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QCC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10]ChenSH.The 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J].Quality&Quantity,2012,46(4).1279-1296.

[11]邓琴,易敏,黄国会,等.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42-44.

论文作者:朱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留置管理规范率中的应用论文_朱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