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万年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222500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建筑质量。通过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措施,可以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施工;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对城市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层建筑就成为施工的主要内容,结合近10年高层建筑工程监理实践经验,就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产生原因
1.1表面缺陷
高层混凝土的外观的质量通病就是蜂窝、麻面、空洞等现象。
1.2产生的原因
局部蜂窝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砼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砼浆泌于表面,砼体中间段(层)砂浆富集,易发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成因。
内在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的原因。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易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凝土含气量过大。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过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连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捣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有一些水泥厂家为了增大水泥细度,又考虑节电,往往在磨细时加入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外部原因:
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的主要原因。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粘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粘度低,气温低时粘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粘,新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机油,即使用合理的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表面层造成麻面。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
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
1.3模板性质
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
1.4是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质量的影响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连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也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2针对高层混凝土质量通病的质量控制措施
2.1蜂窝质量控制
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砼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蜂窝现象。而由于混凝土是多元、多相、非匀质的复合型材料,其品种多样化,性能不一样,规格类别的适用范围也不一致。所以,要控制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必须从结构设计、混凝土原材料到施工工艺、养护等每一步都尽量减少失误或操作的不当,对每一道工艺流程都按照标准来施工,并结合当地的地质状况和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调剂。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按照标准进行配比,即根据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同时,在浇注时应配以足够的振捣人员和工具,以确保连续作业在砼初凝前完成。在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力求整体得到振捣,受震均匀,但不能过久,过重,以保证砼结构密实,不出现气泡,不使粗骨料下沉、浆液渗出砼表面或流失,从而避免蜂窝,气泡的形成。
2.2麻面质量控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消除这些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一是降低混凝土粘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二是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三是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以丹宁酸和蒎烯为主要原材料的引气剂综合性能较好。四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等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2.3空洞质量控制
首先,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粗集料的粒径,防止由于钢筋布置密集骨料下不去长生空洞。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混凝土的振捣方法交代清楚防止出现漏振的现象。再次,就是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混凝土下料一次也不能过多,以免漏振形成松散空洞。
3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和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与分析使我们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工艺有所了解,关于高层混凝土的质量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到原材料的选用,从混凝土外观通病的分析到质量控制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也使我们对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方向和方法,在以后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我们可以借鉴本文中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进行整改和质量控制,保证高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 包世华. 新编高层建筑结构[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 张克佳.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110.
论文作者:赵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气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面层论文; 表面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