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王希[1]2013年在《基于财务伦理的财务目标制定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财务失败案件逐渐增多,财务丑闻不断暴露出来,例如我国科龙事件、华虹计通涉嫌重大财务舞弊、达尔曼财务舞弊,这些事件都反映了有些企业在肆意的践踏其他各方的合理利益,这严重危害到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社会各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将视野转向对于企业财务伦理的研究领域,他们分别从财务伦理的内涵定义、内容机制以及伦理缺失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这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人认为我国企业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目标制定存在问题,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是在财务伦理指导下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只有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将财务伦理因素考虑在内,企业才会真正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才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契约论、经济伦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为基础理论对财务伦理理论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符合财务伦理的要求,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同时指出我国企业由于财务目标制定的错误而引起的问题,并以日本松下集团为分析对象,分析其集团在财务伦理的基础上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并取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论文从树立正确的财务伦理价值观、加强企业伦理监督和切实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叁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制定财务目标提出建议及对策。

王海兵[2]2011年在《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源于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物本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障碍。传统的企业被定义为物质资本出资者所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股东至上”逻辑的主导下,企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物质资本的逐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劳资矛盾激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资源过度开采及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企业商业伦理与财务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以取得员工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认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微观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其现实社会属性。我国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很大,不少财务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过于强化财务的自然属性,财务管理的技术性、工具性特征明显,常常是见“物”不见“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已经由新古典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尽管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尚不完善,但极具生命力,必将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1章:导论。开篇提出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我国国情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现状、梳理回顾主流经济理论演进对财务理论研究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财务战略。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西方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国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政策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3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回顾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涉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引、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第4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财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文化视角和财务视角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加以分类,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内容。最后,引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对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进行了评析。第5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融资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体现人本精神的物力资本融资,以人为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为了增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适用性,以国有企业为例,对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6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本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运用博弈方法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对于合约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以及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第7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基于信息观和计量观考察了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提出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通过对海尔案例的考察,提出了海尔报告模式对我国企业披露以人为本财务报告的若干启示。第8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的局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评价实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了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在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宏观财务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制度、体现人本精神的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将广义的资本及权益概念引入到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2)从财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开展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研究是基于“财务”和“人本”双重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是企业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财务变革从文化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思路。(3)系统化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投融资理论。人力资本融资应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下进行,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赋予人力资本担保功能。以人为本的投资突破了按照投资标的形态划分的做法,从企业“内部人”(经营者和员工)、企业“外部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和“后代人”叁个维度,将投资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并对每一种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4)提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前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后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叁种股权化形式:人力资本的“干股”模式、人力资本的“实股”模式和“动态股权制”模式。(5)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框架。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关键在于发展人本会计,提出了构建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案例研究表明,海尔集团在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分析总结了海尔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提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具体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是在反思传统财务分析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李昕[3]2009年在《国有企业财务伦理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内部财务控制失效所引起的财务丑闻层出不穷,极大地降低了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指数。各国相继出台了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正式制度),而忽视了伦理、道德(非正式制度)。财务伦理是财务活动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是财务行为所彰显的生存准则。财务伦理缺失所导致不道德财务行为的发生才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失效的根本原因。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伦理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性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调研和专家审议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综合运用伦理学、组织行为学和财务理论,研究财务伦理的特征、他律与自律演变机理。其次,运用财务行为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伦理与内部财务控制的关系;根据国有企业财务伦理和内部财务控制的特征及现状,构建国有企业财务伦理评价指标体系和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国有企业财务伦理与内部财务控制关系的理论假设。接着,建立假设模型,并在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打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假设。最后,论文在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财务伦理角度提出改进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议。整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为提高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效率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吴彧[4]2006年在《我国首席财务官的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缩写CFO)诞生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及法人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当时,只有美国的少数跨国公司设立首席财务官一职。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随着经营环境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首席财务官已广泛地活动于战略规划、业绩管理、重大购并、公司架构、团队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领域。他们引领关键性变革,并作为“企业战略伙伴”参与公司决策,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再加上发生了诸如安然公司等“财务舞弊”之类的丑闻,人们对财务会计职业是否能胜任企业新时期的新任务存在着疑虑,需要对正处在十字路口的首席财务官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据普华永道调查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首席财务官已经完成了战略转型,从传统的财务功能演变成为“企业战略伙伴”,和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一起共同肩负股东的受托责任,负责企业的财务报告责任和生产经营责任。我国的企业目前正面临着这些不断变化的趋势和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首席财务官战略转型就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而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目前,理论界对首席财务官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首席财务官与总会计师及财务总监的区别、首席财务官国内外比较、首席财务官制度建设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我国首席财务官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但在建立首席财务官战略转型的理论体系方面明显地缺乏完整性,而且从我国首席财务官职业化角度,如何适应变化及如何转型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和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首席财务官战略转型的理论研究发展和实务操作进程。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我国首席财务官战略转型为研究对象,按照以下内容与结构安排展开论述。

常国华[5]2011年在《企业财务伦理的冲突与规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从美国的安然公司、意大利的帕玛拉特(Parmalat)集团、日本活力门板、印度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到我国的蓝天股份、江苏琼花、天润化工、丰乐种业、科达股份、绿大地等财务丑闻频频曝光,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行为中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他们分别从财务伦理的内涵、内容、冲突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为财务伦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财务伦理、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叁者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以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与规制的相关理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这一现实问题入手,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财务伦理理论和企业财务伦理冲突现状的研究,发现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在理论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伦理会促使不同企业财务伦理气氛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伦理气氛会对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产生不同影响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企业财务伦理气氛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利型财务伦理气氛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规则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与关怀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呈负相关关系。上述两方面共同为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提供依据,因为企业依据规则导向与关怀导向的原则进行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可以使企业形成规则导向型的财务伦理气氛或关怀导向型的财务伦理气氛,从而有效解决企业财务伦理冲突问题,最终使企业财务伦理理论与财务伦理冲突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最后,论文从横纵两个维度提出了进行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的可行路径及对策措施。全文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阐述了论文的结构体系和总体框架。第二章,财务伦理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本章主要从国内外两个层次展开,首先概况两层次传统的财务伦理思想,接着就近代财务伦理思想在国内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之后,描述了财务伦理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体来说,中西财务伦理思想内容丰富,其中一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通,但由于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两者差异表现较为明显:从传统财务伦理思想来看,西方文化的民主主义与个人主义同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中庸”思想都各自影响了其财务伦理思想,比如中西方在财务分配中都强调公平,但对公平的理解却有差异,中国财务分配伦理思想中的公平更多强调的是平均即“你有我也有”,“你有多少我也应该有多少”,而西方财务分配伦理思想中强调的公平,更多指的是个人的付出和回报的对等;从现代对财务伦理研究的方面看,中国学者注重对财务伦理概念、结构、体系的研究,西方学者重点研究的是财务伦理冲突及规制方面的内容。第叁章,企业财务伦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分析了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与规制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铺垫。第四章,企业财务伦理的理论研究。首先,本章在深入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财务伦理的内涵,即企业财务伦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道德环境下,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时参照的伦理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兼顾经济与伦理的双向要求,反映了财务学内在的伦理要素与财务实践发展的伦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成企业财务伦理的四个要素以及由要素构成的企业财务伦理结构。另外,本章根据企业伦理道德认知程度对企业财务伦理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自利导向型财务伦理、规则导向型财务伦理和关怀导向型财务伦理。最后,本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财务伦理的功能。第五章,企业财务伦理冲突的现实研究。本章以企业作为财务伦理冲突研究的主体,主要从筹资、投资及收入分配叁个方面去揭示我国企业财务伦理冲突的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及财务学等学科角度深入剖析企业财务伦理冲突发生的根源。第六章,企业财务伦理冲突的实证研究。本章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第—手资料,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我国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与企业财务伦理气氛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自利型财务伦理气氛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规则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与关怀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与企业财务伦理冲突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孕育规则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与关怀导向型财务伦理气氛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七章,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的实现途径。本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的实现途径进行考虑,横向主要是从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切入,纵向主要从企业外部规制与企业内部规制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考虑。创新是进行理论研究的生命,它要求通过研究能提供与以往不同的新认识、新理论、新概念。①本文以此为鉴,希望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使自己在所研究领域内达到这方面的效果。创新—:论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企业财务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理论要素及理论结构等,为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铺垫。论文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财务伦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伦理要素、结构、分类及功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创新二:论文全面总结分析了我国财务伦理冲突表现,并从多角度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阐释。论文从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财务学等学科的角度,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财务伦理冲突问题,这种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企业财务伦理冲突,为进行有效规制奠定基础。创新叁:论文提出了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的实现途径。论文首次从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横向维度对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嵌入各自维度由内到外的细化,这样使得企业财务伦理冲突规制的实现途径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便于实践操作。

李奕[6]2011年在《企业财务管理伦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相继爆出了丑闻,中国上市公司的丑闻和违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市场经济成熟与不成熟地区频频出现的企业败德行为导致了极大的社会后果,使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企业伦理问题成为了全球企业管理界的关注热点,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充分利用作者在省级电力企业的多年财务工作经验,针对电网企业这一特定的对象,结合目前电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只重集成化的技术性管理,而在人性化的管理伦理方面基本是盲区的现状,对其财务管理伦理展开探讨,把管理伦理这一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结合到实际领域,对“电网企业”这一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行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伦理体系的探讨。首先,从企业伦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企业伦理的内容及特征,比较了国内外对伦理道德与经济利益关系的叁种主要观点,揭示了企业伦理的涵义和特征。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现代企业伦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伦理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及目的、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伦理问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伦理原则、垄断性行业企业集团的特权和政府权力寻租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其次,针对电力这一国有垄断行业,探讨其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伦理状况。从电网企业的特征入手,根据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电网企业的经营价值观、电力部门的制度形式、电力部门的组织架构、电力部门的人事环境、电网企业缺乏明确的伦理规范等诸多方面,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伦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后,从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电费截留”现象入手,通过对电网企业集团下属的某市电力局出现的截留电费问题的详细分析,从电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宏微观管理等方面,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伦理学思考,并从电网企业财务人员道德的法制环境建设、电网企业财会人员道德主体建设、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伦理体系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原则和措施。从财会人员道德的法制环境建设以及财会人员道德主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伦理的构建。本文的工作对“电信”、“石化”、“铁路”等类似的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伦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旭蕾[7]2009年在《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于是它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外部。而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以提升核心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的一种手段,开始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现实选择。虚拟企业以其具有快速开发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点,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管理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虚拟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多探讨。但虚拟企业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取得共识。基于目前掌握的文献,如何针对财务管理特点制定虚拟企业的财务制度,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就是力图在深入认识财务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对虚拟企业的财务问题做出系统地分析,并提出较完整和较具体的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框架,以期能对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有所助益。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虚拟企业的内涵、性质、特性、组织模式等理论问题,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然后,从制度安排的涵义入手,提出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点,构建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为具体财务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最后,对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文共分7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了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的背景、综述、意义、思路和方法。第2章,虚拟企业理论诠释。本章从虚拟企业的溯源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虚拟企业的具体内涵;同时,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虚拟企业的性质。其次,得出虚拟企业的特性,这些特性也是其区分于传统企业的显着特性。最后,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根据核心成员的数量不同,认为虚拟企业可以分为联邦模式、.平行模式和星形模式叁种组织类型,这也为虚拟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首先,在辨析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探究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概念的内涵。其次,从制度经济学和现代财务理论分析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这是研究财务制度安排问题的前提。再次,提出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主要由目标、本质、主体、对象、假设等抽象理论问题构成,并在财务制度安排理论结构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点,对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进行了重构。最后,在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叁者形成横向制度安排的基础上,针对虚拟企业的动态性,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纵向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从而构建出虚拟企业“立体式”的制度安排框架。第4章,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安排。显性财务制度在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具有较强的财务约束力。本章首先分析了显性财务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再依据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勾勒出虚拟企业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解体期财务制度的基本蓝图。虚拟企业酝酿期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市场机遇价值评估制度、预计期望收益衡量制度;组建期的财务制度主要有筹资制度、投资制度;运作期的财务制度是显性财务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解体期的财务制度安排应从项目中止识别制度、清算制度两方面进行考虑。第5章,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安排。隐性财务制度是一种无形规范,以“软约束”力量构成财务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需要自觉执行。隐性财务制度的基础是财务伦理,它是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整合和调节各种财务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伦理理念和伦理特征,具体表现为财务伦理化和伦理财务化两个方面;按照不同的财务活动将财务伦理划分为融资伦理、投资伦理和分配伦理。虚拟企业财务伦理更强调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伦理的协调,本章提出可以通过提升财务伦理思辨能力、建立财务伦理的监督体系等手段培育和完善虚拟企业的财务伦理。虚拟企业是跨文化管理,而财务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形成“习惯”,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来协调企业财务管理。所以,基于跨文化管理,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要创造彼此信任的财务文化环境、建立跨文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培育财务文化叁个方面。此外,为了维护虚拟企业的关系资本,虚拟企业财务制度要构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注重关系资本的价值衡量、增加关系资本的投资、规避关系资本的风险。第6章,虚拟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与机制。财务治理是基于企业内部财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企业财务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制衡体系,保证规范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有效实施。本章基于财权配置,得出了财务治理的一般框架,即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结构侧重于制度安排,形成了利益关系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框架结构,是一种静态的治理方式;而财务治理机制则侧重于对治理有效激励约束等,形成协调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治理方式。同时,针对虚拟企业的特点,分析出虚拟企业财务治理具有层次性、动态性、网络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探讨了星形模式和联邦模式的财务组织结构,以及共同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等财务治理机制。第7章,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本章透过案例,分析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现状,并提出我国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创新一,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的性质,这种多方位、多视角的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虚拟企业的内涵,为研究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奠定基础。创新二,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财务制度安排的相关内容,并对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性,对财务制度安排基本要素的内涵进行理论拓展,进而提出虚拟企业“立体式”的财务制度安排框架。创新叁,依据虚拟企业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将显性财务制度划分为酝酿期财务制度、组建期财务制度、运作期财务制度和解体期财务制度。这种划分有利于虚拟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财务规范内容,从而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创新四,扩展资本的内涵,并以资本泛化为基础,利用关系资本分析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安排。提出了维护虚拟企业关系资本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升财务“软控制”的约束力,对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创新五,在财权配置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财务治理的特点,并以星形模式和联邦模式为例,说明虚拟企业财务组织的结构安排。按照所有权的安排逻辑,在界定虚拟企业内部财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各个财务制度安排主体的权利范围,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吴金波[8]2007年在《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设计及推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污染及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全球10大公害有力地证明了环境污染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资源过度利用的危害也已显露无遗。世界范围内现有沙漠约800万平方公里,据专家估计“还有3000万平方公里即20%以上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而在中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现在己高达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而且还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己踏上了沙漠化的旅程,约有0.59亿亩农田和0.74亿亩草地正在受沙漠化的威胁。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的生物种类正在加速减少和消亡。据估计,目前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89种,为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使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危害的认识越来越深,理论界及实务界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随之而来的是掀起了绿色的浪潮,据一项调查显示,生态环境问题的80%来自于企业的不适当的生产方式,因此,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而进行的研究不断涌现,主要有:绿色会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投资等等,而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资金,于是,绿色财务管理就应运而生了。我国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的内容也只是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而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迫切要求企业能切实地通过改变生产经营观念及行为方式来减轻直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调查获得高能耗、高污染的化肥生产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情况的资料表明:企业没有真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通过建立起多元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总体的显着程度很高,即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很高。显着程度是7.49E-05[显着程度通过(1-P)×100%来反映,百分比越大越显着]。共分析了八个影响因素,其中企业是否建立起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目标和政府监管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别是99.97%、98.7%和94.47%;其次是企业主要领导的文化层次、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涉及环境问题的业务如何核算,其影响程度分别是88.37%、85.78%和78.78%;企业规模和企业是否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显着程度较小,对企业是否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不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对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得知:推行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就要从内、外因素同时入手,一方面,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及治理结构的改革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手段和力度要加强。对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设计出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业绩和企业财务活动两个层面,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再进行综合评分来考评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推进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机制,即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叁方面的积极性。政府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及制度建设引导、支持企业;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绿色消费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行业协会发挥其组织、监督及协调的纽带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2)绿色财务管理是在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发展,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的补充。(3)绿色财务管理与绿色会计的关系,如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密切关系一样,因此,当前绿色会计没有在企业中实行是影响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4)造成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博弈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约束条件不到位,使得企业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对其利大于弊。(5)企业对绿色财务管理的认识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的,只有其经济利益受损时,实行财务管理的意愿才能转化为行动。因此,要改变企业的认识角度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要融入社会责任的因素。(6)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只是单环节的实行,主要体现在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购置了节能、治污、防污设备,但由于设备的运行费用较高,这些设备在检查时运行,检查过后就停运的现象,这违背了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论,所以,当前,企业没有真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7)当前,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也成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一大障碍,同时,我们国家的节能、治污、防污技术落后、成本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技术支持也是企业实现绿色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8)国际上污染转移及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国企业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这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既要在产生同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保护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又要避免绿色壁垒的限制,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9)只有从企业、行业、政府叁个层面入手,才能形成既调动内部因素,又加强外部因素的约束力,达到监管、服务、自身发展互动的局面,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伍妍[9]2003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中国加入WTO带给企业的机遇、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充分有效配置内外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力保障,而有效的财务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改善,都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但伦理问题始终与经济活动相伴而生,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不道德行为,给企业、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加强企业财务伦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迈上新台阶不可或缺的工程,同时也是推进企业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结合笔者多年从业经验,本论文以伦理学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探讨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在填补这一学术领域空白的同时,为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文章首先从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功能,即内部理财功能和外部融资功能入手,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原则,然后论述了企业财务管理中道德失控的主要表现,即会计人员的违规、融资活动的失范及企业兼并的恶意,最后,详细论述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严守财会人员道德;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资本运营环境;加强外部监督和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陈玉冰[10]2014年在《基于财务伦理的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传统的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式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封闭的纯粹的经济实体,以经济指标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而忽略了商业银行所应该遵从的伦理道德,因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经济指标过度的追崇所导致的发展瓶颈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伦理道德,如社会公益、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公平公正的晋升薪酬制度、对客户服务环节的诚信等越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管理,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将伦理道德纳入企业管理的视野,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财务伦理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首个股票交易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利用财务舞弊、欺诈等谋求私利、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丑闻便不绝于耳,这些财务丑闻极大的动摇了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给市场健康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一系列财务丑闻使投资者意识到财务领域的利益权衡除了制度的保证外还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伦理道德的建设,会议中特别强调了金融领域中的伦理道德建设。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作为金融企业的存在,其社会责任、承担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责都使其不能划归于一般的金融企业看待。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致使银行存贷利差缩小;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让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资银行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同时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及银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使得银行业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因此,基于财务伦理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是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财务伦理的研究,挖掘和分析影响基于财务伦理的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因素,为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提高路径提供财务伦理的支撑。研究目的之二是通过叁维财务竞争力从财务伦理角度构建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模型,以成都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旨在用量化的结果,探索从伦理角度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方法。希望通过从伦理角度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论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四个方面:一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二是本文研究的思路,叁是本文研究的方法,四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是为了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总体构架,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将财务竞争力评价的文献综述分为财务伦理、财务竞争力以及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叁个部分。本文在财务伦理部分对财务伦理的发展以及我国学者在财务伦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并对财务伦理概念进行界定。接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财务竞争力研究,对财务竞争力进行界定并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在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部分,归纳总结国内外对于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最后一节对本章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研究的方向。本章和第叁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是从财务伦理视角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准备。第叁章是以财务伦理视角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分析部分。本章第一节从财务伦理角度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伦理基础进行阐述,认为财务伦理理论、财务竞争力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推动基于财务伦理提升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原因以及驱动因素。第二节是财务伦理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机理分析,基于财务伦理从嵌入、屏障、认同叁个方面解释财务伦理对评价目标主体财务竞争力进行提升的机制。第叁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揭示当前国际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现状以及由于财务伦理缺失导致的商业银行丑闻。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案例研究部分。本章首先对成都银行进行简要的介绍,确定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并通过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对财务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第二节是指标设计部分,本节对商业银行对评价要素进行梳理并结合财务伦理构建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财务环境伦理、财务客户伦理、财务竞争伦理、员工伦理、财务伦理建设伦理以及股东伦理六个方面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要素进行分析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第叁节利用层次分析法详细的阐述基于财务伦理视角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的计算过程并得出计算结果。较之以往定性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评价结果具体化、数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通过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成都银行提高财务竞争力的关键点,通过财务竞争力每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直观判断出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的缺陷点。第四节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财务伦理视角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构建评分模型,按照评价指标相应得分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各项进行评价,认为从财务伦理视角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的整体评价为“中”。第五节是本章小结部分,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第五章是本文的分析与建议部分。本章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上一章评分基础之上。本章前叁节根据财务伦理角度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一是分别从财务战略环境竞争力,包括:战略因素、结构因素、同业因素、需求条件;财务资源配置竞争力,包括:财务资源、非财务资源;以及财务利益权衡竞争力:利益相关,叁个维度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进行分类分析。二是结合成都银行现状基于财务伦理对其经营管理能力、资源以及市场定位等多角度切实分析成都银行各指标水平。第四节从财务伦理视角提升成都财务竞争力的建议,通过财务环境伦理、财务客户伦理、财务竞争伦理、员工伦理、财务伦理建设伦理以及股东伦理六个方面提高其财务竞争力。并根据从财务伦理视角对成都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的结果,对成都银行改进提出政策建议以改进其财务竞争力,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于通过对商业银行财务伦理、财务竞争力的研究,从财务伦理理论、财务竞争力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阐释从财务伦理视角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动因,完善伦理视角下财务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商业银行在伦理角度下财务竞争力内在机制,有助于对商业银行已经出现的伦理缺失、伦理冲突等现象的理论研究。并根据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以及财务伦理理论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多层评价指标,构建从财务伦理视角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其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克服传统定量评价方法只针对财务硬性指标评价进行评价的缺点,对商业银行的综合性财务竞争力构建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结合成都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提出财务伦理对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对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应对伦理道德问题、避免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与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基于财务伦理的财务目标制定研究[D]. 王希. 河北大学. 2013

[2]. 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D]. 王海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3]. 国有企业财务伦理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性研究[D]. 李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4]. 我国首席财务官的战略转型研究[D]. 吴彧.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5]. 企业财务伦理的冲突与规制研究[D]. 常国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6]. 企业财务管理伦理研究[D]. 李奕. 湖南大学. 2011

[7].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D]. 张旭蕾.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8]. 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设计及推进机制研究[D]. 吴金波.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9].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 伍妍. 中南大学. 2003

[10]. 基于财务伦理的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D]. 陈玉冰.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