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近期效果观察论文_杨韬,杨玉龙

杨韬 杨玉龙

(河南开封市禹王台区材料厂街陇海医院外一科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关于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近期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早期膀胱癌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早期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早期膀胱癌的治疗,运用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然而,经尿道电切术效果更为显著。虽然其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但是在今后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后,并发症发生率必定会降低。因此,经尿道电切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经尿道电切术;开放手术;早期膀胱癌;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20-02

膀胱癌主要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1]。它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它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非常高。本次实验中采用的经尿道电切术不仅在该病的诊断上效果显著,在其治疗方面也非常出色。此次研究将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5例患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等方式确诊为早期膀胱癌患者,均符合早期膀胱癌相关诊断标准,剔除对此次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早期膀胱癌患者31例,年龄范围(31~75)岁;女性24例,年龄范围(32~74)岁;平均年龄(55.26±5.48)岁。依据临床分期和肿瘤位置以及平均肿瘤直径对对照组早期肿瘤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患者21例,膀胱右侧壁患者19例,膀胱后壁患者9例,膀胱颈患者6例;临床分期为Ta期患者29例,T1期患者26例;平均肿瘤直径为(3.87±0.52)厘米。

观察组:男性早期膀胱癌患者33例,年龄范围(32~74)岁;女性22例,年龄范围(31~74)岁;平均年龄(55.62±5.44)岁。依据临床分期和肿瘤位置以及平均肿瘤直径对观察组早期肿瘤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患者23例,膀胱右侧壁患者18例,膀胱后壁患者10例,膀胱颈患者4例;临床分期为Ta期患者31例,T1期患者24例;平均肿瘤直径为(3.91±0.49)厘米。

对照组和观察组早期膀胱癌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肿瘤位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观察组方式

观察组早期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仪器选用:采用德国wolf电切镜。

手术方法:为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并进行硬膜外麻醉。将膀胱经置入,对患者体内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进行观察并分析切除范围和切除方式[2]。

切除方法: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顺行和侧向等切除方式。采用环形电极按照由远至近和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对患者瘤体进行切除[3]。

实施切除:经观察分析后,将早期膀胱癌患者的全部肿瘤组织和周围约2厘米的黏膜及平滑肌均进行切除。最后取出肿瘤组织,并进行止血操作。

1.2.2对照组方式

对照组早期膀胱癌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于其下腹部正中做一手术切口行肿瘤切除。切除范围参照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接受完手术后均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于患者膀胱内灌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早期膀胱癌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早期膀胱癌患者男女例数、病情分类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早期膀胱癌患者之间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早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对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早期膀胱癌患者各项指标对照表

3.讨论

膀胱癌病因发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膀胱癌的发病与吸烟有很大关联。大约有30%至50%的膀胱癌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5-6]。当然,除吸烟之外,长期接触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将提高致癌几率。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切除为主,然而不同切除手术将会产生不同治疗效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主要适用于表浅膀胱肿瘤患者。该手术无论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其对于肿瘤的切除均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开放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导尿管留置短,患者术后几天内便可出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全程在患者膀胱中进行,从而减少肿瘤转移的几率,避免肿瘤向远处扩散。但是,该手术方法也有缺陷,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实验数据分析,上诉论述均符合实验数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早期膀胱癌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膀胱癌的治疗,运用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然而,经尿道电切术效果更为显著。虽然其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但是在今后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后,并发症发生率必定会降低。因此,经尿道电切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德康,王明祥,王杰等.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70例报告[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4):229-230.

[2]王金万,吕嘉.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1):1351-1353.

[3]王定勇,邓金华,郭霖森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短期和长期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652-1655.

[4]孙进.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32例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11,09(16):80-81.

[5]黄炎松,杨镜秋,陈少锴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发症及防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8-19,21.

[6]程波,张海芳,黄连饴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再电切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83-185.

论文作者:杨韬,杨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近期效果观察论文_杨韬,杨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