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测验员会变成吸尘器吗?第183届象山科学大会综述_可吸入颗粒物论文

民意测验员会变成吸尘器吗?第183届象山科学大会综述_可吸入颗粒物论文

污染人将变成吸尘器?——第一百八十三次香山科学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山论文,吸尘器论文,人将论文,会议论文,第一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吸入颗粒物”一词早被人们所熟悉,它是使空气质量恶化的罪魁祸首。有研究证明,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都存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问题,污染严重的地区,每人一天所吸入的污染物相当于吸3-4支烟。2002年5月20-22日,主题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的香山科学会议适时召开。本次活动执行主席由清华大学姚强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魏复盛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徐立大研究员担任。专家们分别就大气PM[,10]与PM[,25]的环境影响、燃煤过程PM[,10]与PM[,25]的形成机理、内燃机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跨学科的交流。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中直径小于10μm的大气颗粒物。这些用肉眼无法看到的颗粒物,根据粒径大小又分成:粗颗粒物(PM[,25-10])和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PM[,25])。人体通过呼吸可将PM[,10]吸进上呼吸道,而PM[,25]又称可落肺颗粒,能够进入下呼吸道(如小气道、肺泡)甚至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对环境与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已知的PM[,25]健康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特别是PM[,25]的物理化学行为、形成与污染机制、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本次论坛中,专家们也将PM25作为重点,就我国的空气中细粒子的某种特性、污染来源、污染水平以及治理措施提出建议。

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的污染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人为源分为固定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等)和流动源(交通运输等),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海盐等。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大气悬浮颗粒中的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比粗颗粒大,而且是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英国环境部门的研究显示,PM[,25]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天,所以这种颗粒物可以长距离传输而造成更大更远距离的污染。PM[,25]已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焦点之一,美国环保局于1996年修订了大气颗粒物标准,增加了PM[,25]的24小时和年平均值的监测,我国于2000年6月1日起将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总悬浮颗植物指标修订为可吸入颗粒物指标。目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全国范围内大气PM[,25]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依照我国国情,PM[,25]的污染物主要由烧煤排放烟尘和汽车尾气二者引起。我国是燃煤大国,大量煤炭燃烧已对生态造成严重危害。据统计,目前全国粉煤灰的排放量已达1.5亿吨,虽然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可高达99%以上,但静电除尘器对超细飞灰的捕获率较低,大量飞灰进入大气,构成大气气溶胶的主要部分。这部分飞灰以粒径小于2.5微米甚至亚微米级超细颗粒为主,其数量可达到飞灰总数的90%以上,且表面富集燃烧产生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极大。

专家指出,对燃煤烟气中超细颗粒排放的控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在开发能够控制二次颗粒物的除尘装置。我国作为以煤为燃料的大国,则更需要开发相关污染控制技术。

机动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备受世人关注,2000年全球机动车总数突破8亿辆,发达国家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问题。中国2000年的机动车保有量近5000万辆,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和机动车向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高度密集。2001年底北京市机动车数量已达173万辆以上,并且以每年10万辆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广州、深圳和上海市机动车数量也达几十万辆。同时由于机动车排放的控制较差,其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比发达国家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柴油车排放的细粒子更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北京市1998-2000年的研究指出,在夜晚城区内柴油车放行后,细粒子的浓度急剧增加,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在机动车排放污染及其控制研究方面刚刚起步,机动车排放污染特征的研究非常薄弱,特别是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测定和研究基本处于空白,不能准确模拟城市范围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状况。因此,测定不同工况下各类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状况并确定其来源特征谱是极其必要的。

为期三天的会议,专家分别就各自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信息、难题进行沟通交流,在对国内外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时感到,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与美国比较,我国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的标准限制均较美国严格,但颗粒物污染标准比美国宽,如我国PM[,10]为0.100mg/m[3](二级标准),美国为0.050mg/m[3]。我国未制定PM[,25]标准,美国年均值标准为0.15mg/m[3]。排放法规的严格化无疑是有利于大众的健康,同时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应在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PM[,25]毒理风险进行合理评价,制定合乎国情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

与会专家建议,对来自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开展颗粒物进入呼吸道沉降曲线研究。目前现有的实验基础比较欠缺,理论上也仅是简化模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国外现已开始重新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们也需要建立针对自己人群的数据,并多学科地开展这项研究。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将与国外齐步。

加强流行病的研究,特别应针对低剂量长时间接受污染的人群。除了对每种污染物的危害进行研究,从方法学上,也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危险评估体系。

另外专家还建议,要建立PM[,25]控制的技术和对策,首先必须对其浓度、化学组成、颗粒分布、污染源以及迁移扩散规律等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的调查。确立相近的监测计划,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对PM[,25]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包括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产生、迁移、转化规律。

沙尘暴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我国的沙尘暴、气溶胶是太平洋上空的气溶胶源头,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机制,直接解释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固有规律,定量地分析各种与细颗粒物密切相关的大气污染物在我国的分布及其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毒理机制,这是当今国际上大气环境化学的最前沿课题,这一课题的实施将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标签:;  ;  ;  ;  ;  ;  

民意测验员会变成吸尘器吗?第183届象山科学大会综述_可吸入颗粒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