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赵北疆

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赵北疆

赵北疆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时,只要准确进针,无误穿刺,多数患者均可麻醉成功且无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颈神经丛阻滞;方法;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037-01

颈神经丛指的是颈1-4脊神经前支,第一颈神经主要为运动纤维,其余均为感觉神经,位于肩胛提肌与中斜角肌起端的前方,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可分为浅丛与深丛两组[1]。其中颈浅丛经胸锁现突肌后缘中点周围穿出,其位置表浅,分散后行至各方,穿出部位即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而颈深丛是支配颈部前方以及外侧的一种深层组织,其分支与颈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等节后纤维形成网状联系,一些膈神经纤维也可经深丛发出[2]。因颈神经丛阻滞作用于颈部、锁骨、肩关节与枕部头皮等关键部位,因此操作时应严格谨慎。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对其临床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患者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36±3.75)。其中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者21例,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者9例。

1.2 方法

1.2.1体位及定位 患者需取仰卧位并去枕,将头偏向对侧,将双手置于身体两旁,而操作者需立在患者头侧。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行标记,即颈4横突尖;然后于乳突尖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的一横指位置上进行标记,即颈2横突尖;再取两点间的中心位置,即颈3横突尖[3]。

1.2.2操作方法 对操作区域进行皮肤消毒,在上述标记处分别行局麻皮丘。将左手食指于颈4横突尖按压,右手持长3.5cm的22G穿刺针,与5ml注射器连接,并紧靠左食指尖经皮丘处于皮肤垂直刺入,同时微偏于前下方平缓进入,进针过程中会于1.5~2cm时触到坚硬骨质,说明针尖已至横突,此时患者伴有异感,表示更为准确。确定穿刺针尖位于横突处后即可注药。应将针头略向后移,并向尾侧倾斜尝试进针,当感到针头不可接触骨组织或于骨面滑过时,表示原针尖位置的确在横突处[4]。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者应用左手将针头固定以防针尖位置发生移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再用右手注入3~4ml的局麻药。退针至皮下及颈阔肌之间行阻滞颈浅丛,注药10ml。最后使用相同方法行颈2、3的阻滞,其中由于颈2横突较深,如不无法触及时,应于颈3、4的针尖穿刺后停止拔出,用来引导颈2横突位置的判断[5]。另外,如果手术只局限于颈中下部,可不阻滞颈。

1.2.3肌间沟一针法 此方法的体位与上述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摸清肌间后,于皮肤急肌间沟顶端行垂直进针,略向下、后推进,当触动颈、肩部伴异感时需停针回吸注药;如无异感时,应继续缓慢进针至颈4横突尖,然后回吸注药。值得注意的是,注药期间需对肌间沟下方压迫,向上扩散药液来确保完整的颈丛阻滞,每侧用药控制在10~15ml内。如果手术过于冗长可采取20G塑料静脉导针穿刺,并在颈4横突处保留导管行连续阻滞,每次注药时控制在5~6ml内,使药液可随颈前筋膜向外扩散[6]。另外,需避免术中患者躁动,以防针尖位置改变而致麻醉失败。当手术触及颈深部组织时,应对颈浅、深丛同时阻滞;当局限在浅层组织和皮肤时,阻滞浅丛既可;当手术野多于中线时,应采取双侧颈丛阻滞。

1.2.4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1)操作时需避免于椎间孔或自下向上平行穿刺,入针时不可过深。防止药液于椎管腔误入的关键是注药前回抽。(2)进针过程中,切勿任意改变方向或来回进退,避免对椎动脉造成损伤。(3)穿刺针头需局限在横突处,并在注药前及注药中行反复回抽,避免误入血管而造成局麻药中毒。(4)患者用药量过大或进针过深时,易出现星状神经节、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7]。

2.结果

本组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不良反应。

3.讨论

颈神经丛阻滞麻醉适用于颈部、肩关节、枕部头皮、锁骨等部位的疼痛及手术治疗,而伴有颈部畸形、炎症或结核的患者需禁用[8]。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应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并去枕,将头偏向对侧,并将其双手置于身体两旁,同时操作者立在患者头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乳突尖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的一横指位置,以及两点间的中心位置,做好标记。进针过程中,需把握好入针的方向及深度,不可过深、来回拖动或误入椎管腔,避免对椎动脉造成损伤。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药物浓度及剂量,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避免造成星状神经节、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总而言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时,由于其操作便捷、容易掌握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安全可靠,易达成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玉亮.三种颈部神经阻滞方法在120例颈椎病中的治疗应用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4):342-343.

[2]张显平,王开样.颈神经丛阻滞甲状腺手术辅以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7):27-29.

[3]范成勋.臂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3.26(5):977-979.

[4]孙韧.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4):97.

[5]段红光,郭玉娜,何明伟,倪家骧.颈上神经丛阻滞联合超声短波治疗颈源性头痛[J].疑难病杂志.2010.9(1):41-42.

[6]杨淑芬,占霖森,郑丽花.右美托咪定用于颈神经丛阻滞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3):295-297.

[7]李浪平,朱婵,李传明,顾明红.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11.34(12):960-961.

[8]蔡晓娜,陈晓明,刘海明.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72-74.

论文作者:赵北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30例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赵北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