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玉芬

玉山县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70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呕吐发生率,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呕吐;临床效果

新生儿呕吐大多是由非病理因素所引发,由于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胃部呈水平位,加之受幽门括约肌发育未完全及贲门括约肌欠发达等因素影响,易导致呕吐状况的产生[1]。此外,不正确的喂养姿势,或分娩过程中新生儿误咽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均可造成新生儿呕吐,若不及时干预,极易诱发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2-3]。因此,尽早对新生儿、产妇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呕吐的发生率。本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日龄2-10d,平均日龄(3.58±0.26)d;体重2520-3469g,平均体重(2854.13±136.98)g。对照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日龄2-10d,平均日龄(3.49±0.34)d;体重2500-3520g,平均体重(2867.33±138.54)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及家属日常喂养的注意事项及发生呛咳后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院方为新生儿建立风险预警标识,根据新生儿的呕吐情况、呼吸及面色状况进行分层管理。蓝色表示无风险,黄色表示中度风险,红色表示高度风险,当新生儿出现呕吐症状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新生儿的表现给出恰当的标识,同时上传至护士站,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关注新生儿病情的变化,避免窒息状况的发生。②及时向产妇及家属普及新生儿呕吐的危害性,如:发生呕吐后紧急处理办法、哺乳后新生儿的拍背方法等,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照顾新生儿的能力。由于新生儿呕吐常发生于出生后48h左右,因此,在48h期间要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③采用自制侧卧垫保持新生儿正确的卧位,且侧卧垫具有不变形、透气性好的特点,可根据新生儿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有效避免呕吐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情况,包括溢乳呕吐发生率及窒息发生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消化道及其他相关的消化器官未发育完善,在哺乳时若姿势不正确,或分娩过程中误吸入羊水及分泌物等,极易诱发新生儿呕吐[4-5]。若新生儿呕吐时间持续较长,且实施干预护理后呕吐症状依旧未缓解,可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病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一方面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哺乳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好的避免了不正确的喂养姿势造成的新生儿呕吐,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根据新生儿呕吐情况进行分级标识,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呕吐的关注度,缩短巡查病房的时间,详细的记录新生儿呕吐情况,叮嘱交接班的同事密切关注,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6-7]。此外,叮嘱产妇及家属在哺乳时应使用侧卧垫辅助哺乳,保证了正确的喂养姿势,降低新生儿呕吐的发生率,在非哺乳时,应使新生儿宝成正确的卧位,对防止呕吐具有重要的作用[8]。

本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溢乳呕吐的发生率,减少呕吐对新生儿消化道造成的损伤;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呕吐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妇及家属间的护理满意度,促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呕吐发生率,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蔺鲁.基于根因分析的个性化喂养护理在新生儿胃肠喂养呕吐误吸预防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1479-1482.

[2]陈文霞.催产素肌肉注射联合卡孕栓口服预防产后出血90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13):112-113.

[3]张小英.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相关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06):71-74.

[4]王怡.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9):135-136.

[5]钱敏,刘艳林,张玲,等.实施喂养管理对晚期早产儿喂养效果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2):123-124.

[6]陈香秋,骆瑞红.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法对新生儿腹泻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5):4476-4478.

[7]袁军.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探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510-6512.

[8]赵芳菲,赵力艳,孙玉荣,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泌乳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8):1344-1346.

论文作者:李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