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工程计量体系研究_就业论文

再就业工程计量体系研究_就业论文

论再就业工程措施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体系论文,措施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实行再就业工程,把再就业工程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再就业工程是推动上述改革措施的重要保证。所谓再就业工程,是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与就业服务手段,帮助失业人员与富余职工找到出路的就业系统工程,具体措施可以分为提供就业岗位的直接安排措施、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和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措施三个方面。

直接提供岗位的措施

开拓就业门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是再就业工程的核心措施。从近年的再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创业安置,即由各企业、行业部门、地区、街道为富余职工开办第三产业网点,开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吸收成批人员就业。

②内部消化,即各企业通过劳动力重新配置,内部挖潜,采取灵活的用工形式来吸收富余人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自身消化富余人员的能力。

③运用劳动行政手段,在新办企业招工和老企业增员时,劳动部门和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失业人员与下岗人员,或要求按比例安置下岗人员。

④组织生产自救,即由各用人单位以及部门、行业和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富余人员、失业人员从事临时性劳动。例如,南昌市不少街道举办了安置下岗人员的商业摊点“再就业一条街”。

⑤自行解决,即鼓励富余职工自谋出路,从事个体经营或合作创办经济实体。据报载,有的工厂厂长也放下架子在集贸市场摆摊当个体户。

⑥交流输出,即劳动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组织富余职工参加部门、地区和社会的各种劳动力供需见面活动,进行厂际交流和社会劳动力流动;用人单位组织富余职工进行集体劳务输出、劳务承包。

⑦培训安置,用人单位及部门对富余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然后输送到需要用人的岗位上。

⑧开拓新的安置渠道,不少地区选拔条件较好的下岗人员从事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工作。如哈尔滨南岗区各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吸收了200名下岗人员,其中一批人担任了居委会主任;北京市有的街道也安排了10多个人担任居委会主任。

⑨整体安置,海南省实行破产企业拍卖式兼并,中标的买方单位将破产的老厂职工随同资产、债务、地皮等完全接受后,承担老厂全部职工的安置工作。

⑩进入乡镇企业,“退二进一”,流向农业。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一些富余职工到乡镇企业就业,搞技术、当工人;有的人领办、开办乡镇企业,在农村创业。据报载,城镇职工到农村、到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已达300万人。有着土地资源优势的黑龙江省,组织工业企业富余职工进军黑土地,开办农场牧场,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产业。

相关的措施

与增加岗位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有:

①建立再就业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再就业。除了劳动系统的有关经费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经贸部门、行业系统也出资支持再就业工作。

②建立部门再就业工作机构,配合企业改革推进本系统再就业。如上海市纺织系统建立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③在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搞个体、进行工商登记中给予优惠,优先办照,减免费用,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也给予多种照顾。

④在就业服务措施中,对长期失业者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给予优先。

⑤为暂时未能安置就业的长期失业者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提供一定的救济和经济补助。为此,一些地方已经订立了“三线”,即最低工资线、失业救济线、社会贫困救济线。

⑥在富余职工辞退、提前退休、退养等方面适当放宽,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证富余职工生活来源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分流一部分人员。

⑦对积极安置再就业的用人单位予以经济鼓励和政策扶植(如减免税收)。

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措施

劳动就业服务,是政府劳动就业部门对求职者提供的各项相关服务工作的总称。劳动就业服务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体制,在我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含义是以就业服务机构作为中介,为劳动者求职择业、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使得就业得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的改革进程,已经形成了包括职业介绍、就业训练、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自救和失业保险四大支柱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①职业介绍。职业介绍工作是就业服务的中心内容,其具体任务包括:对失业人员,富余下岗职工求职进行登记;为城镇求职人员提供用人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咨询和介绍工作单位;向用人单位推荐合格的录用对象和介绍临时性劳务人员;举办供需见面会等等。

②就业训练。政府劳动就业系统举办就业培训应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失业人员、富余下岗职工缺乏的、又是现实劳动力市场急需的技能工种进行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与需求单位挂钩,培训后即能够走上新的岗位。许多报道表明,经过就业培训者的再就业率很高。

③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自救。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原称劳动服务公司,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任务的、国家和社会给予扶助支持的新型民办企业,属于新型集体所有制。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类型,由安置上山下乡返城知识青年而产生,实际上是适应中国经济体制和劳动管理体制转换和改革而产生的,是我国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安置,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创举。在80年代初为解决大规模上山下乡返城青年就业作出贡献。进入90年代,劳服企业又承担起安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就业的任务。1996年末全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共有900万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劳服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组建和推动股份合作制的工作。

④失业保险,这是一种通过采取经济保险形式,解决失业人员生活来源的失业救济。失业保险,原本是给予公开失业人员的,是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提供“社会安全网”。在目前企业富余职工数量巨大、解困与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失业保险基金已经大量用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特困职工的解困补助和扶持困难企业职工生产自救,用于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标签:;  ;  

再就业工程计量体系研究_就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