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际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现状分析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步入正轨并取得迅速发展,开始于1979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1997年以来,反思和检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逐渐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热点,部分专业刊物陆续刊载了一些反思性、总结性的文章。(注:李石生:《关于国际关系学建设的几个问题》,《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1—3页。

倪世雄、许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史回顾与思考》,《欧洲》,1997年第6期,第11—15页。

阎学通:《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几点看法》, 《国际观察》,1998年第4期,第47—50页。

苏长河、彭召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贫困——对近20年国际关系学在中国发展的反思》,《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2期, 第15—19页。

王逸舟:《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若干思考与建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4期,第4—10页。

李石生:《深入钻研邓小平理论,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建设》;许嘉:《20世纪末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楚树龙:《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任晓:《对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看法》,分别见鲁毅等主编:《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8页、第39—47页、第48—58页、第59—63页。)这些文章对2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注: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研究队伍扩大,形成一些研究基地, 涌现出一批学术带头人;2、专业刊物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同时出版了数目可观的学术著作和译著;3、 突破了研究局限于“政策注释”的简单化倾向,逐渐形成学术研究和关注现实并重的局面;4、专业研究涉及面广,角度变换多,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凸现出个别强点。),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这些问题集中在如下两点:1.相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其他学科而言,国际关系学整体发展水平低,理论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发展不平衡,互相脱节。2.研究人员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理论研究方法单一,致使国际关系理论文章在数量直线上升的同时,质量却出现了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阻碍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

但是,这些文章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的梳理,总体上看,过于概括,缺乏系统数据的论证和详尽深入的分析(注:秦亚青的《国际关系学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一文虽运用了系统数据,但在样本选择上有缺陷,表现在社科院编辑杂志的比例过低,没有包括《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欧洲》这两本杂志。详见秦亚青:《国际关系学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亚洲评论》,1999年春夏卷(总第9期),第197—198页。),给人以“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的感觉。为此,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类型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应用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有关概念的界定

为了方便下文的实证分析,我们有必要对本文涉及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

1.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类型,一般认为可分为史、论、现状三部分。史包括国际关系史、国别外交史;论即国际关系理论;现状指对国际形势、各国外交政策的分析、评论。(注:谢益显:《关于建立国际关系学的若干构想:关于国际关系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和内容之我见》,《世界经济和政治》,1987年第9期,第34页。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注:参见Joseph Lepgold,Is Anyone Listening?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the Problem of Policy Relevance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 Vol.113,No.1(1998):pp43—62.转引自秦亚青:《国际关系学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 《亚洲评论》,1999年春夏卷(总第9期),第193—196页。):(1)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研究活动,这些理论体系由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涉及经验关系的表述组成。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受狭窄的时间、空间、类别范畴的限制,能够揭示超越一定时空界限和类别范畴的一般性规律,如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2)对于特定类别的问题、特定时空范畴内的现象进行分析性的研究活动。它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寻求通则,但这类通则有明确限定的时间、空间和类别。典型的例子是结盟研究、欧洲一体化研究等。(3 )通过解释某个具体事件和对象, 寻求通则的研究活动, 如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研究。

由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相对独立性较强,因此本文对研究活动类型的考察集中在理论研究与现状研究的分布情况。

2.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是在研究国际关系现象的过程中采用的原则、程序和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一般可分为方法论、学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工具性方法几个层次。(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08—510页。)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的总体性原则和观念,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方法采用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现象,如借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对国际关系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和比较的心理分析法。分析性方法则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分析国际关系现象,设计一定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把研究对象的各项变量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如系统分析、博弈分析等。工具性方法是指用严格的规则实施搜集、处理和分析有关国际关系现象数据和资料的技术手段,包括定量分析法、模拟研究、内容分析、预测分析等。本文考察和分析的重点在于中国学者学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的运用情况,而基本不涉及指导中国学者研究的方法论。

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关于研究活动类型分布的调查

我们统计的时间范围是1995—1998四年,统计对象是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注: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共有11种,分别是《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美国研究》、《亚太研究》、《日本学刊》、《西亚非洲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外国问题研究》、《外交学院学报》。见林被甸、张其苏主编:《中国核心期刊要目纵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17页。)上发表的讨论国际关系的完整文章,不包括研讨会综述、随笔等类型的文章。理论介绍文章算作理论研究,但是理论文章不再进行描述性和推理性的区分(注:两种类型的区分标准参见秦亚青:《国际关系学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亚洲评论》,1999年春夏卷(总第9期),第199页。根据秦亚青的研究发现,中国国家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描述性的,缺乏原创性。)。

我们从11种期刊中选择了其中的六种,即社科院系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和《美国研究》、政府部门研究所的《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核心期刊中唯一的一种高校学报——《外交学院学报》。这些刊物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国际关系研究的水平,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依据本文对研究活动的定义,我们得到了以下统计数据。(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在总计1074篇文章中,理论研究文章为197篇, 仅占总数的18.3%,而国际关系现状研究文章数则为877篇, 占到了总数的81.7%。

从六种刊物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发现:(1 )社科院系统的三种杂志发表的528篇文章中,理论文章为168篇,占总数的31.8%,高于六种杂志理论文章比例的平均数近14个百分点,情况稍好一些,但是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核心单位的刊物,发表的理论文章不足1/3,比例显然略低了些,而且尚没有一本专门性的理论刊物也颇为遗憾。(2 )两种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所编辑的刊物《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研究》各有335篇和118篇文章列入统计,而理论文章分别只有11篇和3 篇,所占比例仅为3.3%和2.5%,低于六种杂志中理论文章所占比例的平均数达15个百分点。(3 )入选的唯一一种高校期刊——《外交学院学报》在总计78篇文章中,理论文章有15篇,比例为16.1%,同《欧洲》的48.3%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28.7%分别相差32和13个百分点。

表—1 研究活动类型比较

理论研究文章数现状研究文章数

总计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 27 69 96

1996 22 63 85

1997 22 48 70

1998 23 54 77

小计 94234328

1995 10 17 27

1996 13 20 33

1997 22 22 44

1998 24 15 39

小计 69 74143

《美国研究》

1995 3 14 17

1996 1 15 16

1997 1 12 13

1998 0 11 11

小计 5 52 57

《现代国际关系》

1995 3 70 73

1996 1 91 92

1997 4 73 77

1998 3 90 93

小计 11324335

《国际问题研究》

1995 0 25 25

1996 0 32 32

1997 1 28 29

1998 2 30 32

小计 3 115118

《外交学院学报》

1995 0 21 21

1996 5 23 28

1997 5 14 19

1998 5 20 25

小计 15 78 93

总计197 877

1074

二、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分布特点的调查

不少学者已经提出,目前国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依然单一(注:俞正梁、陈玉刚:《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20年》,见鲁毅等编:《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1页。)。但是,尚没有人进行过实证研究。本文通过统计分析,考察了国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应用中的分布特点。

我们统计的时间范围仍然是1995—1998年四年,统计对象是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讨论国际关系理论文章,不包括理论评介类型的文章。选择的核心期刊仍然为六种,即《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美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和《外交学院学报》。

按照本文理论研究的定义,161篇文章成为考察对象, 具体的分布情况为(见表—2):

表—2 统计刊物及论文情况

刊物名称 入选论文篇数

《世界经济与政治》 85

《欧洲》 43

《美国研究》 5

《现代国际关系》 11

《国际问题研究》 2

《外交学院学报》 15

总计 161

以本文有关研究方法的定义为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区分为历史分析法、地理分析法、法律—伦理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博弈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9类。9类研究方法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国内已有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要求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客观科学地而非主观随意地对国际关系现象和事件的演进过程加以观察和描述,并对现象的性质特点与产生原因等加以类比和综合,以揭示某些规律。

2.地理方法是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3.法律—伦理方法的要点是首先确立一套被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在实践中以被遵循与实施的国际法的准则、章程与法律规范或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国家的行为,维系国际关系的正常运转,确立正常的国际秩序。

4.阶级分析法是运用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认为国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中,隐含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因此研究国际关系必须注意分析其社会经济政治内容和阶级内容。

5.经济分析法是从经济方面分析国际关系现象的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基本观点和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来对整个社会现象以及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关性的宏观把握。在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它则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国际关系现象的方法。

6.系统方法认为国际关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具有自身的结构、功能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整体性、层次性和联系性。

7.博弈方法是研究由一些带有相互竞争性质的主体所构成的体系的理论研究方法。它能以数字表示人的行为或为人的行为建立模式,研究对抗局势中最优的对抗策略和稳定局势,以及如何追求各方的最优策略和决定对策的结果,协助人们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寻求最合理的行为方式。

8.心理学方法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国际关系现象的一种方法。它试图揭示心理的、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对于国际关系现象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环境与事件对政治行为者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后果。

9.定量分析方法以数学为思想基础,用精确、简明的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论,对事物做科学的量的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充分的量的依据,从而描绘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的可能过程,同时对研究结果适用范围给予明确的界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比较分析方法归入历史分析法,(2)系统分析包括结构分析、层次分析、功能分析、沟通分析等与系统论思想相关的研究方法,(3)心理分析包括影响理论、学习理论等,(4)其它是指对理论概念的辨析、对理论体系建设的设想或无法归入历史分析方法的归纳描述方法,(5 )按照每篇文章最核心的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不重复计算。

依据统计数据(见表—3),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事实:(1)9 种研究方法中,国内学者已经应用的有8种, 因此不能笼统的认为我们的研究方法单一,因为单一的含义是只有一种。(2 )传统主义(注:传统主义指的是主张用历史、哲学和法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国际关系现象的理论流派。)方法(历史方法、地理方法、法律—伦理方法、阶级方法、经济方法)占据绝对优势。考察的161篇文章中, 运用传统方法的共有131篇,所占比例高达81.4%,其中运用历史方法的有87篇, 占文章总数的54%,超过运用其它8种方法文章数的总和。(3)科学主义(注:科学主义指的是主张用诸如定量分析、模式建构等精确方法研究国际关系现象的理论流派。)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博弈分析、心理分析和定量分析)比例偏低。在161篇文章中,运用科学主义研究方法的只有17篇,仅占文章总数的10.6%,(4)在运用科学主义研究方法的17篇文章中,采用推理严谨、技术性强的博弈方法和定量方法各只有2 篇和4篇,只占17篇的35.3%,还不足总数的一半。使用定量分析的4篇中两篇是课题组完成的综合国力研究,另外两篇是运用统计分析探讨霸权稳定论。进行心理分析的则一篇都没有。

结论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1)目前国际关系学术界理论研究与现状研究活动明显失衡, 对国际关系现状的研究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学者的研究工作主要局限于具体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的跟踪和分析,研究的政策服务倾向十分突出。与之相比,研究人员对国际关系问题本身作出理论探讨的努力明显不足,研究成果数量有限,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高校研究单位和社科院没能很好地担负起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的任务。

(2)虽然目前国内国际关系理论中得到应用的研究方法种类较多,但是不平衡的特点十分突出,即不同研究方法在应用比例上相差悬殊。历史分析方法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说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依然没有摆脱对历史研究的依赖,仍然停留在以主观经验为依据和手段的阶段,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都较差。科学主义方法尚处于萌芽阶段,其应用领域仍较为狭窄,大部分研究人员尚没有能力利用科学主义方法完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个人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运用科学主义方法还仅仅是少数研究人员的个人行为。

表—3 研究方法分布情况

历史 地理 法律 阶级 经济 系统 博弈 心理 定量

分析 分析 伦理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方法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 14

02142000

1996 12

01043000

1997 10

10141002

1998 13

01033100

小计 49

142

159102

1995 5

00010000

1996 4

02130000

1997 7

01021001

1998 5

01030000

小计 21

04191001

《美国研究》

1995 1

00

0 10001

1996 1

00

0 00000

1997 1

00

0 00000

1998 1

00

0 00000

小计 3

00

0 10001

《现代国际关系》

1995 0

00

0 10000

1996 1

00

0 00000

1997 2

00

0 00100

1998 0

00

0 00000

小计 3

00

0 10100

《国际问题研究》

1995 0

00

0 00000

1996 0

00

0 00000

1997 1

00

0 00000

1998 1

00

0 00000

小计 2

00

0 00000

《外交学院学报》

1995 0

00

0 00000

1996 3

00

1 00000

1997 1

00

2 10000

1998 2

00

2 00000

小计 6

00

5 10000

总计 87

18

827

10204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 124

1996 020

1997 019

1998 122

小计 285

1995 2 8

1996 212

1997 113

1998 110

小计 643

《美国研究》

1995 0 3

1996 0 1

1997 0 1

1998 0 0

小计 0 5

《现代国际关系》

1995 2 3

1996 0 1

1997 1 4

1998 3 3

小计 611

《国际问题研究》

1995 0 0

1996 0 0

1997 0 1

1998 0 1

小计 0 2

《外交学院学报》

1995 0 0

1996 1 5

1998 1 5

1997 1 5

小计 315

总计14161

根据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要成为具有原创性理论体系和学科性研究方法的社会科学学科,尚需要研究人员长期的不懈努力。这也是本文研究完成后,我们提出的新的研究问题,即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成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标签:;  ;  ;  ;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