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网格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卜冠英[1]2002年在《网格理论模型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应用发展和科学应用研究。广域高性能的网格技术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目标是将地理和组织上分布、异构的各种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服务器、大型检索存储系统和可视化、虚拟现实系统等,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连接并集成起来,共同完成一些缺乏有效研究办法的重大应用研究问题,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 现在的网格研究集中在网格建设、网格系统软件和应用开发上,学者们还很少涉及网格理论模型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NHPCE和织女星网格Vega Grid的开发和研究,对网格理论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创新点包括:①建立了一个网格理论模型,网格自动机模型GAM,对网格系统进行形式化,②利用GAM,对网格一些基本算法和性质进行了研究,③提出基于GAM和古典Bell-LaPadula模型的网格访问控制模型GACM。 本文首次提出了网格理论模型,网格自动机模型。这个模型基于网格系统的异步特征,以异步I/O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利用自动机的组合操作和隐藏操作,很好地形式化了网格的局部功能和全局功能。GAM不仅可以被用来研究和分析现有网格系统,加深开发研究人员对网格的理解,还可以用来设计新的网格系统。 对于网格的叁种通信子系统:点对点方式、广播方式和组播方式,本文进行了形式化,并且研究了这叁种子系统的性质。虽然本文在进行形式化的时候,假定这些信道都是可靠的;但我们可以利用自动机的方法来模拟容错的信道,如TCP/IP,UDP信道。 在网格系统中经常要进行广播和聚合通信,这两种通信方式都要先构造一棵以特定源结点为根的生成树,然后再利用这棵树进行通信。在本文中提出了叁种网格异步式广度优先搜索算法:GridBFS,LayerBFS和MiddleBFS,并证明这些算法将最终生成一棵包含系统中所有节点的广度优先生成树。本文还对异步式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形式化,并证明这个算法将最终为网格中每个非源点功能模块找到一条到源点的最短路径。本文还分析了这些算法的时间和通信复杂度。这些算法还能被应用到网格监控和死锁检测。 本文研究了网格稳定性质和网格快照,实现了检测扩散算法终止的异步DijkstraScholten算法,证明了这个算法最终将检测到终止的功能模块;本文还实现了摄取网格一致性快照的ConsistSnapShot算法,并证明了这个算法的正确性。稳定性质和快照的概念,被用来在网格中检验某个网格任务是否违反其所要遵守的性质,维护网格任务的全局状态备份,检测终止执行的网格任务,以及检测网格任务是否陷入死锁。 现在的网格安全研究集中在网格的认证方面,对于网格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涉猎很少。本文提出了网格访问控制模型GACM,这个模型以GAM和Bell-LaPadula模型为基础,对于每个网格站点的安全系统,都用一个结点自动机进行模拟;然后用这些结点自动机组合成为一个模拟整个网格安全系统的网格自动机。通过GACM,本文证明了一个有关网格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GACM将传统基于格论的BLP模型扩展到整个网格的访问控制,从而可以在整个网格的基础上保持网格的安全性。 在对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进行功能测试时,本文将自动机迹的概念引入到网格功能测试,并且利用自动机迹的性质来指导测试用例的生成,成功地减少了冗余测试用例。本文还对最小测试用例集合和功能完备性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杨宏伟[2]2008年在《混凝土开裂的Kriging无网格模拟》文中提出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而结构的破坏和倒塌都是从裂缝开始的。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开裂过程,对提高岩土工程设计水平,正确评价地下工程安全性能,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数值方法是研究混凝土材料开裂到失稳破坏过程的重要手段。基于试验提出的各类混凝土本构关系在宏观上较好的反映了材料性质,将这些本构关系与数值方法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开裂特性并且能够直接应用到工程中。人们基于有限元方法提出各种混凝土裂缝模型的努力已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这些模型大多基于有限元方法,由于有限元在分析混凝土开裂时存在开裂方向难以确定、网格重剖分、单元敏感性等诸多困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鉴于有限元模拟开裂问题中所遇到的困难,人们转而诉求各种新的数值方法。无网格方法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数值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只需域边界条件和求解域内节点布置、形函数的高阶连续等特点,使得其适合于有限元难以处理的断裂、大变形等分析中。通过将无网格方法与混凝土本构模型相结合,充分利用无网格方法的优点,将为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析提供一个全新的途径。本文首先引入一种新的无网格方法—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混凝土开裂分析中,建立了基于Kriging插值无网格法的组合裂缝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评估中。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回顾了当前混凝土结构破坏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叙述了无网格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并总结了当前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2)详细的论述了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的基本理论,对该方法与有限单元法、传统的Galerkin无网格方法进行比较,指出这叁种方法的异同以及Kriging插值方法的优点,在同济曙光数值平台基础上编制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的相关程序,并通过算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高效性和所编制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3)详细阐述断裂过程区的存在对一般混凝土构件开裂破坏的重要影响,指出了有限元模拟混凝土开裂的局限性。通过引入Mazars损伤本构关系模拟裂缝尖端断裂过程区,提出了基于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的组合裂缝模型;并对裂缝边界处理、断裂准则的选用、裂缝的扩展步长、宏观裂缝的生成和扩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编制了Mazars损伤本构模型程序和裂缝生成、扩展程序,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4)总结了当前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将钢筋单元引入到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中,通过与提出的组合裂缝模型相结合,将其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开裂分析中,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5)总结全文,对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混凝土开裂模拟等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张宗佩[3]2015年在《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日益密集的地球和月球空间探测活动,获取地月系统中海量的空间数据,数据呈现出立体分布、跨空间层次、跨时间尺度、无缝隙衔接的时空特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地月空间基础框架用于地球、月球各圈层空间内海量、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组织管理。因此,构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建立地月空间内统一的数据组织模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拓展地球圈层立体网格,将其应用于月球和地月空间,提出月球圈层立体网格和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围绕构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理论和应用展开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总结空间环境仿真和立体空间网格领域的主要成果,分析空间环境仿真和立体空间网格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统一组织管理海量地月空间数据的需求,为拓展地球圈层立体网格,构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奠定基础。2、提出月球圈层立体网格模型。分析月球立体空间的特性,得出月球立体空间同地球一样具有“圈层化”结构的结论。将地球圈层立体网格拓展到月球立体空间,论述月球圈层立体网格的构建思路、剖分模型和编码模型。3、提出地月空间内一体的地月圈层立体网格模型。研究分析地月圈层空间内涉及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给出地月系中5种坐标系的变换方法。在地球圈层立体网格和月球圈层立体网格基础之上,提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理论,选定地月圈层立体网格构建的时间基准和坐标基准,研究其构建思路,分析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特性。结合地月空间内空间实体和现象分布情况,确定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所有基准圈层面划分情况。4、深入研究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编码模型及其算法。基于地球和月球圈层立体网格编码模型,构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编码模型,引入时间编码,形成时空编码,并讨论了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时空编码模型的叁元数据结构。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编码包括“行列高”编码和Hilbert编码。给出地球、月球的地理坐标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行列高”编码相互变换算法。分析Hilbert曲线聚簇特性,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Hilbert曲线具有最佳的聚簇特性的结论,从而为选用Hilbert编码作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编码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Hilbert编码的二进制结构,给出其与“行列高”编码相互变换的算法。对Hilbert编码的层级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给出Hilbert编码不同层级关系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基于Hilbert编码进行的编码运算操作。对地月圈层立体网格中地球圈层立体网格编码和月球圈层立体网格编码之间转换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两种编码转换准则,并给出其转换的流程。5、对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空间关系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充分利用Hilbert编码的聚簇性和空间运算能力,着重对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邻近圈体单元查找模型、拓扑关系计算和度量关系计算叁个方面进行研究。定义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邻近圈体单元的概念,设计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剖分模型的方向序列表,并以方向序列表和Hilbert编码演进层次表为基础,提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邻近圈体单元查找模型。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地月圈层立体网格角度定义圈体单元之间拓扑关系,给出圈体单元间和圈体单元集合之间拓扑关系计算方法。定义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单元间度量关系,以地球0-BSS和月球0-BSS上分辨率为基准度量,给出圈体单元度量的近似计算方法。6、利用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管理空间目标,并设计空间碎片碰撞筛选算法。分析地月立体空间中空间目标的分布特征,给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管理空间目标数据的组织结构。实现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空间碎片网格化管理,并提出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空间碎片碰撞筛选方法。将地月圈层立体网格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模拟仿真,进行应用方面探索。7、利用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组织管理空间数据场,并进行体数据可视化研究。分析总结地月空间中常用的空间数据场生成模型,并生成空间数据场。提出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空间数据场的组织管理模型,论述空间数据场网格离散化过程,并提出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组织管理空间数据场的优化策略。以电离层为例,给出基于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的空间数据场体可视化方法,并给出部分可视化效果。

陈彦辉[4]2018年在《35MPa车用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设计及充气温升数值模拟》文中提出为了减轻车用天然气气瓶重量、增加天然气汽车行驶里程,本文对车用35MPa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进行理论设计。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结合气瓶几何约束条件,对复合材料气瓶内胆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气瓶封头椭球比、内胆壁厚、内胆直径、瓶口直径等参数。通过网格理论及纤维缠绕工艺要求,对气瓶纤维缠绕层进行设计,包括纤维缠绕角度、纤维缠绕厚度、纤维缠绕层数等参数。为了验证复合材料气瓶在各工况下是否满足强度要求,按照TSG R0006-2014规定,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瓶体设计应当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ACP(ANSYS Composite Prep Post)在处理复合材料结构方面的功能及流程,国内首次应用ANSYS Workbench平台下的ACP模块对玻璃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进行几何建模和应力分析。依据GB24160-2009设计准则,通过优化设计得出了该气瓶的最佳自紧压力,并分别计算了气瓶在自紧压力、工作压力、卸载零压和最小设计爆破压力下的结构应力。最后,通过已有文献所介绍的试验与ANSYS ACP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ANSYS ACP建模的准确性。考虑到气瓶复合材料层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GB24160-2009规定,气瓶的使用温度不超过82℃。本文通过Fluent17.2建立复合材料气瓶充气温升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气瓶充气过程中的温升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气瓶内部气体及壁面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充气结束后,气瓶复合材料层最高温度未超出复合材料气瓶许用温度范围,可证明在该工况下充气的安全性。最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一种长管拖车用大容积气瓶的真实充气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与该大容积气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Fluent17.2建模的准确性。

崔昭霞[5]2003年在《纤维缠绕壳体应力变形及损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发动机燃烧室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在航天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某发动机技术研究院的“纤维缠绕××××发动机壳体的应力变形及损伤研究”项目为研究背景。由设计方案A研制的××××发动机壳体称为A壳体。为满足弹头质量增加的需要,在设计方案A的基础上研制了B壳体,但B壳体在试验中发生了低压爆破。针对××××发动机B壳体发生低压爆破的问题,应用复合理论、网格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对B壳体进行了宏观应力应变分析,从而确定了B壳体低压爆破的原因是由于损伤所致。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壳体损伤发生概率最大、而危害又相当明显的典型损伤类型——基体开裂和分层损伤,分别采用能量法和剪切滞后方法建立基体开裂和分层损伤的模型,对损伤的机理和损伤对壳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采用网格理论、复合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发动机壳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在非线性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对壳体缠绕角度和厚度进行了修正,针对××××发动机这样的大型结构,首次采用一种四边形复合材料单元,实现了能够在单元内部沿厚度方向进行离散化,使得在划分单元总数较少的情况下,计算结果比较精确。通过对网格理论、复合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介于网格理论和复合理论之间,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复合理论结果更加接近,表明在水检压力下壳体筒段确实存在着基体开裂等损伤。在最大压力为水检压力的作用下,应用有限元计算出壳体的整体变形以及不同部位的各种应力(不同应力分量)和位移分量,与试验结果均比较吻合,证明采用大变形方法分析壳体宏观应力和变形是合理的,A壳体与B壳体的应力、变形情况基本相同,B壳体发生低压爆破不是由于结构参数的调整造成,而是由于各种试验导致的累积损伤造成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其次,采用能量法建立了纤维缠绕壳体筒段同时受到均匀内压和轴向拉伸载荷作用时的表面分层损伤临界分层屈曲分析模型,探讨了壳体筒段表面分层损伤屈曲扩展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壳体筒段受轴向拉伸和内压载荷作用时,轴向和环向载荷的比率不同,母层和子层可能发生拉伸屈曲,也可能发生收缩屈曲,或者同时发生拉伸和压缩屈曲;母层与子层各向异性存在差异,即泊松比与剪切模量不匹配时,将使子层板的边界上承受压缩和剪切作用,当分层达到临界状态则发生屈曲,当母层与子层的各向异性差异越大,则发生分层屈曲的可能性越大;分层损伤的屈曲应变值与子层自身的弹性模量、分层子层的形状、厚度以及圆柱半径等因素有关。 第叁,研究了在应力较高时横向开裂裂纹的裂尖引发的分层损伤现象。建立了包含分层损伤的完全抛物线分析模型,依此模型计算材料的宏观刚度性能,并与没有考虑分层损伤的不完全抛物线模型和完全抛物线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应力较高的情况下,考虑了分层的完全抛物线模型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最好。

李海莉[6]2009年在《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客户价值以及网格理论,对移动商务产业的价值创造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基于客户价值促生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的思想,并借鉴网格理论的体系结构构建了移动商务的价值网格,在此基础上深入透彻的分析了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价值形成机理。将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产业价值形成机理,通过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最佳形式价值网,阐述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的价值促生机制,以此有效地解释了实现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本论文首先对产业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目前移动商务领域研究成果以及我国移动商务发展历程的梳理,提出目前需要从产业研究的高度对移动商务进行研究的客观必要性。通过引入经济学及IT领域的先进理论思想,使得本文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研究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对指导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分析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以及价值网体系结构基础上,首次将客户价值及网格理论引入移动商务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的全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分析内涵。并对移动商务客户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移动商务客户价值的内涵,清晰了各种类型的客户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点构建了产业价值链。达到以客户价值促进、保障产业价值实现的目的。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理论研究指导现实实际,创造实际价值的目的。

傅强[7]2004年在《轻质高压储氢容器整体优化设计》文中提出与其它储氢技术相比,高压储氢容器结构相对简单、成熟;压缩氢气成本较低;氢气灌装速度快,能耗低。该技术成为国内外综合利用氢能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外采用复合纤维缠绕结构,提高容器工作压力、降低容器质量,以提高单位质量储氢密度。我国复合纤维缠绕结构轻质高压储氢压力容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轻质高压储氢系统的研究”项目为依托,开展了纤维缠绕结构高压(单位质量储氢密度:3wt%,工作压力:40MPa)储氢容器的研究。主要工作为: (1)确定多层纤维缠绕结构高压储氢容器的结构设计方案。采用无缝金属内衬,碳纤维缠绕增强结构,并设置外保护层。首次提出新型外层保护结构。该结构在保持原有结构优点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装配,在各种跌落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容器的端部和侧面。 (2)纤维缠绕层的力学分析。根据网格理论、层板理论,充分考虑纤维缠绕的实际加工工艺,提出纤维增强层设计方法。简体按照网格理论进行多角度纵向缠绕+环向缠绕初步设计;按照层板理论,采用二次失效以及Tsai-Hill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封头采用测地线和非测地线两种缠绕方式,计算确定其缠绕角度,并进行强度校核。 (3)整体优化设计。综合考虑筒体与封头强度、质量、尺寸、缠绕工艺等因素的要求。以容器的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以容积、应力、阻隔性和加工工艺等为约束条件,以容器内衬内直径D_0为设计参数,建立优化设计模型。并结合Matlab软件,开发了优化设计程序。 (4)根据理论设计方案进行样品加工。对全部(10只)样品进行水压试验和质量称量;对两只容器进行爆炸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容器各项指标均达到既定要求,说明设计方案正确、可靠。

王冬旭[8]2013年在《复合材料气瓶冲击后损伤与剩余爆破压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OPV,也称复合材料气瓶)以其优良的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气瓶以其轻质高强和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大量用来盛装高压液态燃料。复合材料对冲击作用具有高度敏感性,所以生产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外界的冲击作用很可能会造成其结构损伤甚至爆破压力降低。同时,面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高度非线性问题,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很难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随着有限元理论基础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分析方法正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复合材料气瓶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相比于试验研究成本高昂和周期较长等缺点,通过数值方法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本文总结分析了复合材料气瓶经典力学研究理论,通过试验研究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能量冲击作用后复合材料气瓶的损伤和冲击后剩余爆破压力展开研究。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分析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结构分析中的经典力学理论,并采用网格理论计算了复合材料气瓶的爆破压力。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冲击损伤和冲击后的剩余爆破压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部分主要包括了冲击损伤试验和爆破试验两部分,在冲击损伤试验部分主要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以及用于表征冲击损伤的叁维形貌测试试验和热揭层试验;在爆破试验部分主要进行了复合材料气瓶的冲击损伤试验及其冲击后水压爆破试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后纤维损伤的临界冲击能量在10-20J之间,冲击凹坑深度和面积都和冲击能量紧密相关。爆破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能量为10J时,复合材料气瓶剩余爆破压力基本无变化,但当冲击能量为20J和30J时,爆破压力则分别由79MPa降为77MPa和75MPa。应用ABAQUS软件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损伤和冲击后剩余爆破压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以复合材料气瓶实际状况为基础,通过合理假设建立了用于分析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损伤过程和爆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拟结果误差总体在10%以内。此外,通过改变气瓶几何尺寸参数,研究了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随气瓶筒身缠绕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沈军[9]2006年在《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耐高温抗腐蚀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军工(如各类战略战术导弹发动机壳体)与民用各领域具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针对目前CFRP缠绕压力容器采用安全系数法设计不能解决随机性问题,对结构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科学量化,经济性低等弊端,进行了CFRP缠绕压力容器在缠绕工艺过程中和内压作用下的可靠性研究。制备了碳纤维单向板、碳纤维缠绕NOL环、碳纤维缠绕压力容器,进行了各项力学性能试验与水压爆破试验。对CFRP缠绕压力容器各重要设计变量(单向板弹性常数及其强度、压力容器缠绕工艺参数及几何尺寸)的随机统计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根据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获得各设计随机变量的最优概率统计分布。根据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和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理论,建立了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在试验基础上,编制了基于MATLAB的Monte Carlo数值模拟软件,实现了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完成压力容器在刚度衰退模式下的失效载荷与失效概率分布,以及各项重要随机变量对失效概率分布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试验基础上,推导出CFRP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安全系数”。它既具可靠性设计的科学性,又具有安全系数设计的方便性。鉴于目前工程上还应用网格理论进行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本文完成了基于网格理论的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CFRP缠绕压力容器成型工艺过程(包括固化制度与缠绕张力制度)控制对制品性能的随机分布影响极为重大,是其不同于金属的独具特点之一。本文采用碳纤维缠绕NOL环(试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固化制度与缠绕张力制度进行了优化,将工艺过程影响引入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中。此外,为确定复合材料强度准则的适用性,本文将应用最广泛的最大应力准则和Tsai-Wu准则,对叁种高性能复合材料:T700/E51、E-glass/Epoxy和Kevlar 49/Epoxy制成的单向板和正交铺设层合板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与对比分

杜信[10]2012年在《基于营销网格的企业营销资源分配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21世纪复杂的营销环境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消费者的行为方式突破了时间、区域的限制,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信息逐步对称,买方市场开始成为行业主流,顾客行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促使“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成为时代主题,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已由“产品(服务)的竞争”升级为“目标顾客的争夺”。营销环境的变化暴露出传统营销资源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如营销资源分配依据不够明确,标准设置模糊,进而导致资源分配的精准度不高,效率低下,客户资源闲置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基于营销网格(标准明确、分配精准、运行高效)的企业营销资源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资源分配模式在现代营销环境下的问题和缺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营销网格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式是在借鉴计算机网格技术理念、网格化管理实践和模糊优化动态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式,旨在解决传统营销资源分配模式在新环境下暴露出来的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本文开篇阐述了在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下,基于营销网格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式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计算机网格技术、网格化管理和营销资源管理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基于营销网格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式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通过对国内外与之相关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营销网格单元的概念及特征,阐述了营销网格价值作为营销网格单元划分标准的理论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证营销资源网格化管理的逻辑原理,构建出营销网格理论模型,为网格环境下企业营销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提供了实施标准。在营销网格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提出营销资源的分类标准,阐述了不同类型下营销资源的属性与量化方法。然后,以营销网格理论模型和资源的分类量化为运行依据,引入模糊优化动态规划法,构建出基于营销网格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型,系统地阐明了企业营销资源分配模式执行的步骤与流程与运算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计算出了某企业营销资源分配的最优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基于营销网格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式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指出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指出,明确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 网格理论模型及其应用[D]. 卜冠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2

[2]. 混凝土开裂的Kriging无网格模拟[D]. 杨宏伟. 同济大学. 2008

[3]. 地月圈层立体网格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宗佩.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5

[4]. 35MPa车用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设计及充气温升数值模拟[D]. 陈彦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18

[5]. 纤维缠绕壳体应力变形及损伤研究[D]. 崔昭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6]. 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D]. 李海莉. 吉林大学. 2009

[7]. 轻质高压储氢容器整体优化设计[D]. 傅强. 浙江大学. 2004

[8]. 复合材料气瓶冲击后损伤与剩余爆破压力研究[D]. 王冬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9]. 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研究[D]. 沈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10]. 基于营销网格的企业营销资源分配模式研究[D]. 杜信.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网格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