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熊伟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止血快、再出血率低、恢复快,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临床消化科中常见病【1】,主要是指受到肿瘤、消化性溃疡、贲门粘膜撕裂、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等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引起的食管、胃、胰腺、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2】。如今内镜治疗是该病的首要治疗方法,在内镜下可准确判断出上消化出血的病因,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止血效果快。本文为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的临床价值,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标准】整中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53.2岁(Max67岁,Min22岁),病因分布:25例为消化性溃疡,19例为急性胃粘膜病变,13例为上消化道肿瘤,15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3例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5例为其他病因。出血类型分布:45例为活动性出血,21例为喷射样出血,14例为血管裸露。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可进行临床比对研究。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止血治疗方法:补液、抑酸、输液、凝血酶冻干粉口服止血、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方法:采用常规急诊内镜进行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相应对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采用常规胃镜确诊出血病灶后用8%去甲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3】,将积血清洗干净后确保视野清晰;在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时,若患者仍有少量出血可用离子体凝固期进行电凝治疗4~6s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对于局部注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用金属钛夹将出血部位及其周围部位夹紧,阻断血流供应至出血停止。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5~6min内呕血停止或黑便转黄,复查未出现活动出血则为停止出血;治疗7天后,出血未停止或再次出血,经内镜检查证实则为再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对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再出血率,观察组(3.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0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由此可知,内镜止血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止血方法,且再出血率低。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依据病因可将其分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和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造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消化道粘膜炎症、肿瘤、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等【4】,根据参考文献可知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发生率约为150/10万,病死率约为6%~10%。临床中主要以有效止血和液体复苏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药物和机械止血效果并不理想【5】,因此需要更为有效的止血方法。

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内镜止血进入了人们的事业,凭借其出色的疗效及低再出血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再出血率,观察组(3.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0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10±2.10)d、肠鸣音恢复时间(2.35±0.81)d及出血停止时间(1.34±0.51)d均少于对照组(14.21±3.21d,5.63±1.42d,4.62±1.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果与参考文献报道一致。由此可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止血具有较传统止血方法更高的成功率,且再出血率更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和参考文献,可得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使用内镜止血,疗效显著,且止血成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短,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价值显著,因此可在临床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5,05:184-185.

[2]吴伟民,聂军,张莉,吴旭,吴晓.内镜止血联合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8:2953-2956.

[3]陈文剑.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08-109.

[4]宋诗尧,谭明英,周玉萍.初诊与复诊患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服务的需求及满意情况的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15,07:1331-1333.

[5]颜朝晖,张德勇,陶希昆.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114-115.

论文作者:熊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熊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