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进生在科学课堂上绽放美丽论文_吴兆保

让后进生在科学课堂上绽放美丽论文_吴兆保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吴兆保

【内容摘要】“后进生现象”无论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虽然后进生现象无法杜绝,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转化,本文本着 “面向中学科学后进生” 的主旨, 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 为后进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各项科学活动,并遵守科学课堂的纪律; 让后进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快乐, 享受科学的美。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后进生 小组合作

后进生往往都比较自卑, 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低人一等, 也往往是被老师忽视的一个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轻轻的爱抚, 都会使那些老师眼中的 “笨小孩” 所感动, 渐渐地你也会发现, 其实你只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 多一些爱护, 从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光芒, 同样让你感动, 让你久久难以忘怀。那么,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怎样做呢?下面谈谈笔者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 真情交流, 为后进生打开自闭的心灵

歌德说:“教师语言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师更应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老师一个信任、激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都会让学生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增添他们的学习勇气, 鼓起他们埋在心底的自信。

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李东的, 开学初第一堂课, 他回答问题思维敏捷, 一下子让我记住了这个声音洪亮的男学生。但是接下来几堂课的表现, 让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虽然他坐在第一排,却经常在我眼皮底下跟边上或后排的同学讲话, 回答问题时故意喊的特别响; 上课从来不举手, 但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 他却总是要插上几句, 发表一下他的见解, 让他来回答, 他又死活不肯; 如果同学对他有意见, 他就噌的从位置上站起来, 青筋暴露, 大声责骂; 为此, 我没少批评他,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看到这种情况, 我没少把他课后留下来做他的思想工作, 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了解到, 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早早过世了,爸爸又常年卧病在床, 为了不再刺伤他的自尊心, 我送他一套科学自学和辅导用书,说: “没问题,这些都包在老师身上, 你只要负责好好自学就行了, 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发挥的很棒。” 临赛前又我陪他去买了一套新衣服,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 摸着新衣服爱不释手。他说已经好几年没买过新衣服了, 他一定好好表现,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果然, 那天他表现很不错, 冲进了前十名, 获得了 “学习积极分子” 的称号。这下, 他成了班里同学们心目中的小明星, 个个都羡慕他, 崇拜他, 而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越来越融洽,自信和笑容经常挂在他的脸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后进生有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只是转化的第一步, 要想进一步夯实后进生的科学基础,还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后进生成功地融入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集体合作中查找自身不足,寻求学习进步。 比如我就设置了科学互助小组,将班级学生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为六人组,发挥小组帮扶传带的作用,让后进生既能感受集体的温暖,又能接受来自组内成员的辅导与帮助。慢慢地, 这些学生的胆子也变大了, 敢于在同学面前表现了,而不是成为科学课堂中的“看客”。

1.激兴趣,促合作,增自信

兴趣是催化剂、内驱力。激发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欲望,探索欲望的增强能促使学生有效合作,而学生的有效合作又会赢回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激兴趣、促合作、增自信呢?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如创设质疑、讨论、争论、辩论、答疑等情境,让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使课堂随时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学会在自信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寻合作。

2.建小组,明职责,显竞争

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的保证,让每位学生明确本人和小组的职责任务是决定小组合作质量的前提,让每一位学困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力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要费心思地划分学习小组,要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可以这样构建:小组以4人为单位,搭配比例为一个优生、一个中等生、两个学困生,这样利于同学间的帮助与竞争。其次,教师要把合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小组和学困生头上。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小组目标任务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如收集处理问题、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参与交流、协同探究等责任。再次,要倡导各组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要有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大家在分工的基础上要通力合作、尽力合作,力争以优异的成绩为小组增光添彩,要牢固树立“组胜我荣,组败我耻”的荣辱观。

3.设问题,虑学情,享乐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期”理论注重强调“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计带有难度层次的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积极性。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在设问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按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对中上学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使劲跳才能达到”;对学困生,要设计一些较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这样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合作问题,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科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科学潜能得以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更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抓两头,促中间,平等施教,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孩子;在备课时,应该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水平;在课堂活动中,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让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成为这个课堂的主角,演绎属于他们的精彩。

论文作者:吴兆保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让后进生在科学课堂上绽放美丽论文_吴兆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