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审美探究论文_沈建

艺术歌曲的审美探究论文_沈建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艺术歌曲是音乐中较早产生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其高品位、高情趣、优雅、含蓄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朵芬芳美丽的鲜花。本文就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风格进行一个简要的论述,以推动艺术歌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歌曲;风格;多元性;审美理念

引言

艺术歌曲是由文学诗词、音乐、人声三者相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是流动的诗篇、美妙的旋律、细腻的情感、完美的音乐形象,可以带领人们趋向美丽、祥和、平静,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1、艺术歌曲的概念内涵

艺术歌曲的名称是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从此以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和多元性的声乐文化。在艺术歌曲基本的创作规格与审美要求下,很多国家都创作了具有自身鲜明审美风格与特质的艺术歌曲作品,使得艺术歌曲这一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创作风格具有了更加丰富、多元和深邃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艺术传统、风格气质的文化大国,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也具有自身十分鲜明的风格与特质,但客观来讲,当前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在很多方面与欧洲及北美等音乐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而这种差距和不足并不是在创作的手法和技术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对于艺术的审美认识与理解上。因此,新时期我国艺术歌曲若希望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就需要我们从创作审美的角度去研究、剖析和理解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从根本上找到和把握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和发展的方向。

2、“诗”、“乐”、“歌”三位一体的审美规格与风格要求

艺术歌曲在我国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声乐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我们对于艺术歌曲的艺术形式很熟悉,但在具体的创作审美理解和认知上却又相对模糊。提到艺术歌曲,很多人都知道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威尔等音乐大师的作品,以及我国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等诸多声乐作品。但若究其根本,去解释和说明何为艺术歌曲时,却往往不明所以,体现对艺术歌曲最基本、核心创作审美规格、风格理解与认知上的缺失。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对舒伯特所创立的,经长期的历史发展与实践,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艺术歌曲的核心创作审美规格与风格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把握。

首先,艺术性的文学诗词是艺术歌曲创作人文性与艺术性审美规格与特质的基本前提与保证。无论是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还是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创作,以及所有国家、民族、和不同语言的艺术歌曲创作,艺术性的文学诗词都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环节。作曲家将艺术性的文学诗词作为歌曲创作的歌词素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去激发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丰富自身的创作思维,从而使艺术歌曲的人文性与艺术性、审美的规格与深度上得到最基本保障。如舒伯特所创作的很多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来自于文学大师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诗词作品,就我国来说,尤其是在民国时期,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完全遵守了这一审美规格与原则,如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歌词源自我国著名的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的同名词作,《我住长江头》歌词则同样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再比如,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虽然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歌词没有选用我国的古典诗词,但却与舒伯特一样,大胆选用了具有极高艺术水准与思想性的当代诗人作品,同样也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民国时期的艺术歌曲才成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与发展进程中当之无愧的黄金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随着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变化,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歌词选择上呈现随意性,对于歌词的文学水准及人文性标准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这种艺术歌曲的歌词选择,或者说创作理念直至今日仍然影响深远,导致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上的低规格与低标准,从而降低了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标准,影响了我国艺术歌曲审美风格与气质的彰显与形成。

其次,规范、严谨的古典音乐创作理念与手法是形成艺术歌曲审美风格的核心要素。欧洲古典音乐堪称人类音乐发展史中的巅峰,尤其是在音乐创作技术与规范的层面上更是如此。舒伯特在其歌曲创作中,将革命性的严谨、古典音乐创作规范和手法应用于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使歌曲作品从此正式登上了艺术殿堂。从而使之前一直处于“松散”创作理念和状态的歌曲艺术更加具有了专业性与规范性,也赋予了艺术歌曲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使艺术歌曲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与审美规格。因此,可以说,规范、严谨的音乐创作理念与手法是保证艺术歌曲艺术创作审美规格的核心环节。我国的古典音乐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速,至今,古典音乐在我国专业教育领域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在当前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我国的作曲家们在曲式、和声、复调等等音乐技术层面上的运用都更加熟练,具有了较强的专业性,这也使得我国的艺术歌曲在创作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值得我们继续秉持和发展。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肯定我国音乐技术层面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艺术歌曲创作来说,音乐创作方式与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作品,而更多体现在一部套曲的设计、规划、架构与完成上。我国的艺术歌曲时,直至今日,仍没有一部完整的艺术歌曲套曲出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声乐套曲才能够真正完全地展示出艺术歌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规格与审美价值,在这一方面,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声乐演唱是体现艺术歌曲创作审美价值、审美魅力与审美风格的最终载体与方式。无论是多么优秀和经典的艺术歌曲创作,最终都要通过人声的演唱来最终得以呈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歌唱的过程本身就是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音乐领域,人声被称为“最美的乐器”,也正是用这种最美的人声才能完美的展示和表现出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与审美风格。人声与任何乐器不同,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具体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人声和语言又是最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它能够最直接的、最具体的表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不同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状态及审美方式、审美情趣与审美风格。因此,在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人声的歌唱与表现是音乐创作能否完美呈现最为关键的环节。艺术歌曲对于人声与歌唱有着自身具体的、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正所谓“心声为歌”,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发声条件与技术之外,演唱者对于艺术的理解,音乐的理解都要深入、细致、准确,这样才能真正完美地体现出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价值与审美风格。

3、多元性的艺术歌曲创作审美理念

由上述可知,“诗”、“乐”、“歌”三位一体是艺术歌曲的最基本审美风格,也是艺术歌曲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艺术歌曲由最初单一的德奥艺术歌曲,拓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使其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的审美特质与风格,这正是德奥艺术歌曲在创始之初就确立和形成的严谨审美理念,使艺术歌曲形成了极强的内在包容性与多元性,而多元性的审美特质与风格也成了艺术歌曲创作的核心。因此,在这种高规格的音乐审美框架之下,艺术歌曲不断地得到繁荣发展。法国、英国、俄罗斯,包括我国等很多文化发达国家都创作出了符合和凸显自身民族文化与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歌曲。

4、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创作手法和技术上的更新,也更离不开对于艺术的审美认识与理解,这也是推动其整体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国艺术歌曲若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就需要从深层次的创作审美风格的角度着眼和入手,更加准确和深入地理解、掌握艺术歌曲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得到繁荣、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玲玲.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J].音乐时空.2012(12):82-83

[2] 张丽君.“诗”“乐”“歌”三位一体的声乐艺术——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2014(5)

[3] 袁晓朋.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风格[J].文摘版:教育.2015 (3):142-142

论文作者:沈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艺术歌曲的审美探究论文_沈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