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如何巧妙利用心理学管理好班级论文_徐延龙

中学班主任如何巧妙利用心理学管理好班级论文_徐延龙

(青岛市即墨区店集中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中学生是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和更新的活跃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会观察学生的心里变化并利用好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加以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

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他们如初升的太阳般娇艳亦如星辉般绚烂,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只有自己的闪光点,而作为班主任在思考如何提升班级成绩的同时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变化的活跃期,这时的学生心思过多的投入在新的事物上,对学习没有足够的热情,现在如果只是讲大道理或者训斥只会触碰到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更加难以管束。我们常常跟学生讲“端正态度”态度何尝不是心理作用的体现。此时我们便可以运用“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也成实验者效应。比如,给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安排一个纪检委员的职务,让学生来承担一定的责任,并监督周边同学,这样大家的目光会相对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潜意识的监督纪检委员,看他自由有没有乱纪行为。而对于纪检委员来讲当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他的自我约束力会提升,那么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到学生增加自己良性行为的机会,让学生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前两年的基础已经决定了复习效率的高低,这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习得性无助感”。简单地说,前期课程学生对部分章节或者题型学习没有跟上,到初三阶段对于该部分的复习内容学生也会出现逃避心理,或者赶到压抑、沮丧、主动性降低等。人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学习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自己不确定这次还能不能学会并且学不会的概率还相对大一些,这也就是产生了习得无助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妨把每次的复习当做新的内容来讲述,并告诫学生此次课程并非复习课而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的新增题型,会的同学可以加深印象,不会的同学要认真听讲,争取一次拿下。鼓励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要积极面对向前看,不要急于自我否定,还没开始做就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使自己陷入心理怪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慢慢沉沦,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综上所述,中学生是一个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转换,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 提升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对现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更新, 充分发挥教师的观察力, 关注学生心里变化, 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书易,育人难,希望自己可以多探索、多总结,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论文作者:徐延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中学班主任如何巧妙利用心理学管理好班级论文_徐延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