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1995和1996年矛盾的过渡--兼论外贸企业的发展_外贸营销论文

对外贸易:1995和1996年矛盾的过渡--兼论外贸企业的发展_外贸营销论文

外贸:矛盾的95年转折的96年——兼谈外贸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企业论文,矛盾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本文是分析当前外贸形势和外贸企业改革的一篇力作。当前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出口困难,今年一月份已经出现一般贸易比去年同期下降近22%的局面。我国一直欣欣向荣的对外贸易,究竟怎么了?作者认真分析外贸形势后指出:外贸的这些问题决非去年或者今年的外贸工作没有做好造成的,而是我国外贸出现了体制性困境。作者随之对这种体制性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外贸企业在此关头该怎么办?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从统计数字看,1995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种矛盾中的增长。199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199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808.5亿美元,与1994年相比,净增442.3亿美元,增长18.6%。其中,出口1487.7亿美元,增长22.9%;进口1320.8亿美元,增长14.2%,全年贸易顺差166.9 亿美元。 199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1272.8亿美元,增长25.6%,占总出口的比重上升到85.6%,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38.6亿美元,增长37.2%, 超过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工业制成品进口1076.7亿美元,占总进口的比重为81.5%。

然而,对去年的外贸形势分析绝不能单单看数字,这是因为造成这一年外贸增长的原因和特点都与过去年份不同,1995年外贸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增长,而是一种受到宏观政策牵制、相当矛盾的增长。首先,出口增长不稳定,增长幅度逐月下降,一月份出口增长8.8%,11 月份降至28.3%,12月份出口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22.9%。这一趋势和外贸多年来出口逐月加速,下半年出口远大于上半年出口的常规趋势截然相反,表明推动去年出口增长的力量与往年不一样,出口增长的动力不是在增强,反而是在减弱。其次,虽然出口在总体上仍保持增长,但去年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大幅度下降。不少外贸企业非但去年没有盈利,反而不得不将上年的盈利全部补到去年。

造成矛盾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在现行的外贸政策下,外贸进出口企业必须将出口退税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其财务核算中,甚至可以说,能不能取得退税,是企业能不能盈利的最关键因素。但就是这个关键因素,一年内两次变化,大幅度地下调退税率,这造成去年上半年企业赶出口,赶出一个出口高速度的局面,也造成下半年出口增长下降的大趋势,问题的更严重性在于,即使出口了,企业该得到的退税款并未能及时得到,而是被大量拖欠,从全国情况看,前年出口退税应退未退款达到300亿元, 全部拖欠到去年才陆续退完;去年新发生的出口退税额大约750—800亿元,但全年的出口退税规模只有550亿元,扣去上年欠退部分,缺口达550—600亿元, 这在帐面上全部表现为外贸企业欠银行的贷款,因此,虽然去年外贸进出口增长,但外贸企业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外贸进出口公司,在1995年已经有了正式破产的例子,便是明显的标志。

手边有一个外贸企业的真实例子,这是一家地处内地,在当地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居前列的外贸专业公司,去年出口额达到1.1 亿美元,它在去年上半年出口就达到7000万美元,形势很好,但下半年出口只有3000多万美元,更严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下降,1994年该企业盈利2550万元,但去年非但不能盈利,反而要用上年的盈利弥补去年出现的亏损,企业仔细算了一笔财:共有四项支出大大超出上年的水平,导致企业少收入5900多万元,这四项支出是:因人民币升值造成汇率损失2900万元;7月以后出口退税率下调造成少收入1800万元; 企业去年期末将有该退未退的出口退税款计9000多万元余额,因出口退税造成拖欠而多付银行利息920万元, 去年中以后银行对外贸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由10.98%变为12.05%,与上年同期相比, 企业贷款成本增加近200万元。以上四项相加:在与上年出口贸易持平的情况下,1995年该企业多支出近5900万元,这就是说,在1995年,企业上上下下辛苦了一年,出口上去了,通过内部挖潜,加强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也大大下降了,但是,在出口上却见不到一点经济效益。对一个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企业,这种状况还能意味着什么呢!

全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外贸企业出现了当年亏损。据公开报道:北京市外贸系统1995年全年出口亏损约达1亿元人民币。这是自1988 年以来外贸经济效益最不好的一年,这次又与当年不同,当时是好坏企业参差不齐,有盈利很好的,也有亏损很大的,而且亏损集中在挂国家财政的帐上,地方政府在出口的高速增长中,通过超计划出口的“倒二八”外汇分成而得了实利,这次则是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只要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都出现了经济效益问题。好的企业,调用往年的盈利来弥补当年的亏损,而原来就效益不好的企业,则只能面对完全的亏损局面。

预计1996年外贸进出口可能保持小幅度增长,但将出现一些新特点。进口增长速度将超过出口增长速度。

出口方面:受95年出口增长幅度逐月下降趋势的影响,96年上半年很可能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一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19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但外贸出口91.7亿美元,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出口34.9亿美元, 比去年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到21.9%。这一趋势和去年初出口超高速增长的趋势截然相反,笔者认为,出口贸易,尤其是一般贸易的出口下降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将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外在环境仍在恶化,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继续发挥作用。今年出口再不可能出现去年上半年的超高速增长局面,相反,受去年出口亏损的影响,今年大多数企业会收缩出口,以保效益。同时,去年上半年的出口基数很大,今年的同比增长很容易出现负数。

但从全年看,外贸出口仍有可能保持小幅增长。主要考虑下面的因素:从宏观上看,中国外贸出口仍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我国劳动力优势依然存在;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了“气候”;同时,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外贸企业走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轨道,对外贸易已经具有了自我增长的潜力和动力。暂时性的困难,可以被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益而克服,从具体结构上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部分受出口退税的影响较小,仍旧会保持相当的增长速度。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将肯定高于国有外贸企业,并且所占出口总额份额会进一步增大。沿海地区外贸仍有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主要因为其外向型经济已经形成规模,参与国际经济交往成为其经济的内在要求,尤其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外贸、工贸大集团的作用会增加,带动外贸进出口增长。

进口方面:将会保持平稳、持续的增长,预计进口增长会高于去年17%左右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是,进口改革措施有利于进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关税总水平降低30%,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减少170 种的正效应。另一个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因素。人民币汇率处在一个转折点上。93年底、94年初实行汇率改革时,低估了人民币币值,使人民币贬值过度。因此,94、95两年人民币都处在一个重新定位的阶段,虽然国内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但人民币还是在稳步升值。然而,去年底人民币汇率已经到了比较真实反映币值的时候,去年我国进口贸易一直稳定增长,11月份当月进口达到12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8%;12 月份当月的进口额超过出口额12.3亿美元,便是明显的表征。今年一月份,外贸进口达到10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7%, 增长幅度之大是近年来少见的。它奠定了今年进口增长的大趋势。从长期的趋势看,中国的进口贸易将不断稳步增长,这是由我国不断开放自身经济,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大政策所决定的。进口增长将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中国外贸出口辉煌的增长年代已经过去,今后将进入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最主要原因是,原有的以财政支持手段为主推动外贸增长的动力已经到了极限。

1995年的外贸出口的确陷入了矛盾,但如果我们跳出去年出口退税等具体因素的困扰,结合多年来外贸改革和发展的背景来思考,就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和困境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可以说也不单纯是出口退税一个因素造成的,更不是1995年外贸工作做得不好造成的,而是我国外贸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体制性困境。

首先,出口退税作为最大的鼓励出口手段,却因为其具体执行的不严肃性和对企业的不确定性而成为去年危害出口的最主要因素,退税率在一年内两次调低,退税款长期拖欠,至使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短期行为严重,根本无暇顾及长远发展,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国家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明确一个国家财政可以接受的、较低的出口退税率,也比现在这种一降再降退税率,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要好,最起码,企业可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经营行为。

其次,人民币汇率水平对出口贸易不利,但同时对进口贸易也不利。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把汇率作为鼓励出口的手段在使用,鼓励出口的作用与汇率对进口贸易的作用被人为地割裂了,造成一方面有不断下调汇率以鼓励出口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用供应平价外汇的办法对进口给予实质上的鼓励。当双重汇率并轨后,为了纠正过去对人民币过度贬值的倾向,人民币在持续升值,从而在前年下半年和去年都在不断打击出口贸易。

第三,虽然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达到730 多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但这并非外汇体制改革的本意,相反,这显露出来的是我国进口体制的僵硬。虽然有很高的外汇储备,但却形不成一个进口商品从而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正常渠道。在相当大程度上,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过高的外汇储备成为一种对宝贵资源的浪费。进口体制改革的滞后,还不单纯是阻碍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且它通过压低人民币汇率,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传导,进一步对出口贸易的发展也造成了困难。

第四,一方面是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但另一方面,外贸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关键的原因,在于当前外贸企业并没有实现规模效益,相当多的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上都是粗放型的,大家只能拼价格,通过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外贸经营中的有效和有力的中介协调机制仍在建立中,国家对外贸经营秩序基本处于想管但管不住的局面。

以上的困境表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外贸增长已经到了极限。从政策角度看,过去行之有效的,可以调动出口积极性的手段(比如人民币贬值)已经用尽,连出口退税这一国际通行规则的实施,也遇到了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制约。目前,汇率、利率等对外贸出口影响最大的经济杠杆,已经成为中性的政策手段,而不可能再作为单纯的鼓励出口措施。我国对外贸易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关口,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以层层分解出口计划、追求出口创汇为标志)真正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关口。正是基于这一分析,外贸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不会再保持过去十多年来持续高速度的增长,外贸发展在外延型的道路上已经走到的尽头,而新的、规模效益型的快速增长,其基础尚待形成。

作为传统的外贸企业,如何面对这一转变?是困境还是发展机遇?

可以说,对外贸企业来说,虽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面临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但前提是:外贸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调整经营,建立新机制。

在宏观层面上,经历1994、1995两年痛苦的调整之后,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已经取代传统的计划手段,对外贸发展起到有力的调节作用。国家对宏观调节手段的运用日益纯熟,出口退税政策将在两年内趋向规范运作;汇率作为重要的调节杠杆,将真正发挥调节进口与出口、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作用。这将为外贸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外贸企业将真正蜕去各种保护,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外贸企业在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得以发挥。

在微观层面上,经济效益已经对外贸企业形成有力的约束,这是外贸高速发展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从出口创汇型转变到经济效益型,这是外贸能够再次“辉煌”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当前企业粗放型经营的基础上,企业在内部挖潜上大有可为,提高出口售价;提高商品档次,降低经营费用,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一个好的外贸企业和一个坏企业,已经可以从经营质量的高低上分出高下了。

外贸公司已经突破单一经营的格局,外贸改革措施已经使企业逐步实现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的结合,有的企业实现了外贸与外经业务的结合。这为企业多元化发展、壮大实力打下了基础,今后的改革、打破垄断、平等竞争依然是主旋律,对外贸公司发展来说,实现外贸与金融、外贸与产业的结合,真正走上“大经贸”的道路,将对企业带来更为巨大的发展机遇。再从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上看,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调整资产存量、实行兼并与重组,将是一种大潮流。在这一变化中,有优势的外贸企业向产业延伸、实现贸工结合,出现了历史性的机遇。

不重视国内市场,曾经是外贸企业的弱点。在相当程度上,也是计划经济的遗留物。今后,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就是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中国经济日益与国际相联接,两个市场相互沟通,如果换个思维角度,脱出旧体制下行业分割的框架,国内市场难道不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吗?而且这是一个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垂涎欲滴的市场,外贸企业难道不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份内”市场吗?外贸企业在自身多年的国际市场营销基础上,应该有更多的竞争和取胜优势。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要调整战略,日本和韩国的“综合商社”,虽然称雄世界,但都在其国内市场占很大的份额,事实上,国内市场是其向国际市场开拓的坚实基础。

外贸经营的法制环境也已经大为改善。《外贸法》有了,《企业法》有了;进出口商会的作用在加强,其行为也将得到规范,对外贸企业经营的各种限制在打破:出口商品配额实现了招标,进口关税在实质性地降低,进出口商品配额数量在减少,外汇在走向自由兑换;甚至连外贸企业破产有了实例,表明外贸企业绝对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在今后若干年后再回头来看,外贸今天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对一个企业来说,大浪淘沙,今天的大企业有可能若干年后已经破产,而一个新生的小企业,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巨星。

标签:;  ;  ;  ;  

对外贸易:1995和1996年矛盾的过渡--兼论外贸企业的发展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