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化妆品品牌的汉译论文

功能对等理论下化妆品品牌的汉译

刘源洁

(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依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市场上部分知名化妆品牌的汉译进行翻译策略分类评析,探讨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取得的不同效果,以及该翻译结果是否符合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翻译 化妆品品牌 功能对等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统计网站Statista的报告显示,中国化妆品的月销售额从2016年3月的195亿元增加到2017年3月的214.9亿元。截至2018年9月底,该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数字进一步增加至222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成熟和升级,高端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张鹏,刘璐,2018:6-8)。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化妆品品牌的中文译名自然成为国外品牌进军中国面临的门槛之一。其中,既有露华浓(Revlon)这般令人拍案叫绝的译名,又有傲丽(Covermark)这般令人不知所云的中文译名,而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速度及品牌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由此可见,对化妆品品牌翻译进行研究存在其必要性。

2.功能对等理论

虽然翻译实践历史久远,但翻译理论的真正系统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于1964年首次提出翻译理论应当被视为一门科学学科。从那时起,奈达从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等方面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之后,奈达、纽马克(Newmark)、纽伯特(Neubert)、弗米尔(Vermeer)等人对翻译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拓展,为语言学派、功能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等翻译理论学派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奈达在《圣经》翻译的实践中,提出“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在动态对等理论中,译者无需将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字字对应,而应当注重信息和读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奈达认为,这种动态对等在翻译中应当高于“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之后,奈达又提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概念,一般认为,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并无太大差别。奈达将功能对等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最低限度的功能对等,即读者通过阅读译文,能够设想出原文读者是如何欣赏这部作品的;二是最高限度的功能对等,即读者能够获得原文读者一样的阅读感受。

功能对等理论最大的突破在于,让翻译的评判标准从注重形式转向了强调读者感受,提高了读者在翻译评判中的地位。功能对等理论解决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科学问题,对于指导、评判翻译而言仍具有极高的价值。

第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温室气体如CO2、CH4,自工业革命以来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改变了热量的平衡,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3.功能对等对化妆品品牌翻译的作用

奈达认为一篇合格的译文应当满足以下三条要求:(1)忠实传达原文信息(equivalent);(2)译文自然通顺(natural);(3)译文读者阅读感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接近(closest)。这三条要求适用于大多数译本的评估。对于文本相对 “碎片化”的化妆品品牌而言,需考虑词汇学的层面。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和网络带宽的飞跃式提升,云计算、超级计算、量子计算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以及大规模数据的不断积累,尤其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需求驱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到了真正万事俱备、水到渠成的时期,甚至驱动了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

奈达将词汇划分为三种:(1)在译入语中可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2)虽词汇本身带有不同的文化色彩,但在译入语中仍有功能近似词汇可作替代;(3)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并且译入语中无近似词汇。在后两种情况中,译者不得不在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中做出抉择。化妆品品牌本身命名多归入此列,如何在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中保持平衡无疑是化妆品品牌翻译的重中之重。

4.具体案例分析

化妆品品牌翻译在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对于品牌翻译策略的划分从简单的音译、意译出发进一步延伸。其中,“重命名”的翻译策略在品牌翻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重命名指的是“由于种种不同原因导致译者采取与原语音、原意无关的另类说法”(何自然,李捷,2013:103-106)。重命名具体可以划分为以音为基础的重命名、以意为基础的重命名、音意并重的重命名和脱离音、意的重命名(刘家凤,何自然,2015:103-106)。依据此理论,将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大体划分为音译、意译、音译重命名、意译重命名、音意重命名、创新重命名六种。

其次,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政策环境的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法规、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变化会对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干扰。

4.1 可以找到完全对等词汇的化妆品品牌名称

化妆品牌多以创始人姓名命名,故而少有能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对等词汇的品牌名称。但仍有部分欧美化妆品牌以普通词汇命名,如美国化妆品牌Bare Minerals,法国护肤品牌Fresh,美国彩妆品牌Cinema Secrets等。

La Mer主打护肤品的独特秘方来源于海洋,故而品牌名称选用法语中的海洋一词。中文译名承接La Mer本身想要宣传的品牌价值和历史故事,加上“之谜”二字,避免以“海洋”作品牌名称在中文中朗读节奏过于简短的问题。这一译名可以说满足了功能对等的要求。

1.3 统计学方法 培训前后原始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t检验。

虽然此类品牌名称在中文中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存在,但译者仍会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或是直接音译、忽视含义,或是直译,或是选用其他的创新译法。

部分品牌以极富有文化特征的词汇作为品牌名称,此类品牌并不局限于英语母语国家。此外,重组词汇也应当属于此列。

4.2 带有文化色彩的化妆品牌名称

这一类的品牌名称相对较少,且大多数(如e.l.f)在国内仍未有一官方译名存在。较为出名的此类品牌名称有M.A.C、HR和DHC,这三个品牌恰好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诸多西方品牌以创始人的姓名命名,如大众所熟知的 迪奥(Christian Dior)、雅诗兰黛(Estee Lauder)、香奈儿(Chanel)、蜜丝佛陀(Max Factor)。 然而,不少以姓氏命名的品牌并不拘泥于直接音译,而是采用音译重命名的方式。

不少品牌,如Dior、Filorga(实验室名称)、Givenchy,都采取纯音译的翻译方式,虽然一开始会让中文受众不知所云,但随着品牌故事的不断传播和品牌形象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较为尊崇异化的翻译方式反而可以将品牌名称作为一种文化标志打入受众的内心。

Estee Lauder采取音译重命名的策略。按照Estee Lauder的发音,应当译作“埃斯蒂·劳德”。但由于该品牌的宣传点在于Estee Lauder本人女演员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因此需要突出创始人的美丽女性特质。“雅”“诗”“兰”“黛”四个字均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均为褒义词,对于宣传该品牌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作用,是音译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波爱修没有怀疑意志自由。由希腊哲学所举扬的理性如果完全沦为神意之下的附庸,这一立场对这位深具古典素养的贵族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要是天性中缺乏了意志自由,那也就谈不上什么理性的心灵了。”同时,作为接受了基督宗教的个体,意志若不自由,那将产生严重的道德困境。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按意志的作为来惩恶扬善就变得徒劳了。因为好人和坏人都不是随意而动,而是受特定目的引导下的某种必然性的驱使。那样也就无所谓恶性和德行了,而且,更为糟糕的是:由于万有秩序均源自神佑,所以我们的恶性也顺理成章地要归结于善物的造主。根据前面关于至善的讨论,这是不可能的。

以三化妆品牌译名为例。Bare Minerals的中文译名为“贝茗”,采用偏向音译的重命名翻译手法。Bare Minerals品牌本身的创立之本,在于使用无添加、完全自然的矿物质元素作为护肤品的原材料,倡导完全无负担的护肤流程,这一点单从其品牌名称中可以看出。“茗”一字虽在中文中带有“茶”意,但本质上与无添加的理念没有直接关系。翻译成“贝茗”虽然避免了直译“纯矿物质”给受众带来的古怪感受,但完全舍弃了品牌本身需要宣传的价值观。

4.2.2 缩写

当前研究在普通劳动者如何通过工作重塑找到工作的意义并获得工作幸福感方面仍有很大探索空间。在我国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管理者在多元文化共存和时代观念变迁的影响下,面临着外来员工与本土员工、新生代员工与资深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不同员工群体对工作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同,也直接影响着组织激励制度的实际效果。因此,本土学者也应更加关注工作意义流派的主张,通过对个体工作重塑动机和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工作质量、促进劳动者个体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劳动者提高工作幸福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仍有一些化妆品牌虽然有原本的名称,但流传甚广的却是其品牌名的缩写,如M.A.C,HR,DHC等(诸如YSL等缩写与全称均流传甚广的品牌名称不在此列)。

4.2.1 姓氏

M.A.C的全称显少使用,中文译名直接对缩写进行音译。HR则选择全称的部分进行音译。Daigaku Honyaku Center本身是一庞大的事业集团,蝶翠诗是由缩写DHC音译重命名得来。“蝶翠诗”三个字本身虽具有美感,但并不能引起读者对于该集团抑或化妆护肤产品的联想。

4.2.3 文化词汇

全孔的钻孔轨迹安全评价可采用钻孔轨迹摩阻力进行评价。由于钻孔轨迹弯曲,当钻杆柱上下活动时,钻孔孔壁会对钻杆柱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当孔底钻具遇卡提升钻杆柱时,钻孔孔壁对钻杆柱的摩擦阻力会随孔底阻力增加而增加,钻孔轨迹摩阻力可表示为:

值得一提的是Makeup Forever先后的两种译名。该品牌初始中文译名为“浮生若梦”,采用的是创新重命名的策略,最大限度地靠近汉语古典文学的用词习惯,但是与品牌本身的价值观及发音关联较小。之后更名为玫珂菲,虽然在宣传品牌价值方面仍旧没有起到效果,但与品牌原发音的联系紧密。

Covermark由Cover和Mark两个词合并而成,是主打粉底产品的化妆品牌,但其中文翻译“傲丽”既非音译,又未突出其宣传重点,令人不知所云。

同样采取音译重命名的方法,Max Factor的中文译名选用的字词则大不相同。“蜜丝佛陀”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中就曾被提及“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脂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这个译名具有相当浓厚的民国时代色彩,虽四个字均带有美好的寓意,但是忽视Max Factor本人的性别特征,且“佛陀”二字存在歧义。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蜜丝佛陀”虽有文采斐然之感,但无化妆品牌之意。

Biotherm亦是组合词汇,“‘Bio’是指‘皮肤的生命’‘therm’是指矿物温泉”(叶琳,2017:269-270),其译名“碧欧泉”结合了其读音和具体内涵,是音意重命名的典型案例,读者也能够获得和原文读者一般的阅读感受。

Hera的译名“赫妍”并非品牌方本意,只因“赫拉”在中国遭到抢注,不得已而改“赫拉”为“赫妍”。Hera本是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与生育女神的名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Hera Cosmetics官方网站释出的品牌故事中,并没有关于这位希腊女神的只言片语,只强调Hera的灵感来源于首尔女性,故而难以得知Hera与赫拉女神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若二者真无关联,那么改“赫拉”为“赫妍”可谓“因祸得福”,斩断了与希腊神话之间的联系,汉语受众可与韩国受众获得近似的阅读感受。

Canmake则放弃音译和意译,直接选用Canmake所属集团井田制药株式会社中的“井田”二字作为中文译名。但井田制药株式会社本身在中国的名气有限,并不能体现Canmake的产品性质。

式中:q1——居民最高日用水定额,根据《山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按40 L/(人·d)计算;

5.结语

针对有对应词汇的品牌名称,品牌方采取的策略较为分散。针对以姓名、研究所名称命名的品牌,多采用音译和音译重命名的翻译策略。缩写类品牌名称根据品牌方的不同选择,会出现缩写音译、全称音译、全称意译、缩写音译重命名等更细化的翻译策略。带有文化含义的词汇往往采取重命名的策略,包含音译重命名、意译重命名、音意重命名和创新重命名等。

在小猴子重回猴山,与猴王展开对决的时候,卡勐激动地为小猴子击鼓助威,他陪伴小猴子成长强大起来的同时,也从小猴子身上获得了坚强的力量去消化这一家庭变故。跟小猴子的友情,帮助这位壮家少年顺利渡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成长危机。

品牌名称翻译也容易出现翻译问题。例如:

(1)创新重命名译名与品牌名称发音、含义均无关联,显少被使用。

(2)过分看重音译,忽视品牌价值观和具体含义。

(3)选用中文词汇时“发挥过度”,反而令人不知所云。

在品牌名称翻译中,若能兼顾发音和含义自然是最好,但是难以兼顾的情形自然更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自然成为译者需要考量的重点。应当根据功能对等的理论,尽量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的感受,而非一味注重文采和二次创作,反而离品牌原意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M].Leiden: Brill,1964.

[2]Nida, Eugene.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Nida, Eugene.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Exemplified by Bible Translating[M].1959.

[4]Nida, Eugene.De Waa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Leiden: Brill,1986.

[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7]谢静.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质疑的辩驳[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8]何自然,李捷.翻译还是重命名[J].中国翻译,2012(1):103-106.

[9]刘家凤,何自然.品牌名称翻译中的重命名——再论语用翻译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15(2):103-106.

[10]叶琳.当今大陆市场国外化妆品品牌命名研究[J].大众文艺,2017(4):269-270.

[11]张鹏,刘璐.国际化条件下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探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8(7).

[12]中国个人护理与化妆品市场值得探讨的3大趋势[EB/OL].ww.shanghaiclean.com,2019.1.16.

标签:;  ;  ;  ;  

功能对等理论下化妆品品牌的汉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