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特点及机理探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特点及机理探究

方华 潘健 易康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6)

摘 要: 军人使命感培育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培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内涵及机理,指出应全面理解大数据时代培育理念、培育方式的创新与培育机理,着力提升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军校学员;军人使命感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大数据政工”的战略任务。这一重要指示为军队政治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军人使命感是军人将军事职业与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在军事职业中体验意义感、责任感与激情的一种心理状态[1],是新时代国家、军队、人民的要求在全体军人观念中的缩影。培育军人使命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军人个体使命感的强弱直接关乎自身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关乎国防与军队事业的长远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培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政治工作相关部门与政治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功能,为提升培育工作实效性贡献力量。

1 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内涵和特征

1.1 内涵

厘清概念是事物研究的逻辑起点。所谓大数据时代军校学员军人使命感培育,即在大数据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探索的全新培育体系与培育方式。与传统培育工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从顶层设计到决策指挥、从组织实施到监控评估,培育工作全部过程与环节都基于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展开。

2.3 药水浸种消毒:用药水浸种消毒,应先用清水把种子浸泡4~6小时,再放到配好的药水中,达到规定时间后立即捞出,并用清水多投洗几次,直到种子上不留一点药剂为止。之后再根据作物种类继续浸种或催芽。

1.2 特征

与传统培育工作相比,大数据时代,军校学员军人使命感培育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2.1 培育理念数据化。在培育理念上,虽然传统培育工作与大数据时代培育工作都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突出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但大数据时代培育工作更加强调以数据与技术分析为前提和基础,强调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决策、管理与评估,且数据化、信息化、科学化要求更高。

按照大数据在培育全程中发挥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培育工作划分为培育决策、培育实施、培育监控、培育评估四个阶段。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培育活动能环环相扣,形成“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四个环节的闭合回路,切实提升实效。

1.2.3 培育流程科学化。传统培育工作做决策、计划、方案时,依据的是上级文件指示、经验习惯、官兵状态,培育阶段转换缺乏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培育工作,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依据培育工作及其相关领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通过阶段性分析结果来调整与控制培育流程。

3.2.1 家庭人均月收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收入越高,其心理弹性得分越高,与研究结果相似[17]。分析原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尚不能根治,且会导致患者工作能力的丧失,长期的康复和治疗,患者要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及对家庭的负罪感,这些均会加重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降低其心理弹性水平,提示临床精神科工作者应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较差患者,尽可能采用一些疗效相当且费用较低的药物,减少非必要的检查,进而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大数据分析是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数据约简、知识发现、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人工智能、人机推理等技术手段,在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知识、信息模式或趋势。”[3]由此可知,大数据技术的精髓在于“预判”,其终极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获得洞察力与判断力。具体到军人使命感培育工作的培育过程,即是借助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多维分析与数据挖掘,对当前培育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大数据在军人使命感培育过程中的监控机理见图3。

教师需要制作5~2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将教师的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即Lagrange中值定理的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化教学平台中。

1.2.4 信息搜集技术化。传统培育工作对官兵思想即时动态、培育成效及问题的信息搜集主要采取问卷、谈心、座谈、汇报、教育笔记、述职报告和民意调查等形式,人为操作空间大且耗时耗力。大数据时代的培育工作则主要是收集官兵在互联网、军营局域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痕迹”和“数据”等信息,依赖的是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影响因素[2]

1.2.5 评估反馈精细化。传统培育工作评估指标较为粗放和模糊,如官兵精神状态、重大任务表现、业绩完成等,也有数据支撑,如集中教育、主题党团活动、各项教育活动的组织次数等,但这些有限数据仅是培育过程的片面反应,对培育整体效果的评估缺乏说服力,对于指导后续持续改进工作作用不明显。大数据时代培育工作则是采取基于数据分析的全程式动态绩效评估,不仅包括培育组织数据,还包括培育对象相关工作大数据,通过算法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涵盖培育过程与结果,进而准确评估实效。

2 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机理探析

1.2.2 培育模式规范化。在培育模式上,传统军人使命感培育工作强调贯穿军人职业生涯全过程、各级组织全员参与,以及在培育方式上的多途径,即深化教育、树立信仰、实践磨砺、营造和谐环境和加强心理辅导等。这种模式侧重于高度的党性与严密的组织性,但过程与环节较为随意,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主观痕迹严重。而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培育模式则呈现出系统、规范、精确、有规可循、有标可依的特点,培育工作者只需要按照流程与规则往下走即可,有效避免忙乱、重复性工作。

2.1 依托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军人使命感培育的科学决策

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的大数据为培育工作提供了海量信息,其实时、开放、共享、协作的特点又使得培育工作在形式内容上可以推陈出新、方法上实现因材施教、格局更加开放、培育时机更加精准、培育状态更加高效。比如,培育内容上,可以基于实时数据流,横向借鉴全军单位最新经验;培育对象上,基于广泛数据源,通过采集每名官兵培育的相关信息,建立官兵职业价值观档案。这在宏观上可以帮助培育者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纪、不同性格的官兵军人使命感培育的不同需求;微观上可以根据不同个体认知偏差程度的不同,制订个性化对策,提供私人化方案,实现单刀直入、因材施教。在培育格局上,依托“数字化军营”,打造开放式培育格局,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培育的互为主体的良好氛围,如开辟“两微一端”,依据数据分析,实现内容精准推送,开辟论坛,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教育。培育时机上,基于动态的数据流分析,可以帮助培育工作者把握官兵思想动态的波动情况,把握最合适的培育时机,最大限度地发展培育时效性。同时,培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数据库中详细记录着以往的培育记录。与人为记忆不同,借助数据归类、总结、分析,培育工作可以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劳动,并与时俱进补充新的内容与方法,让周期性培育活动能实现持续深入、精准发力。大数据在军人使命感觉培育实施阶段中的运用见图2。

图1 数据采集辅助决策流程示意图

2.2 依托数据挖掘,提升军人使命感培育实施的实效性

毛主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军人使命感培育的顶层设计必须建立在官兵使命感培育现状基础之上,才能有的放矢。军人使命感培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途径,这些事关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在新时代都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决策质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网上网下多种信息通道,运用全网采集与定向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采集与培育活动相关的各类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官兵军人使命感培育现状,再准确制定培育活动的决策。以军校学员培育工作为例,既可以收集互联网与军营局域网中学员留下的数据,比如,网课学习、视频观看、音乐、评论、跟帖、点赞和图片浏览等痕迹。同时,也可以收集在营区生活的行为轨迹。例如,图书借阅、第二课堂表现、消费习惯、出入营门、奖惩情况和自习时间等记录,然后借助海量的数据,用精准数值多角度全方位地量化学员军人使命感的形成及问题,如对军人使命感的理解、个人价值观倾向、院校整体培育氛围等。数据采集辅助决策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基于数据处理,实现对军人使命感培育过程的监控预判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治疗组患者12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2/40),对照组患者11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1/39),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喜山早期受右旋剪应力作用,北东向走滑断裂和北西向张性断裂不断活动,孔店-沙四下段沉积特征为充填低洼;喜山中期受左旋剪应力作用,北东向断裂的伸展拉张强烈,古近纪巨厚的断陷沉积形成,潜山带遭受改造或剥蚀;喜山中、晚期断裂活动减弱,地壳整体抬升被蚀平;喜山晚期地壳整体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图2 大数据在军人使命感觉培育实施阶段中的运用

图3 大数据在军人使命感培育过程中的监控机理示意图

一是通过数据实时对比,监控培育工作实效,发现倾向性问题。原始的数据海量繁杂,只有历经数据清洗、重复处理、自动聚类和量化分析等环节之后,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培育机构可将清晰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可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和维度的挖掘分析,可有效了解培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精准洞察官兵培育中的倾向性问题与现实诉求,及时调整培育预案。

二是掌握官兵实时动态,跟踪重点与热点信息,发现事故案件苗头有效预警。将培育监控与行为管控相结合。对于在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重点人以及近期可能影响官兵军人使命感形成与强化的热难点问题,可以采用大数据中的定位节点技术进行重点布控,如可实时跟踪分析官兵浏览网页的热搜词汇、热门网页的点击次数或浏览时长,动态监测官兵关心的热门话题和思想变化情况,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征兆,有效排除重大安全隐患,使培育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据处理工作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有效数据量不断积累,系统预警能力也会随之稳步提升,培育工作的预警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也会日渐增强。

2.4 依托数据解释,实现对军人使命感培育工作的评估和深化

系统、全面、相关是大数据典型思维理念。这启示我们阶段性评估培育工作可以点面结合,可以是对个体军人,也可以是一个具体建制单位;时间跨度上,可以是短期评价,也可以是长期评价;内容体系上,可以是单项工作考察,也可以是系统工程综合评价,从而使得评价工作更加客观与严谨。同时,通过评估,培育工作者可以不断跟踪总结培育实效,并从数据中找出制约培育效果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从而有效改进培育手段与方法。而官兵们也能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自我认知与培育过程中来,逐步实现自我数据分析,不断实现自我教育,激发军人使命感、荣誉感和价值认同。

综上,在军人使命感培育这一工作中,我们以信息采集即提取官兵培育工作相关信息为开端,在建立多源巨型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清洗、量化与挖掘,得出现状分析,完成培育工作顶层决策。然后,在培育实施过程中,借助技术实现培育工作的个性化与精准度,从而提高培育工作的实效性。接下来,依托大数据技术找出倾向性与热点难点问题,发挥预警功能,最后通过数据解释,客观评价培育工作成效,实现从数据到结论的呈现,帮助培育者与官兵完成知识的传递,再把经验带入下一个培育流程,实现从海量数据到有效信息再到知识传递的良性循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人使命感培育工作流程见图4。

图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人使命感培育工作流程示意图

基于如此作用机理,经过多个流程的实践,培育工作者便可清晰掌握培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并迅速决策下一步工作与准确预测培育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恒.军人使命感及其培育途径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10):76-79.

[2]谭志兴.积极推进军队“大数据政工”[J].中国军队政治工作,2017(2):32-35.

[3]李晓阳,黄再胜.基于大数据的青年官兵思想动态管理机理分析[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8(2):60-61.

The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Military Personnel's Mission Sens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FANG Hua PAN Jian YI K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106)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s mission sen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litary political work.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is cultivation.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cultiva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s mission sense in the era of big data,and indicated that the cultivation concept,innovation and mechanism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effectiveness.

Keywords: Big Data;cadets of military academy;mission sense

中图分类号: E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168(2019)14-0045-03

收稿日期: 2019-05-14

基金项目: 陕西省十三五教学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军校学员军人使命感培育”(SGH18H224)。

作者简介: 方华(197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潘健(198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易康(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

标签:;  ;  ;  ;  

大数据时代军人使命感培育的特点及机理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