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论文_郝正华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 030001

郝正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工作,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临床药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邮编030001,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邮箱13700500856@163.com,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常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予以吉非替尼),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21例(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本研究小组的探究下,制定一套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结论:随着抗肿瘤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给肿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熟练掌握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尽快进行处理,继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5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ommonly used in molecular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 and Treat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5 year oncology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74 cases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study analysis objects, includ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4 cases to be gefitinib),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16 patients (be bevacizumab), 13 cases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be rituximab treatment) and colorectal cancer (21 cases be cetuximab therapy). Analyze and summarize adverse even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in this study group, to develop a specific action. Results: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ajor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to a patient's sk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ndocrine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musculoskeletal system, metabolism have an impact, but also may occur infections, bone marrow toxicity and systemic reaction. Conclusi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variety of anticancer drugs to cancer patients also increased due to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each of the drugs that may arise, and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dverse reactions that have occurred as soon as possible processing,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近几年有关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以及成为恶性肿瘤治疗方向的研究重点,靶向药物主要是作用于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的基因、受体以及信号传导中起作用的关键酶,并使其发生异常改变,继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1]。其作用具有准确、高效性,并且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毒性较弱,并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2]。但随着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中,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此,本研究小组特针临床中常用的几种靶向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其处理对策进行分析,详细分析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以及直肠癌21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在1—68岁,平均(37.43±3.26)岁。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本组患者经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后确诊,然后采用相应靶向药物抗肿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吉非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然后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并针对性提出处理措施。

1.3处理方法 ①皮肤:针对皮肤造成的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对于轻度皮疹可采用外用药局部涂抹,并保持身体皮肤清洁和湿润,若反应严重者,如出现剧烈疼痛或皮肤功能丧失,则应尽快停药,比实施进一步治疗;②心血管:针对心血管毒性: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对其心功能进行评价,出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时应即可停止用药,并实施急救措施;③胃肠道:腹泻症状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严重程度和药物的剂量有关,一般通过饮食调节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针对反应及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采用药物控制。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对于可自行缓解且较轻者可不予处理,若较为严重时则应立即停药。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运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定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贝伐单抗、吉非替尼、利妥昔单抗以及西妥昔单抗四种不同系统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详细分析结果见表1:

3讨论

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化合物类,一类是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和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重视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身心造成的危害。有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有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通过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该研究者表示,出现该种情况主要可能和贝伐珠单抗导致的高血压以及贝伐珠单抗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等因素有关[3]。还有研究者曾经报道了1例通过伊马替尼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量研究证实,在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情况,并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尽快实施处理,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4]。

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特异性较强,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靶向药物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所有如何早期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次研究对贝伐单抗、吉非替尼、利妥昔单抗以及西妥昔单抗四种不同系统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3.1贝伐单抗 应用贝伐单抗的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以及体重减轻,其中5例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83%,3例出现体重减轻,发生率为12.50%。针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调节饮食进行改善,尽量避免辛辣、刺激以及油腻食物,可食用偏酸性食物和果汁,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避免紧张,特别注意补充体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出现。此外,还可在应用药物前服用胃复安,或应用昂丹司琼类药物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应用贝伐单抗的24例患者中未见不耐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病例。

3.2吉非替尼 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16例转移肾细胞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皮肤反应,相关文献报道,吉非替尼造成的不良反应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在41.4%-79.7%,且皮疹出现的情况最多,患者用药一周后常出现皮疹现象,也可在1个月后出现,基本的不良反应与以往研究基本相符,但也有研究报道可出现发生困难的情况,这可能由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以及病例个体差异导致。大多数呈普通皮疹、痤疮样皮疹,主要分布于颜面部和躯干上半部,通常情况下在停药后均可缓解。针对皮肤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的护理措施如: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疹发生情况、出现的部位、持续的时间以及范围和伴随的症状等,患者一旦出现避免抓挠,同时还应避免阳光直射,继而减少皮肤破损处感染,还应嘱患者尽量穿宽松的衣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西辽妥软膏涂抹,切忌应用刺激性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实在难以忍受的情况,应立即停药,并予以息斯敏或其他抗过敏药物治疗。

3.3利妥昔单抗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其主要对患者的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等造成不良反应,同时该药物还可出现输注反应(如寒战、发热)。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有腹泻、高血压、寒战、带状疱疹以及关节痛,其中最终的是心血管系统(5例,占38.46%)和输注反应(4例,占30.77%)。输注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喉头水肿等症状,特别是在首次用药后,其发生和输注的速度有关。

3.4西妥昔单抗 通过本次结果发现,西妥昔单抗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和纳差,且痤疮样皮疹是最常见的,且皮疹主要分布于颜面部和躯干上部,其可在治疗期间改善。

综上所述,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可对患者的各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要求掌握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贾守薇,刘韬,黄红兵等.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J].肿瘤药学,2014,(1):2-9.

[2]张艳华,刘红.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J].药品评价,2010,07(12):40-43.

[3]刘强,郭喜红.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分析[J].北方药学,2015,(9):104-104,105.

[4]杨晓荣,周燕萍,任艳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5,(20):94-95,96.

[5]朱迎迎,吴剑秋,汤唯艳等.临床实验中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4):377-37

论文作者:郝正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论文_郝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