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建设探讨论文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建设探讨论文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建设探讨

董驰,张继红,赵万春,杨二龙,刘音颂,纪大伟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摘 要: 针对“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问题,探讨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油藏工程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从强化学生自主能动性、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油藏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改革方案,并构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实训课程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油藏工程;实习实训;改进方案

一 引言

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的制定,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定位,坚持OBE理念,以企业需求为标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能够具备石油工程师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国家能源、科研、教育等领域。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课堂教学、基地实习、企业实践等多维教学模式和知识、能力、素养等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素质是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油藏工程实训的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两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班实训课程的改革创新思路。

二 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一) 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

传统的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是理论讲述油藏工程的威布尔模型与乙型水驱曲线的联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流程,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数据进行油气产量预测并编制程序。虽然每个学生的任务书有所区别,但是计算原理和思路很相似,难免出现同学之间互相借鉴的情况,进而导致部分学生惰性增强,不主动参与学习和设计过程,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卓越工程师的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进行如下改进:(1)在选题上更新,实现任务书和设计形式的多元化,允许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其设计成果可以以软件的编写、工艺的创新、方案的设计等形式体现;(2)借鉴翻转课堂的模式,增加设计宣讲环节,弱化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把成果摆上台面,使学生对作品质量更加重视,增加研究课题完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前沿技术和理论的成分,增进学生对行业前沿的了解,提升设计题目的新颖性,同时契合石油企业对行业前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 油藏工程实践平台的利用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班的油藏工程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切合实际的实训体验,因此,基于实际操作的实践平台是该课程质量保障的核心基础。

传统的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仅采用实际生产数据作为算例,设计过程简单,考虑因素单一,制约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训过程中应该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应注重规范性,设计结果要符合油田需求,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1)在校理论教学结合现场实践教学之间实现合理衔接,不能搞脱节式教育;(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要求油田企业相关人员直接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构建;(3)顺应企业实际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经济评价与HSE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的全面性提出明确要求;(4)提高油藏工程实践平台利用率,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长;(5)建立完善的跟踪监督体系,带班教师对学生现场实训的过程和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对企业导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三) 探索创新能力的引导

很多理论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学生被动式接受的缺陷,学生体现出创新能力差、求知欲不强、探索精神匮乏的特征。而卓越工程师要培养具备创新和探索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应在课程中引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

鉴于改进后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体系和学习平台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提交报告加考勤成绩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不再适用,因此,要建立一套合理评价实训课程质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按照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石油工程师将面对的问题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培养具备解决行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新工科”教育的重点方向。

(四) 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

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竞争优势”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钱伯林提出,后来波特又将其引入到国家区域竞争研究领域[8]。竞争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均属于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CT及MRI增强扫描上,SPT均表现为轻度延迟强化,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实性成分和假乳头状成分的过渡区内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类似血窦改变;在动态增强MRI上其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实性或实性成分较多的SPT的时间信号曲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对于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的SPT,需要结合T2WI压脂及DWI序列进一步作出正确的诊断。

复杂工程问题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石油工程的专业知识,还涵盖地质、机械、环境、法律等多方面,想要完美地解决问题,靠单一的专业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合格的石油工程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课时和学生精力的限制,要求学生只需完成一部分工作,忽略了整个工程实践及流程的完整性,制约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设计的可能性,另外,也缺乏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为此,课程应做出如下改进:(1)团队式课题,分解式任务。学生随机组队,以团队的形式领取课题,再根据课题细分个体的任务,进而锻炼学生之间沟通、协作的能力;(2)形成分组讨论、阶段汇报的机制。为了避免学生领取任务后,忽略任务的整体性,设置课题阶段汇报环节,督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集体讨论,加强团队合作意识;(3)合理分工,动态调整。任务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和选题意愿进行分配,完成任务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其他组员的协助,既能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含义也能激发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三 合理评价体系的创新

借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经验,创新类课题鼓励学生在油田勘探、开发、储运全过程的相关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等方面开展创新设计,最大限度地给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问题上极大地发挥其创新思维,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应做出如下改进:(1)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弱化教师的理论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寻求设计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有依据、且能够体现出独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和结果给与承认和赞许;(2)明确探索创新的意义所在。技术进步、理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通过点滴积累获得的。要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小的进步和创新也是一种创新的态度和能力的体现,给与鼓励和认可才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兴趣点;(3)注重引导式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探索前进才能取得突破创新。在设计过程中要适度的监控,当学生进入误区时要及时给与必要的干预和指导,保证设计过程的顺利开展和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根据油藏工程实训课程的改革方案分析,首先从学习平台来看,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平台,指导教师也是配备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从实训内容上来看,首先是团队的课题完成以及个人的任务达成;从实训过程来看,分为各自任务完成过程、小组讨论过程、组员互助过程、课题阶段汇报过程以及最终的个人汇报和课题结题汇报。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要突破传统考核形式,构建一套由“企业导师评价+校内导师评价”再细分为“个人任务完成分+团队协作表现分+整体课题完成分+创新能力分+汇报能力分”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你弟弟的事不用你操心。”徐河没好气地说道。徐云天急了:“我妈没半点对不起你,你不该骗她离婚,这不是男人做的事!”徐河没想到儿子竟敢指责他,他看一眼廉小花,绝情地说道:“当年我和她结婚,只是为了给你这个不孝子找个妈!”说完,徐河拂袖而去。

四 结语

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高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石油工程高级工程师人才,因此,在实训课程的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现场实践平台,积极发挥现场导师作用,使学生的实训任务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以产出为导向”的实训模式,通过这样的改革创新能够更好地支撑卓越工程师班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参考文献

[1] 陈红兵,邓梅娥,卢进登,等.“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0):166-167.

[2] 李伟英,吴璇,张杰,等.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性教学研究——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79-181.

[3] 张继成,匡力,范广娟,等.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之考试改革[J].石油教育,2015(06):36-39.

[4] 张树玲,陈炜晔,张波,等.卓越工程师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26):26-28+33.

[5] 马文国,赵万春,杨二龙.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师德修养的新要求——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8(45):295-296.

本文引用格式: 董驰,等.“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建设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6(56):125-12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6.052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教育体系下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SJGY20170027”;东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工程教育体系下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面向新工科的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作者简介: 董驰,女,汉族,吉林农安人,硕士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通讯作者: 张继红,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博士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标签:;  ;  ;  ;  ;  ;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班油藏工程实训课程建设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