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与预防论文_瞿芳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与预防论文_瞿芳

瞿 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76-01【摘要】总结2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从饮食、运动、局部皮肤、创面、心理以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方面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病(DF)是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足部的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之一[1]。属于中医中的“血痹”、“脱疽”范畴,《医宗金鉴》“未发疽之先,烦渴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据统计,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足,其中35% ~50% 最终需截肢[2]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祖国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主要为禀赋不足,饮食情志失调,劳逸过度所致,近年来,我科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和护理糖尿病足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2岁,糖尿病病程1~22年,临床表现为下肢感觉减退、麻木、发凉、疼痛;经积极治疗和护理,足溃疡表浅者22例全部愈合,深度溃疡治愈2例,好转1例,1例自动出院,无截肢致残病例。1.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草案)标准。2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分级2.1糖尿病足的致病原因为了加强护理工作,了解糖尿病足的致病原因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工作。糖尿病患者截肢是由于足部细菌感染所致。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导致全身及局部组织防御机能减退,而极易发生感染;抗生素的长期使用造成二重真菌感染;创伤、摩擦、挤压等均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继发感染足癣、甲癣、跖疣、胼胝、鸡眼、水泡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这些感染多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一旦发生感染,久治不愈,难以控制时,只有施行截肢手术,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将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后果。2.2糖尿病足的分级参照WagnerK分级标准[3]。0级,指有发生溃疡的高度危险足,如周围神经,植物神经,血管病变,以往有足溃疡病史,足畸形,下肢水肿等;1级:足表面溃疡,无感染,常为神经性溃疡;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4级:足局部或特殊部位坏疽,足缺血性特征,常合并神经病变;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3护理3.1糖尿病足的护理 根据糖尿病人发生溃疡、感染、坏疽的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1)对已发生破溃、感染的患者可采取局部渗液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一般全身静脉点滴抗菌素,局部常规消毒,清除坏死组织,根据创面大小用0.9%生理盐水20ml+敏感抗生素+胰岛素适量,按比例配成混合液体滴在创面上,如表面渗液较多可彻底清洁创面后用利福平面剂+胰岛素调成糊状涂在创面上,将无菌纱布用上述混合液体浸湿敷于创面上,每日用注射器抽上述混合液体将创面上的纱布浸湿2-3次,并根据创面情况每日局部清创换药1-2次,直至肉芽生长良好或治愈,则停止换药。

(2)对感染较深达肌层并有窦道形成的,要切开引流,并每日用甲硝唑液体对窦道进行冲洗,冲洗要彻底,冲洗后将上述混合液体向窦道内滴注,每日滴注2-3次,并根据伤口情况可每日冲洗1-2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对局部皮肤有水泡者,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在一般情况下,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内的液体,并向水泡内注入少量胰岛素,给予无菌包扎。水泡干枯后,形成痂皮,因具有保护作用且可预防感染,切勿剥落,顺其自然脱落为佳。(4)根据不同类型的坏疽,采取不同的换药方式,干性坏疽要保持创面湿润,湿性坏疽要采取尽量减少渗出,如有窦道的要引流通畅,对有腐烂坏死组织,要分期或选择适当时机予以清除,换药后包扎,松紧适宜,冬天要注意保暖。注意:在给患者治疗护理期间,一定要把患肢抬高,减少患肢的活动。3.2饮食、心理及足部的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的措施,饮食护理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控制食物的总热量,一日三餐合理分配,其中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糖类在总热量中占50* -60*,脂肪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三餐强调定时、定餐、定量,合理指导病人进餐,真正达到饮食治疗的目的。要经常通过体重、病情、血糖及尿糖监测等变化调整三餐,发现不合理饮食,应及时加以纠正,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糖尿病病人常会因为病情变化而影响其情绪状态。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病后生活单调,用药和饮食的约束,会使性情改变,表现为悲观、忧虑、猜疑、脾气急躁,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血糖不易控制。而病情一旦好转,病人会兴奋忘记自己应遵循的治疗和护理原则,使病情恶化和加重。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解除不正常的心理影响,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指导病人掌握糖尿病自我监测及自我护理的技能,与营养师制定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的方法及副反应。学习糖尿病的运动疗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其次,重视手足的保养和护理。糖尿病人大都存在足部血液循环差,皮肤感觉敏感性差,足底皮肤易受损且愈合极为缓慢的现象,所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足部受到伤害,是护理的关键。病人应每天细心检查双足,观察有无水泡、伤口,有无胼底、鸡眼等,如有请在医生指导下处理。每天洗足,水温不宜超过37℃,洗毕应保持足部的干燥。修剪指甲应谨慎,不宜太短,应稍长于趾尖,不穿紧袜,紧鞋。不可赤脚走路,防止足部受伤。经常保持足部温暖,避免冻伤。3.3未发生溃疡的局部护理 (1)首先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洗脚,并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趾缝间避免擦破。同时检查趾部水肿、皮损程度及血管搏动和皮肤感觉等。(2)教给患者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按摩足部及下肢,以达到恢复和提高足部感觉功能的目的。(3)告知患者禁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霉菌感染的涂克霉唑软膏。(4)在冬季嘱患者注意保暖,穿柔软而宽松棉袜,袜腰要松,以免妨碍脚部和趾部的血液循环,每天更换袜子并保持干爽清洁。(5)指导家属学会正确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剪趾甲必须横向剪直,不要把两角剪掉。(6)宜选择圆头、厚底、面料软且透气好的布鞋,鞋应宽松、足端距鞋头有一定的距离,最好的鞋也不可一次连续穿5h。买鞋前应两脚分别试鞋,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裂痕等。3.4对皮肤溃疡者的局部护理 (1)保持创面清洁,用中性肥皂清洗干净后盖无菌纱布。(2)有感染的伤口,应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必要时请外科医生会诊确定是否做切口引流或脚趾切除。(3)对溃疡面较大的慢性溃疡者,用胰岛素液湿敷加生理盐水均匀滴于创面,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后,改为每日1次湿敷,加速了溃疡的愈合。(4)对感染明显者,静脉可给予抗感染药物,并辅助中药汤剂,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效。4结论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体会到:合理的饮食控制,严格的按时服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糖尿病进展,而且日常简单的护理,则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王文琴.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护理研究,2007,21(增刊1):113.[2]张希春,闫桂环,曾宪红.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8,22(10B):2662-2663.[3]袁琳,王芸,郑娜.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08,22(5B):1232-1234.[4]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93.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87.

论文作者:瞿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  ;  ;  ;  ;  ;  ;  ;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与预防论文_瞿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