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_劳动生产率论文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钻石论文,模型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9)03-0083-07

一、文献综述

从时间跨度看,学术界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讨论比较优势原理在解释服务贸易发生过程中的适用性问题,同时讨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来源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认为:每个贸易者都关注的共同利益来源于使其自身更高的行为效率。而效率被等同于竞争力,因此,所有在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上解释服务贸易发生的理论都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来源的讨论有关;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有增长潜力的具体服务部门(如旅游、通信、金融等)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具体部门切入探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论证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竞争力现状、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策略等;第三个阶段的研究从分行业讨论后又回到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统一性规律的总结上来,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更丰富。

从研究内容看,国外学术界将竞争力理论应用于服务业,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具体服务行业的研究、生产者服务与竞争力的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如巴拉萨(1965)从贸易自由化角度分析了显示性比较优势;豪克曼和卡森迪(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菲利普(1998)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竞争力;保罗(1999)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玫尔(1999)等人比较了德英美等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路易斯(2001)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西城(2001)等人比较了不同地区商业服务业竞争力,等等。我国学者在这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如程大中(2003)等人用显性比较优势定量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郑吉昌(2004)探讨分析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赵书华(2007)等人定量分析了我国特定服务业的竞争力;陈宪(2008)通过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等。

从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由于研究方法单一、数据的缺乏,以往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稍嫌表面化,停留在对竞争力强弱的一般定性判断与初步统计比较上。而对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深层原因的分析却较少,而且现有的文献大多基于统计分析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且弹性分析讨论各因素影响的研究并不多。

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提出,对分析一国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有很强的说服力,在理论上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用“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章层出不穷,但目前尚未见到基于“钻石模型”对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因此,为了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克服单一指标分析存在的偏颇,本文从显示性和分析性两大类指标试图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立足于“钻石模型”,尝试性地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源泉。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的综合指标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本文同时采用两类指标① 展开分析: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它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它解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一)显示性指标

1.出口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服务出口总额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之比,反映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市场的比例。比例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如表1、图1所示。

由表1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出口额914亿美元,位于第8位,市场占有率为3.3%(注:商务部统计显示这一指标为3.4%)。但是与排在第1的美国(3888亿美元,14.1%)相距仍然很大,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与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由图1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992年和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幅度也更大。

2.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指将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或该产品所属行业的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哪一产业或产品具有较强或较弱的出口竞争力。具体到服务贸易领域,主要用于比较一国服务业总体或部门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对外贸易或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长率。

通过表2可以看到,我国服务业自1998年之后,p值大体处于-10≤p≤0范围内(除2001年为2.50,2003年为-13.34),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在大部分年份的表现为弱竞争优势。

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A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Advantages,TCA),② 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指数的优点是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作为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90年代之前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贸易进出口值非常少,我国与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较小。因此,这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指数始终为正,但正值并不大,说明竞争优势不大。90年代之后,我国服务贸易TCA值由正转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导致与强国的竞争力差距拉大。

4.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1976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产业或产品出口量的比重。沃尔拉斯等人1988年对RCA指数做了修正,提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CA),即从出口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的进口比较优势。为了反映进口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1989年,巴拉萨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被称为“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NRCA指数”。③

1997-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RCA指数、CA指数和NRCA指数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到,自1997年起,我国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CA指数和NRCA指数都为负,3个指标一致说明我国服务业一直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分析性指标

1.服务业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是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市场的依赖程度。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整体水平一直在提高。

2.服务业外资依存度。服务业的外资依存度,即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GDP的比率,用于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投资的依赖程度。④

表3显示,我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逐步增加的,但是增幅明显小于同期GDP的增幅。虽然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但2001-2005年尚处于过渡期,对服务贸易的管制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且逐渐放开对服务贸易的管制。因此,这个时期外商对服务业的投资比较谨慎,处于“试水”阶段,以设立办事处为主,实质性的投资业务还没有完全展开,导致我国服务业FDI值增幅不大,其间外资依存度呈下降趋势。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服务贸易政策的基本放开,FDI大幅增加,我国服务业的外资依存度(Foreign Ivestment Dependence Degree,FID)自2006年也开始提高。

表3 我国服务业外资依存度

年份GDP(亿美元)

FDI(亿美元)

FID(%)

2001 13248.2 134.5367 1.015509

2002 14537.0 136.2541 0.937292

2003 16410.0 146.2002 0.890921

2004 19316.4 151.8882 0.786317

2005 22552.0 163.0837 0.723145

2006 26452.1 211.9592 0.801294

数据来源:同图2

3.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产业劳动生产率,即某产业产值与该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值。从图5中可以看到,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且近年来提高的幅度很大,虽然我国服务业起点低,但是从1990—2006年持续较快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来看,说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图5 我国服务行业劳动生产率

数据来源:同图2

(三)综合指标分析结论

为了从多个角度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真实情况,本文采用了两大类共计9小项指标来综合描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通过这些指标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较快,无论是贸易开放度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明显提高,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仍处于劣势,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甚至以TCA、RCA指数衡量的竞争力还有下降现象,说明我国与发达服务贸易强国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同时也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可以预期,考察影响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在理论与现实中可能也会存在不一致性。

三、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根据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钻石模型”,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4组基本决定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⑤本文以“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托,选取一系列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来确定相关变量因素,并定量衡量这些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一)“钻石模型”与指标选择

1.生产要素。“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涵盖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多个变量。本文在考虑其对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时,主要从FDI、人口结构素质、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进行考虑。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FDI用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代替,属于初级生产要素;人口结构素质和城市化水平属于高级生产要素,后者反映了一国的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的影响。

2.需求条件。“钻石模型”主要强调本国市场的需求。因此,本文在这方面主要选取了GDP和人均GDP这两个因素,以反映一国的购买力,从而决定需求。

3.相关和支持产业。“钻石模型”认为相关和支持产业对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即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本文将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这4个变量列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不同国家的企业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的选择和搭配会影响竞争优势,而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该组因素更多是针对企业竞争力而言的,本文在这里不引入其作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二)数据处理及来源

由于竞争力无法直接衡量,本文用服务贸易出口额(SX)作为替代值,确立为因变量。自变量根据“钻石模型”确立上述9个解释变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口结构素质(HQ)、城市化水平(URB)、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服务业劳动生产率(LS)、货物出口总额(MX)、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L1)、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L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出口总额直接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经《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来,其中用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代替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人口结构素质用受过高中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述,数据由第五次人口普查及商务部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来;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经《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来。所有数据时间跨度为1982-2006年。

(三)模型回归处理

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对模型准确度的影响,本文用SPSS 11.5软件,对模型(Dependent Variable:LNSX)进行逐步回归(stepwise)。⑥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到,在回归过程中,依次选定的变量分别为LNHQ、LNURB、LNMX、LNLS、LNL1 5个变量,并得到非常好的回归模型:=0.999,=0.999,DW=1.962,这说明在这个回归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且所选的5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α=0.05的t检验。最终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

由于本模型为时间序列,为避免伪回归,本文用eviews 5.0对本模型的残差进行Phillips- Perron检验,判断数据的平稳性,结果如表6所示。表6的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此回归方程不是伪回归。

所以,得到最终模型如下:

LNSX=-1.548+5.172LNHQ-2.745LNURB+0.474LNMX-0.502LNLS+0.203LNL1

(四)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表5中模型回归的结果,人口结构素质、货物出口总额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出口额)有正向关系,而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却为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

第一,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结构素质。模型显示,人口结构素质(或称人力资本)每提高1%,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将增加5.17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人力资本比自然禀赋更能决定一国或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并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检验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如卢卡斯(1988)认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各国间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通过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得到强化,并形成各国专业化的生产。各国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各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出现差异,而且这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第二,影响因素为货物出口总额。其出口总额每提高1%,将使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474%。这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这种拉动效应是由二者的关联性决定的,即任何货物贸易都离不开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生产过程必然包含服务贸易。

第三,影响因素为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会给服务贸易带来0.203%的额外收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随着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当这些剩余劳动力流向服务业时,就会降低服务部门的劳动成本,从而使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服务贸易获得低成本优势,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

第四,影响因素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模型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将使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2.745%。本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一国对服务业的国内需求增大,这一方面会使服务贸易进口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吸引服务出口商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导致部分服务出口转为内销,从而使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江小涓、李辉(2004)以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作为影响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的4个变量,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结论——服务业和城市化有相互促进作用。但是本文所研究的是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出口额),而不是服务业的产值或其增加值。由于我国目前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国内市场需求较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服务业产值的增长主要被国内市场需求消化,而不能体现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长。

第五,影响因素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其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将使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0.502%。这个结果刚好与本文在第二部分所做的指标描述结果相符: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服务贸易竞争力并没有提高,以某些指标(如TCA、RCA)来衡量甚至有所下降。

四、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整体实力较弱,仍然属于弱竞争优势或处于竞争劣势。依照“钻石模型”的4组基本要素确定的5个最主要的解释变量,即人口结构素质、货物贸易出口总额、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显著影响。模型回归的部分结果与理论的分析有一定的偏差,验证了本文之前的判断。考虑到发展中大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即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等,现阶段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难免较为复杂。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负向关系并不意味着必须放缓城市化水平等,事实上,相关研究表明,服务业和城市化有相互促进作用,只是现阶段中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下,使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未能实现同步协调发展。

本文的研究只是作为一个初步的探索,有较多地方尚需进一步推敲、改进。(1)解释变量指标选取的科学性,计量方法的选择,对模型回归结果解释的合理性等,都会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判断。(2)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较弱,并不排斥部分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的分析往往会掩盖具体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不能全面地反映具体行业结构特征,总体的评价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各部门实际竞争力的变化。因此,可以分产业展开相关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具体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3)统计分析和模型回归结果反映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本文认为,从不同视角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存在的原因,对服务业结构优化、良性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显示性指标包括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性指标包括贸易开放度、外资依存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参见裴长洪:《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4期。

② TCA取值范围为(-1,1),当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A>0,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越小。

③ 当RCA>2.5,表明i国j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25≤RCA≤2.5,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0.8≤RCA<1.25,具有中度国际竞争力;若RCA<0.8,表明i国j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CA的取值范围通常在(-1,1)之间。CA>0,表明i国j产业具有比较优势,CA<0表明具有比较劣势,CA=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NRCA>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NRCA<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NRCA=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

④ 由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类统计标准不同,本文只选取了2001-2006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在实际数据处理过程中,FDI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⑤ 波特认为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但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由于政府与机会在模型中很难量化,本文在模型分析时不考虑这两个要素的影响。

⑥ Stepwise:逐步回归法。根据设定的标准(F值对应的P值≤0.05)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加入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和剔除无显著性意义的变量,直到所建立的方程式中不再有可加入和可剔除的变量为止。

标签:;  ;  ;  ;  ;  ;  ;  ;  ;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