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凤

(宣城市人民院新生儿科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CPAP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CPAP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各42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7.62%>83.33%)相对更高(P<0.05),而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4.76%<19.04%)相对更低(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58.24±6.19)h<(79.15±8.81)h、氧疗时间(88.52±9.26)h<(116.52±10.85)h及住院时间(15.93±3.42)d<(22.02±4.69)d相对更短(P<0.05)。结论: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维护新生儿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CPAP;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86-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产妇妊娠期并发症、早产以及宫内窒息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于婴儿娩出后不久,由于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缺氧、C02潴留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则会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健康安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以促进肺的气体交换为主,主要采用供氧和呼吸支持的方式,并配合以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PAP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别接受CPAP治疗(42例)和常规治疗和护理(42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5/17,胎龄33~39周,平均(36.24±1.61)周;其中早产儿29例,足月儿13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7/15,胎龄33~39周,平均(36.15±1.42)周;其中早产儿31例,足月儿11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实施机械通气,使用前需要检查呼吸机的性能,在CMV模式下工作,设置PEEP(5cmH2O),PIP(20cmH2O)、FR(8L/min)、TIO(0.4s)以及RR(40次/min)等各项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25)7.5mg/kg(4次/d),静脉注射给药。

在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实施CPAP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设置氧浓度(40~60%)、氧流量(5~8L)、PEEP(5cmH2O)等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氨溴索(同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

1.2.2护理方法 (1)呼吸机管理:密切监测患儿的体征变化。在呼吸机治疗前,需要进行操作环境评估,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确认其性能良好。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情况,需要对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咳痰能力和意识状态进行评估,确认其符合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进而设置呼吸机的工作模式和各项参数,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征状态。注意保暖,根据患儿的体重,调节暖箱内的温度和适度,并定时进行体温监测。(2)气道护理:行气道湿化,在呼吸机湿化器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一方面促进排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轻呼吸机治疗的损伤。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辅助通气(3)并发症预防:在呼吸机治疗期间,紧密连接管道,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并使用纱布衬垫,缓解面部皮肤承受压力,治疗期间间歇松开,预防面部压疮的发生。基于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和休息环境。在解除患儿之前,医护人员必须规范进行洗手、消毒。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观察[n(%)]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并发症,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受到产妇妊娠期疾病、产程处理不当以及早产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在出生后,其肺部表面活性物质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肺泡萎缩陷,到最后通气不足,影响其正常的呼吸,并会造成其肺功能损伤,存在死亡的风险[3]。

CPAP治疗方法的应用,能够避免气管插管和减少机械通气,有效恢复其呼吸功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好的保障其健康安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的变化,并给予抗感染治疗[4]。与此同时,增进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对其展开健康宣教,减少担忧和顾虑,获得其支持与配合,便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CPAP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为其健康成长发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岩,黄菊枫,吴海涛,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支持效果比较[N].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40(03):243-246.

[2]韩宜均,马文强.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及症状改善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8,48(06):615-617.

[3]张宇茂,陈健.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N].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5):554-556.

[4]周俊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0):1162-1163.

论文作者:杨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